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壯苗 蘭碧玉 劉 芳 李 霞 黃 濱 路碧丹
(福建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福建 福州 350122)
?
高血壓并發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血壓各參數與中醫體質類型的相關性
李壯苗蘭碧玉1劉芳李霞黃濱路碧丹
(福建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福建福州350122)
摘要〔〕目的探討高血壓并發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血壓各參數與中醫體質類型的相關性。方法采用“中醫體質量表”對符合納入條件的福建省某三甲醫院120例住院患者進行現場問卷調查,同時記錄患者的血壓各參數(如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脈壓),并對兩者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患者主要體質類型為痰濕質(38例,31.67%)、陰虛質(28例,23.33%)、氣虛質(21例,17.50%)、血瘀質(14例,11.67%);痰濕質與收縮壓、脈壓、平均動脈壓呈正相關(P=0.020,0.037,0.046),陰虛質與脈壓呈正相關(P=0.018),氣虛質與收縮壓呈正相關(P=0.026),血瘀質與脈壓呈正相關(P=0.022)。 結論高血壓并發腦卒中恢復期患者主要偏頗體質與血壓各參數之間存在相關性,其中痰濕質最為突出,而血壓各參數中以PP最為顯著,為臨床患者的體質調護、血壓控制提供依據。
關鍵詞〔〕高血壓并發腦卒中恢復期;血壓;中醫體質類型
1福建省人民醫院
第一作者:李壯苗(1973-),女,碩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醫康復護理研究。
近年研究證實血壓各參數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1〕。中醫體質學認為,人體的體質是由先天稟賦與后天因素共同形成的,體質與疾病具有相關性〔2〕,它決定了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本文通過對高血壓并發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進行體質調查,探討血壓各參數〔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脈壓(PP)、平均動脈壓(MAP)〕與中醫體質的相關性。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在福建省某三甲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高血壓并發腦卒中恢復期患者。共發放12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20份。男74例(61.67%),女46例(38.33%),年齡42~73〔平均(64.14±11.51)〕歲。其中腦梗死62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22例,腦出血36例。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照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試行)〔3〕;中醫體質類型的判斷參照王琦教授體質分型標準〔4〕。納入標準:① 符合診斷標準,并經顱腦CT或磁共振成像(MRI)確診為腦梗死(CI)或腦出血(ICH);②患者為初次發病,病程2~24 w之間的恢復期患者;③ 原發病為原發性高血壓;④年齡30~80歲;⑤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8分;⑥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清楚,無智力障礙;⑦自愿參加試驗,知情同意,能夠定期復查的病例。排除標準:①昏迷、神志不清、失語、肢體功能嚴重殘障、四肢癱瘓者;②既往有過類似疾病史留下嚴重功能障礙及認知、語言功能障礙者;③惡性進行性高血壓及繼發高血壓患者;④使用降壓藥物及劑量變更引起血壓波動者;⑤合并其他嚴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惡性腫瘤者;⑥精神、智力或思維異常無法配合者。
1.2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診斷、病程、其他靶器官受損情況等。
1.3體質判斷根據王琦教授編制的《中醫9種基本體質分類量表》和《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平和質之外的8種體質類型為偏頗體質)9個亞量表,60個條目的自我評價量表,各亞量表轉化分數為0~100分〔4〕。忽略兼夾體質,采用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進行分析。
1.4血壓測量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版)〔5〕要求,選擇符合計量標準的水銀柱血壓計,或者經過驗證(BHS、AAMI和ESH)的電子血壓計。血壓測量前至少休息5 min,測量坐位時的上臂血壓,上臂置于心臟水平,以柯氏音第Ⅰ音和第Ⅴ音(消失音)確定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水平,兩次測量間隔至少2 min,取平均值。非同日測量血壓3次,記錄患者的血壓各參數SBP、DBP、PP、MAP等并取平均值。
1.5研究實施采用方便抽樣現況調查法實施問卷調查,并在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進行;中醫體質量表則在具有中醫本科以上教育背景的調查員協助完成,由調查對象自己填寫,或者由調查員逐條詢問填寫。
1.6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兩指標間相關性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
2結果
2.1各種體質類型分布情況120例患者 9種中醫體質類型的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痰濕質、陰虛質、氣虛質、血瘀質、平和質、陽虛質、濕熱質、氣郁質、特稟質。主要體質類型為痰濕質、陰虛質、氣虛質、血瘀質。見表 1。
2.2主要體質類型與血壓各參數的相關性分析患者主要體質類型與血壓各參數的相關分析表明,痰濕質與SBP、PP、MAP呈正相關(P=0.020,0.037,0.046),陰虛質與PP呈正相關(P=0.018),氣虛質與SBP呈正相關(P=0.026),血瘀質與PP呈正相關(P=0.022)。其他體質類型因其例數較少,未作相關性分析。見表2。

表1 高血壓并發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

表2 主要中醫體質得分與血壓各參數的相關分析
3討論
