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頌桔 楊 波 王洪雄 劉 佳 程耀霆 黃 偉
(云南省第三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云南 昆明 650011)
?
干預血尿酸水平對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臟事件的影響
常頌桔楊波王洪雄劉佳程耀霆黃偉
(云南省第三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云南昆明650011)
摘要〔〕目的探討干預血尿酸(UA)水平對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臟事件的影響。方法選取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高UA血癥患者100例,均給予規范的藥物治療進行血壓、血糖管理。根據患者意愿分為研究組(UA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給予低嘌呤飲食及口服苯溴馬隆片(劑量50 mg/d、療程1年)。檢測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第3、6、12個月血UA、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等代謝產物變化及動態血壓變化,隨訪期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絞痛發生情況。結果①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第3、6、12個月血UA水平明顯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均P<0.01)。②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第6、12個月動態血壓明顯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動態血壓達標率高于干預前(均P<0.05)。③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檢測點的HbA1c、FPG、2 h PG、血糖達標率等觀察指標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④研究組干預后第12個月心絞痛發生例次及比例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間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例次及比例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存在高UA血癥的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效降低增高的血UA水平,可提高其血壓達標率,進而改善患者臨床心臟事件的轉歸。
關鍵詞〔〕高尿酸血癥;高血壓;糖尿病
第一作者:常頌桔(1983-),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心血管疾病研究。
高尿酸血癥(HUA)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1〕。 HUA通過獨立參與或與經典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胰島素抵抗等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對HUA進行早期干預,可能是防治與其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的一條新途徑。目前國內外針對干預血尿酸(UA)水平是否能改善心血管高危人群心臟事件的研究并不多,且缺乏高質量的循證證據。因此,本研究在常規診治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實踐中,藥物干預患者的HUA,觀察患者相關代謝指標變化和心臟事件轉歸,探討降低增高的血UA水平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貢獻和意義。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及分組選取我院2011年3~9月HUA的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排除如下情況之一者:①繼發性高血壓;②痛風急性發作;③急性感染;④惡性腫瘤;⑤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⑥嚴重心功能不全,按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屬于Ⅳ級者;⑦正在口服利尿藥或其他可能影響血UA藥物;⑧肝腎功能不全及過敏體質。對符合上述標準的100例患者根據患者意愿分為研究組(UA干預組)48例,男37例,女11例,年齡 63~ 82〔平均(72.17±2.75)〕歲;對照組52例,男41例,女11例,年齡 62~ 83〔平均(71.58±2.30)〕歲。研究取得受試對象的知情同意。
1.2干預方法及觀察指標按統一標準采取禁食8 h后清晨空腹肘靜脈血,用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測定血UA、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同時采用日本TM-2430型無創動態血壓監測儀進行24 h血壓測量。袖帶縛于受試者左上臂,患者休息15~30 min后啟動第1次血壓測定,進行晝(6:00~22:00)夜(22:00~06:00)24 h監測。晝每30 min自動測量1次,夜每1 h自動測量1次,同時在監測期間,保持日常工作和活動,只需在自動測量血壓時暫停活動、左上肢保持靜止伸展狀態,以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兩組患者均給予規范的藥物治療進行血壓、血糖管理。研究組同時給予低嘌呤飲食及口服苯溴馬隆片(立加利仙,規格50 mg,德國郝曼大藥廠生產,昆山龍燈瑞迪制藥有限公司分裝,劑量50 mg/d、療程1年)。隨訪期限為12個月,每3、6、12個月隨訪1次,檢測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第3、6、12個月血UA、糖化血紅蛋白(HbA1c)、FPG、2 h PG等代謝產物變化及動態血壓變化,隨訪期隨訪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絞痛發生情況。系統評價有無皮疹、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副作用。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5.0軟件進行t檢驗、秩和檢驗及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兩組患者入選時性別、年齡、基礎疾病、血UA、HbA1c、FPG、24 h收縮壓(SBP)、24 h舒張壓(DBP)、比較均無顯著差異(均P>0.05)。見表1,表2。
2.2兩組干預前各代謝指標比較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第3、6、12個月血UA水平明顯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均P<0.01);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第6、12個月動態血壓明顯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動態血壓達標率高于干預前(均P<0.05);兩組患者干預前各檢測點的HbA1c、FPG、2 h PG、血糖達標率等觀察指標對比均無顯著差異(均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代謝指標比較±s)
