王鳳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014-0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閱讀“中國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學會分析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讀“中國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分析我國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讀“中國溫度帶的劃分圖”,了解我國五個溫度帶的分布特點。
通過閱讀“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學會分析說明我國降水的分布特點。
讀“中國干濕地區的劃分圖”,了解我國干濕地區的分布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中國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圖”、“中國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中國溫度帶的劃分圖”,學會分析說明我國冬季和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形成原因。
通過閱讀“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中國南北四個城市降水的季節差異圖”,學會分析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讀圖分析,增強學生的讀圖技能,通過討論、合作交流,加強學生的競爭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讀圖分析我國冬季和夏季的氣溫分布規律和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探究法,自主學習法,歸納法,聯系實際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展示二組情境
情境1:在中國地圖上動畫展示小明放寒假了,去哈爾濱的外婆家過年,沿途經過了武漢、濟南,最后到達哈爾濱,衣服由夏季服裝換上了冬季服裝,他仍感覺冷。放暑假了,海口的小明再去哈爾濱的外婆家。這時,小明有經驗變聰明了,特意帶上了羽絨服,可是他沿途又經過武漢,濟南,到達哈爾濱,卻沒有感覺到冷。教師提出問題:這是為什么呢?
情境2:“猜猜植被的所在地”,展示一幅中國地圖,在這幅圖上有四個城市閃動,接著展示四幅不同的植被的圖片,將這每一幅圖片的植被合理安置在四個城市中。“猜猜民居所在地”。展示一幅中國地圖,在這幅上有四個城市閃動,接著展示四幅不同地區的傳統民居圖片,請同學們將這四個民居安置在四個城市中。教師提出問題:以上兩組圖片產生植被和傳統民居差異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通過以上兩組情境,教師提出兩個問題,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第二章第二節《中國的氣候》。
講授新課:
學生活動一:自主學習
展示學習任務單:讀教材30頁---37頁內容,找出如下問題答案:
1、我國冬季和夏季氣溫分布規律? 2、讀“中國溫度帶的劃分”圖,說出我國五個溫度帶
3、說出中國溫度帶的劃分依據? 4、1月0℃等溫線大致沿 一線分布。
5、我國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 6、我國南方雨季開始的 ,結束的 ,雨季 ;北方雨季開始的 ,結束的 ,雨季 。
7.根據氣候的干濕情況,我國劃分哪四類地區。
8.讀“中國干濕地區的劃分”圖,了解我國干濕區的分布。
學生活動二:讀圖驗證
1、學生讀“我國1月和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通過讀每兩個相鄰的等高線之間的溫差,和南北氣溫之間的差別總結歸納出我國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全國普遍高溫。
2、學生讀“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分析歸納出我國降水季節差異和地區差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多。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總趨勢: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學生活動三:探究原因
學生讀“我國1月和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中國地形圖”、“我國冬季和夏季風分布圖”、“我圖年降水量分布圖”,分析下面問題
1、為什么冬季南北溫差大?為什么夏季全國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
2、1月0℃等溫線在哪偏離緯線,為什么?我國降水為什么空間分布不均?
學生活動四:學會辨析
學生讀“世界五帶劃分圖”和“我國溫度帶分布圖”對比兩圖后,回答下面問題
1、世界五帶劃分為哪五個溫度帶?我國主要位于哪個溫度帶?
2、世界五帶劃分的依據?我國溫度帶劃分的依據?我國劃分哪五個溫度帶和一個區?
學生活動五:聯系實際
1、大顯身手:將中國各溫度帶的名稱填在中國地圖上。
2、能聯系:山東在哪個溫度帶?塔里木盆地在哪個溫度帶?你居住在哪個溫度帶?
3、知影響:將每個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填寫在中國溫度帶圖上。將蘋果、梨、桃、柑橘、芒
果、葡萄、香蕉龍眼等水果安置在中國溫度帶圖上。
分析晾房、蒙古包、四合院、竹樓等傳統民居與降水分布之間的關系?
4、能聯系:讀我國干濕類型分布圖說出你居住在哪個溫度帶?
將各干濕類型與降水量和植被、耕地類型連線。
學生活動六:善于歸納
讀“中國1月氣溫分布圖”、“中國溫度帶分布圖”、“中國干濕類型分布圖”、“中國地形圖”等總結歸納也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見下面:
1、大致與1月0℃等溫線類似
2、冬季河流有無結冰的分界線
3、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4、南方和北方分界線
5、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6、水田和旱田的分界線
7、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學生活動七:談收獲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加強記憶。以上謬誤難免,敬請各位師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