一般認為,腦卒中是在氣血內虛的基礎上,因憂思惱怒、五志過度、勞倦內傷、嗜食肥甘、煙酒、氣候、環境等誘因導致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于腦,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而發〔6〕。雖然腦卒中病機復雜, 但歸納起來不外“風、火、痰、虛、瘀”五端,而具體到因何者發病,又與不同患者的體質密切相關。本研究顯示高血壓并發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主要體質類型為痰濕質、陰虛質、氣虛質、血瘀質,符合腦卒中的基本病變規律。張玉倩等〔7〕認為腦卒中病人體質可分為肝陽上亢、痰濕內盛、氣虛血瘀三類。賈愛明等〔8〕的研究發現缺血性中風恢復期患者體質主要為瘀血質、痰濕質、氣虛質。張云云等〔9〕研究發現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中醫體質類型以氣虛質、陰虛質和痰濕質居多,分別為 33.9%、20.2%和19.0%。以上結果與本研究基本相似。臨床上腦卒中恢復期多表現為虛實夾雜,氣虛、陰虛為主,其標多為痰和瘀。正如《靈樞·刺節真邪》曰“虛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內居榮衛,榮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恢復期患者臨床常見肢體腫脹、痰多流涎、肌膚甲錯、唇甲青紫、舌黯、抑郁少言、筋脈攣縮等痰瘀互結之象〔7〕。腦卒中恢復期應針對其偏頗體質長期調整,更能體現中醫“治病求本”、“因人而異”的原則。
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臨床研究發現,高血壓合并腦卒中的患者在恢復期若繼續進行降壓治療,可以有效地防止腦卒中的復發〔10〕。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SBP、PP、MAP比正常值高。前瞻性的研究表明,SBP與腦卒中的發生率之間呈連續、穩定、等級性的指數性相關〔11〕。隨著年齡的增加,動脈硬化程度增加,順應性變小,大動脈的彈性儲器作用減弱,SBP升高,DBP反而降低,PP增大〔12〕。近年來不少研究指出,在中老年正常血壓和高血壓患者中,PP可更敏感的預測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其預測價值甚至大于SBP和DBP〔13〕。楊建民等〔14〕對10 867例中老年人群進行基線調查,分中年組與老年組,隨訪8年,應用Cox回歸分析PP、MAP對腦卒中的預測價值,結果顯示PP、MAP均為中老年人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因子,MAP對中年人腦卒中的預測作用大于PP,且獨立于SBP。馮雪華等〔12〕回顧性分析798例中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各參數與其發生腦卒中的關系,顯示SBP、MAP、PP與腦卒中的發生有顯著相關性,分析結果,陰虛質與PP呈正相關,氣虛質與SBP呈正相關,血瘀質與PP呈正相關,提示患者的主要偏頗體質類型可能存在與血壓各參數的相關性,其中痰濕質最為突出,表現為SBP、PP、MAP的升高。錢岳晟等〔15〕研究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與中醫體質分類的關系,發現痰濕質高血壓患者較陽亢質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節律減小明顯,血壓負荷增大,可能更容易發生靶器官損害。從血壓各參數的變化來看,以PP與各偏頗體質的相關性最顯著,寬PP增加了動脈的牽拉,血管壁所受壓力增加,管壁彈性成分容易疲勞和斷裂,易發展為動脈瘤并最終導致破裂,易使內膜損傷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事件〔16〕。
參考文獻4
1徐懿.血壓各參數與高血壓并發腦卒中的關系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07;14(1):61-2.
2王琦.論中醫體質研究的3個關鍵問題(下)〔J〕.中醫雜志,2006;47(5):329-32.
3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81.
4朱燕波,王琦,折笠秀樹.中醫體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評價〔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7;16(7):651-4.
5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43.
6樓丹飛,李越華,王驍.從中醫體質學說研究老年中風病〔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1):3-6.
7張玉倩,黎凱.人體體質對中風病的影響與臨床指導意義〔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0;24(3):35-6.
8賈愛明,胡文梅,張紅,等.620例缺血性中風恢復期患者體質與證候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6):14-5.
9張云云,張海梅,郭德瑩,等.168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體質特點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8;42(2):31-4.
10陳金偉.高血壓合并腦卒中的患者怎樣控制血壓〔J〕.求醫問藥,2009;7(1):14-5.
11Domanski MJ,Davis BR,Pfeffer MA,etal.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prognostic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pulse pressure〔J〕.Hypertension,1999;34(3):375-80.
12馮雪華,孫華林,李德瑞.高血壓病患者血壓各參數與其并發腦卒中的關系〔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6;9(1):40-1.
13Verdecchia P,Schillaci G,Reboldi G,etal.Different prognostic impact of 24-hour mean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pressure on strok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Circulation,2001;103(21):2579-84.
14楊建民,路方紅,金世寬,等.脈壓及平均動脈壓對中老年人腦卒中預測價值的隊列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8(11):741-3.
15錢岳晟,張偉忠,周懷發,等.血壓變異與高血壓病患者中醫體質分類的關系〔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23(2):88-90.
16李賢英,張蜀平,劉孝賢,等.中老年人血壓水平及伴隨疾病的調查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2;4(3):149.
〔2014-08-18修回〕
(編輯曹夢園)
基金項目:陳可冀中西醫結合發展基金(CKJ2010041)
中圖分類號〔〕R2-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1-0085-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