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寶生 王艷秋 白 雪 周憲君 尹相林 展秀君 沈 萍 王 緣 邱洪斌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
高尿酸血癥的危險因素
關寶生王艷秋白雪周憲君尹相林展秀君1沈萍1王緣邱洪斌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目的探討高尿酸血癥(HUA)的危險因素及其與代謝性疾病的相互關系。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收集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及飲食情況;同時收集實驗室檢測結果,包括空腹血糖(FP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指標;探討誘發HUA的危險因素,同時分析兩組人群FPG、血清TG、TC、HDL-C和LDL-C水平有無差異,及其與血清尿酸(UA)水平的相關性。結果(1)單因素分析:經常食用蛋類、豆類、內臟、熟食、海鮮、火鍋、燒烤、干果、FPG、TC、TG、LDL-C均是HUA發生的危險因素(OR=1.107、1.511、1.697、1.415、1.772、1.419、1.614、1.384、2.283、1.906、1.186、1.321);經常食用粗糧、奶類和HDL-C是HUA的保護性因素(OR=0.576、0.634、0.663)。(2)多因素分析:經常食用蛋類、豆類、內臟、海鮮、FPG、TC、TG是HUA發生與否的危險因素(OR=2.082、1.606、2.279、2.199、4.201、2.686、3.291);經常食用粗糧是HUA的保護性因素(OR=0.599)。結論適當改善飲食結構,合理控制血糖、血脂,可有效控制血UA水平,減少HUA和痛風的發生。
關鍵詞〔〕高尿酸血癥;糖尿病;高脂血癥
1佳木斯市中醫院
第一作者:關寶生(1980-),男,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資料顯示〔1〕,高蛋白、高嘌呤飲食可影響血尿酸(UA)水平,促進高尿酸血癥(HUA)或痛風的發生。近期有學者指出〔2〕,HUA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指出HUA與代謝性疾病顯著相關;有資料顯示〔3〕,HUA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密切相關,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本研究采用1∶2匹配的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分析HUA的危險因素及其與代謝性疾病的相關性。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隨機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佳木斯市中醫院進行治療并確診為HUA的患者137例作為病例組;其中男81例,血UA平均水平(492.02±74.65)μmol/L;女56例,血UA平均水平(421.30±78.84)μmol/L。按照性別相同、年齡相差3歲以內、1∶2匹配的原則,隨機選擇同期在佳木斯市中醫院進行治療的非HUA的患者274例作為對照組。
病例組的納入標準:(1)符合HUA的診斷標準〔4〕,男性血清UA>417 μmol/L(7.0 mg/ml),女性血清UA>357 μmol/L(6.0 mg/ml);(2)血清UA水平增高,無臨床表現。排除血清UA水平增高,同時伴有痛風臨床表現者;排除伴有嚴重的肝、腎、肺功能不全等器質性病變者。其中男162例,血UA平均水平(309.98±64.91)μmol/L,女112例,血UA平均水平(240.61±62.57)μmol/L。兩實驗組性別、年齡等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均衡可比。
1.2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收集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及飲食情況;同時在佳木斯市中醫院檢驗科的配合下,收集研究對象的空腹血糖(FP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實驗室檢測指標。以上指標的檢測均采用美國BECKMAN COUNTER LX29(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
1.3相關指標的診斷標準(1)高血糖:FPG≥6.1 mmol/L;餐后2 h血糖≥11.2 mmol/L;已確診為糖尿病并治療者。(2)高脂血癥〔5〕:空腹血清TC≥5.72 mmol/L;空腹血清TG≥1.7 mmol/L;空腹血清LDL-C≥4.3 mmol/L;男性空腹血清HDL-C<0.9 mmol/L、女性空腹血清LDL-C<1.0 mmol/L;上述滿足一項即可診斷為高脂血癥。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2.1賦值情況(1)主食種類賦值:1=大米及其制品為主,2=精制白面及其制品為主,3=兩者均有;(2)菜品種類賦值:1=蔬菜類為主,2=肉類為主,3=兩者均有;(3)食用粗糧、奶類、蛋類、水果、豆類、內臟、熟食、蘆筍、咸菜、酸菜、海鮮、火鍋、燒烤、干果等賦值:1=幾乎不食用,2=偶爾食用,3=經常食用;(4)FPG、TC、TG、HDL-C、LDL-C均為化驗室檢查指標。
2.2單因素Logistic邏輯回歸分析(1)飲食因素:經常食用蛋類、豆類、內臟、熟食、海鮮、火鍋、燒烤和干果均是HUA發生的危險因素(P<0.05或P<0.01);經常食用粗糧和經常食用奶類是HUA的保護性因素(P<0.05或P<0.01)。(2)代謝因素:FPG、TC、TG和LDL-C均是HUA發生的危險因素(P<0.05或P<0.01);HDL-C是HUA的保護性因素(P<0.01)。見表1。
2.3多因素Logistic邏輯回歸分析(1)飲食因素:經常食用蛋類、豆類、內臟及海鮮是HUA的危險因素(P<0.05或P<0.01);經常食用粗糧是HUA的保護性因素(P<0.01)。(2)代謝因素:FPG、TC和TG是HUA的危險因素(P<0.05或P<0.01)。見表2。

表1 各因素的單因素Logistic邏輯回歸分析

表2 各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邏輯回歸分析
3討論