與對照組同期比較:1)P<0.05,2)P<0.01;與同組干預前比較:3)P<0.05,4)P<0.01
2.3兩組患者臨床心臟事件發生情況比較研究組干預后第12個月心絞痛發生例次及比例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間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例次及比例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心臟事件發生情況比較〔例次(%)〕
與研究組同期比較:1)P<0.05
2.4不良反應研究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有2例出現惡心、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癥狀,但能耐受。兩組患者均未出現皮疹、明顯肝腎功能損害以及其他不良反應。
3討論
HUA可通過多種機制促進高血壓的發生與進展,明顯增加高血壓的發生風險,對于合并HUA的早期高血壓患者,加強降UA治療可能延緩高血壓的發生、發展,減緩靶器官損害〔2〕。本研究發現,研究組在通過UA干預后,血UA水平明顯降低,動態血壓水平亦進一步下降,這與國內外的研究一致。Johnson等〔3〕曾納入48例HUA患者及21例對照組,高UA者給予別嘌呤醇治療3個月,結果顯示SBP、DBP、UA以及腎小球濾過率在應用別嘌呤醇組得到了明顯改善。鄺健等〔4〕研究發現,在HUA患者中,其基礎腎素-血管緊張素Ⅱ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值,別嘌醇組治療后均明顯下降,血壓隨之下降,而對照組則改變不明顯。HUA引起高血壓的機制,可能和腎近段小管重吸收鈉增加、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及降低一氧化氮系統的表達等有關。
同時,隨著人們對HUA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性認識不斷深入,合并HUA的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顯著升高,而降低血UA可能使心血管系統受益。Athyros研究〔5〕發現,阿托伐他汀相對于普通治療可以更顯著地降低血UA,每降低血UA 1 mg,心血管事件危險降低24%。小樣本研究也曾發現,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短期冠狀動脈內灌注別嘌呤醇可以降低氧耗量,增加心肌做功,冠狀動脈搭橋術前、術后患者應用別嘌呤醇降低血UA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6〕。HUA可能通過下述機制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不利作用:大血管及微血管的血管內皮損傷〔7〕;HUA伴隨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并參與炎癥反應,加快動脈硬化〔8〕;HUA易使粥樣斑塊的纖維帽破裂,導致斑塊不穩定〔9〕。本研究中,隨訪12個月后,研究組心絞痛發生例次及比例低于對照組。推測原因如下:首先,通過UA干預,患者血壓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冠狀動脈阻力血管血流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心肌的血液供應增加,減輕了心肌缺血,從而減少了心絞痛發作例次。其次,尿酸明顯減少后,阻斷了通過經典和旁道激活補體并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的過程,改善冠脈血流及循環,改善心肌功能〔10〕,從而起到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本研究中,考慮到血糖相關代謝指標因受患者飲食情況、營養狀況、生活習慣等眾多因素影響,暫未能發現降低血UA水平能帶來血糖方面的獲益。此外,2組間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例次暫無顯著性差異,或許通過擴大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的進一步研究能得到陽性結果。綜上所述,存在HUA的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效降低增高的血UA水平,可提高患者的血壓達標率,進而改善患者臨床心臟事件的轉歸。
參考文獻4
1Wortmann RL.Gout and hyperuricemia〔J〕.Curr Opin Rheumatol,2002;14:281-6.
2朱少芳,何文.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2;10(3):230-4.
3Johnson WD,Kayser KL,Brenowitz JB,et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llopurinol in coronary bypass surgery〔J〕.Am Heart J,1991;121:20-4.
4鄺健,麥煒頤,黃裕立,等.別嘌醇治療中青年高血壓病合并高尿酸血癥〔J〕.中山大學學報,2009;30(6):762-6.
5Athyros VG,Elisaf M,Papageorgiou AA,etal.Effect of statins versus untreated dyslipidemia on serum uric acid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GREek Atorvastain and Coronary-heart-disease Evaluation(GREACE)study〔J〕.Am J Kidney Dis,2004;43:589-99.
6樊曉寒,惠汝太.高尿酸血癥與心血管病〔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7;23(5):323-7.
7Kanbay M,Sanchez-Losada LG,Franco M,etal.Microvascular disease and its role in the brain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a potential role for uric acid as a cardiorenal toxin〔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1;26(2):430-7.
8王素平,鄧新.老年人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相關性研究〔J〕.山東醫藥,2008;48(9):65-6.
9張林葉,楊穎,李際瞻,等.冠心病與血尿酸的關系探討〔J〕.臨床薈萃,2010;25(23):2065-6.
10邱朝暉,曹奕.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的關系〔J〕.國外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2001;28(1):9-11.
〔2014-03-15修回〕
(編輯趙慧玲/曹夢園)
通訊作者:黃偉(1971-),男,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老年心血管疾病研究。
基金項目:云南省科技廳云南省應用基礎研究面上項目(2010CD123)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1-0081-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