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斌 董永康 馬健超 蘇書棟 宋志勇 張雪瑩 黃嵐峰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吉林 長春 130041)
?
P-POSSUM評分在高齡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前評估中的應用
郭斌董永康馬健超蘇書棟宋志勇張雪瑩黃嵐峰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吉林長春130041)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改良后的生理學和手術嚴重度評分系統(P-POSSUM)對高齡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并發癥率和死亡率進行術前評估中的價值。方法選取157例高齡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應用P-POSSUM評分系統預測手術并發癥率及死亡率,并觀察、記錄術后實際并發癥率及死亡率,二者進行對比。結果通過P-POSSUM評分系統,預測并發癥37例,預測并發癥率24.02%,實際并發癥35例,實際并發癥率22.29%;預測死亡4例,預測死亡率2.36%,實際死亡3例,實際死亡率1.91%,預測值與觀察值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POSSUM評分系統在高齡患者髖關節置換術中能較為準確的預測手術死亡率及并發癥率,具有可靠臨床使用價值。
關鍵詞〔〕高齡;髖關節置換;改良后生理學和手術嚴重評分系統風險評估
第一作者:郭斌(1989-),男,在讀碩士,主要從事髖關節和膝關節疾病的研究。
生理學和手術嚴重度評分系統(POSSUM)普遍應用于各種外科手術中〔1〕,在骨科手術中的應用也逐步推廣〔2〕。近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導致骨科手術中的高齡患者逐漸增多,尤其在髖關節置換手術中,老年患者多伴有慢性系統性疾病,術前系統評估患者的生理學狀態及手術嚴重度,對于避免術后并發癥及改善預后意義重大。本文通過對P-POSSUM評分系統預測高齡患者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率和死亡率,評價P-POSSUM在高齡患者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價值。
1對象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的高齡患者。入選標準:年齡>60歲;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包括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及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可伴有心臟病、高血壓及呼吸系統疾病等內科疾病;術前均完成相關疾病檢查及控制。根據以上標準,共有157例入選,其中男66例,女91例,年齡60~91歲,中位年齡71.1歲。有96例患者接受人工股骨頭置換術,61例患者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前臨床診斷:股骨頸骨折73例,股骨粗隆間骨折27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14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9例,強直性脊柱炎3例,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1例,髖關節置換術后翻修(包括假體松動、假體周圍骨折、感染等病因)27例,病理性骨折3例。術前合并高血壓93例,糖尿病44例,心血管疾病32例,腦血管意外后遺癥19例,慢性腎臟病7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45例,其他疾病5例。
1.2方法術前應用P-POSSUM評分系統對患者進行生理學及手術嚴重度評分并加以記錄,通過公式計算預測并發癥率及病死率。術后對入組患者進行系統檢查及生理評估,明確并發癥人數及具體病情,對病死患者查清死亡原因,將實際并發癥率及病死率進行記錄。 術后實際并發癥率及死亡率均記錄住院期間數據,對于少數住院時間較短、院外出現并發癥的患者,對其進行30 d的短期隨訪。根據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進行分組,將預測值與觀察值進行比較。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Chi-square、McNemar檢驗。
2結果
患者術前生理學評分14~37分,平均18.4分,手術嚴重度評分7~24分,平均13.7分。術后住院期間出現并發癥共35例,其中合并呼吸系統感染8例,下肢靜脈血栓3例,切口感染3例,壓力性潰瘍2例,尿路感染、尿痛、排尿困難3例,循環系統疾病6例,腦血管意外4例,消化系統疾病3例,其他3例。術后2 w病死患者3例,其中腦血管意外1例,心臟衰竭2例。
2.1P-POSSUM評分系統對術后并發癥率的預測根據P-POSSUM評分系統公式預測最高并發癥率為77.27%,最低并發癥率為9.23%,平均并發癥率為24.02%。按預測值的高低進行線性分組比較,每一組的總人數乘以該組平均并發癥發病率即得到該組預測并發癥人數(E),并與實際并發癥人數(O)比較,計算O∶E比值。結果顯示,P-POSSUM對并發癥率預測值與觀察值基本一致,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P-POSSUM評分系統對術后病死率的預測見表3。根據P-POSSUM評分系統公式預測最高病死率為41.26%,最低病死率為0.33%,平均病死率為2.36%。按預測值的高低進行線性分組比較,每一組的總人數乘以該組平均死亡率即得到該組預測病死人數(E),并與實際病死人數(O)比較,計算O∶E比值。結果顯示,P-POSSUM對病死率預測值與觀察值基本一致,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P-POSSUM評分系統預測并發癥人數與

表3 P-POSSUM評分系統預測死亡人數與
3討論
年齡在65歲以上的患者發生髖部骨折時死亡率比65歲以下患者高3倍以上〔3,4〕。因此合理評估患者的術前生理狀態,不僅可以預測患者預后,而且對于手術時機的選擇、麻醉及手術方式的選擇以及圍術期并發疾病的指導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術前通過對癥治療,糾正患者貧血、電解質紊亂、肺部感染等狀態,術后相應并發癥出現的概率也會顯著降低。過去,臨床醫生通過主觀判斷評價患者的術前狀態,不同醫生之間存在很大差別。通過量化患者的生理學評分及并發癥率、死亡率,客觀評價手術風險,能夠為臨床醫生提供更佳準確的術前參考,采取相應處置措施。P-POSSUM評分系統多用于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的術前評估,在骨科領域的應用目前數據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P-POSSUM預測高齡患者髖關節置換手術,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有研究顯示,P-POSSUM比POSSUM更適合于60歲以上高齡患者髖關節置換手術并發癥和死亡率預測〔5〕。將P-POSSUM引入臨床工作,術前常規對60歲以上高齡患者進行預測,根據評分結果決定手術時機及方式,通常死亡率在3%以內可選擇手術,3%~10%則需術前對癥治療,調整生理狀態,再次評分,將死亡率降至<3%,才考慮手術。對于死亡率10%以上的患者,往往建議保守治療。但也有不同觀點,Wijesinghe等〔6〕、余江等〔7〕通過臨床研究認為,P-POSSUM高估了骨科老年患者術后病死率。
參考文獻4
1Mercer S,Guha A,Ramesh V.The P-POSSUM scoring systems for predicting the mortality of neurosurgical patients undergoing craniotomy:further validation of usefulness and application across healthcare systems〔J〕.Indian J Anaesth,2013;57(6):587-91.
2王昊陸,王輝,陳濤,等.POSSUM和P-POSSUM評分系統預測肝膽手術風險價值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4;14(4):443-8.
3谷貴山,張德寶,孫乃坤,等.P-POSSUM和POSSUM評分系統預測老年髖關節置換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12):1440-2.
4吳云峰,李鋒,孫志穎,等.改良POSSUM及P-POSSUM評分在老年髖部骨折手術風險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1;26(6):481-3.
5Panula J,Pihlajamaki H,Mattila VM,etal.Mortality and cause of death in hip fracture patients aged 65 or older:a population-based study〔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1;12(2):105.
6Wijesinghe LD,Mahmood T,Scott DJ,etal.Comparison of POSSUM and the Portsmouth predictor equation for predicting death following vascular surgery〔J〕.Br J Surg,1998;85(2):209-12.
7余江,吳思宇,蔣科,等.O-POSSUM系統和P-POSSUM系統在骨科老年患者術后風險評估中的應用〔J〕.中華創傷雜志,2014;30(10):1023-7.
〔2015-09-11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通訊作者:黃嵐峰(1969-),男,副教授,主要從事骨關節與腫瘤研究。
中圖分類號〔〕R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1-0150-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