飲食因素可以影響血UA水平,進食過多高嘌呤、高蛋白食物可能與痛風和HUA的發生有關。有研究顯示〔5〕,大量食用肉類和海鮮是痛風和HUA的危險因素,低脂奶制品的攝入可降低痛風和HUA的危險性,攝入富含嘌呤的蔬菜與痛風和HUA的發生無關聯;也有學者研究表明〔6〕,富含嘌呤的食物和高蛋白飲食是誘發HUA的危險因素,奶制品的攝入可降低患HUA的危險性;有研究發現〔7〕,HUA患者限制飲食中的嘌呤、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有利于控制血UA水平和保護腎功能。
代謝綜合征是一種以超重/肥胖、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為主的一組疾病,代謝綜合征與心血管病緊密聯系。有資料顯示〔8〕,HUA與2型糖尿病(T2DM)互為因果,與T2DM并發癥的嚴重程度有一定關系,同時指出T2DM合并高尿酸血癥的患者由于胰島素抵抗出現高胰島素血癥,同時伴纖溶系統功能紊亂,纖溶酶原的活性受到抑制,血液系統呈現高凝狀態,進而促進血栓形成。T2DM患者由于血糖持續升高,可引起腎臟功能障礙,進而導致UA排泄障礙,使血UA濃度升高。中國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異常患病率雖然尚低于多數西方國際,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群平均的血清TC水平呈逐步升高的趨勢〔9〕;血脂異常是代謝性疾病之一,是脂代謝障礙的表現,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研究證明〔10〕,HUA與代謝綜合征其他組分如肥胖、胰島素抵抗、高血壓、高脂血癥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HUA主要合并TG血癥,且在健康人群中血UA水平與血清TG水平呈正相關。國外學者研究發現〔11〕,在患有不同疾病的人群中,血UA和血脂也明顯相關,且高血壓患者血清TG水平隨著血UA的升高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有學者認為〔12〕,HUA患者由于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活性降低,導致TG和UA合成增加,進而加速高TG血癥和HUA的形成;血UA水平升高可導致脂蛋白脂酶的活性降低,TG分解減少,血清TG水平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FPG、血清TC、血清TG水平增高可增加發生HUA的危險性。
綜上所述,適當改善飲食結構,可有效降低血UA水平,降低HUA的患病風險;同時,HUA患者常伴有糖代謝和(或)脂代謝異常,目前尚不能確定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但它們在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合理控制血糖和血脂,可有效減少代謝性疾病的發生,降低HUA的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4
1邵繼紅,沈洪兵,莫寶慶,等.社區人群高尿酸血癥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8):688-90.
2謝君杰,易訊.高尿酸血癥與其他代謝性疾病的相關關系分析〔J〕.重慶醫學雜志,2012;41(1):67-8.
3Sundstrom J,Sullivan L,D'Agostino RB,etal.Relations of serum uric acid to longitudial blood pressure tracking and hypertension incidence〔J〕.Hypertension,2005;45(1):28-33.
4苗志敏.痛風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9.
5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9.
6苗志敏,趙世華,王顏剛,等.山東沿海居民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6;22(5):421-5.
7張榮欣,景洪江,劉新煥,等.不同嘌呤含量飲食對老年高尿酸血癥患者血尿酸水平和尿尿酸排泄的影響〔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08;29(1):30-2.
8畢婭欣.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全科醫學,2003;1(4):275-6.
9趙文華,張堅,由悅,等.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血脂異常流行特點研究〔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5;39(5):309-10.
10Kim ES,Kwon HS,Ahn CW,etal.Serum uric acid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microalbuminuria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 Diabet Its Complic,2010;25(5):309-13.
11董朝暉.寧波市社區高尿酸血癥患病及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06;18(1):44-5.
12Chu NF,Wang DJ,Liou SH,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uricemia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mong adult males in Tai wan〔J〕.Eur J Epidemiol,2000;16(1):13-7.
〔2014-11-22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通訊作者:邱洪斌(1963-),男,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慢性傳染病流行病學研究。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自然科學 (No.H201374);黑龍江省教育廳項目(No.12541802);佳木斯大學研究生創新項目(No.LZZ2014033)
中圖分類號〔〕R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1-0069-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