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玲
(確山縣植保值檢站,河南 駐馬店 463200)
確山縣玉米種植適宜性評價
曾玲
(確山縣植保值檢站,河南駐馬店463200)
開展耕地玉米適宜性評價是制定縣域玉米生產規劃、調整作物種植布局的重要依據,對合理利用現有耕地資源,發展玉米是非常重要的。2011年6月確山縣開始進行耕地地力評價,基于此,介紹與分析此次評價結果。
[關健詞] 玉米;適宜性評價;確山縣
確山縣地處黃淮平原糧食主產區,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玉米是該縣播種面積僅次于小麥的第二大糧食作物,常年玉米種植面積39 139 hm2,占全年播種總面積的31.1%左右,總產量196 340 t。開展耕地玉米適宜性評價是制定縣域玉米生產規劃、調整作物種植布局的重要依據,對合理利用現有耕地資源,發展玉米是非常重要的。2011年6月開始進行耕地地力評價,于2011年12月完成。
確山縣的土壤質地主要有沙壤土、輕壤土、中壤土和重壤、輕黏土。以中壤土分布最廣,面積最大。全縣沙壤土的面積為91.62 hm2,占全縣耕地面積的0.08%;輕壤土的面積為37 173.27 hm2,占耕地面積的31.75%;中壤土的面積為59 859.41 hm2,占耕地面積的51.13%;重壤土的面積為17 532.24 hm2,占耕地面積的14.97%。
將2008年確山縣土地利用現狀圖和確山縣土壤分布圖疊加,建立了確山縣玉米適宜性評價單元圖,通過對41 916個評價單元賦值,用指數和法計算出每個評價單元適應性評價綜合指數,最后采用累計曲線法劃分了高度適宜、適宜、勉強適宜、不適宜4個適應性等級。
這次玉米適宜性評價是該縣運用縣域耕地資源管理系統開展耕地適宜性評價的一次嘗試。通過玉米適宜性評價,一是將影響該縣耕地玉米生產的各種屬性指標進行了梳理和評價,為今后開展耕地適宜性評價提供了基礎數據;二是對全縣117 074.06 hm2耕地玉米適宜性進行了等級劃分,查明了各適宜性等級的耕地分布狀況,以及耕地屬性和障礙因素,為調整玉米生產布局、制定玉米生產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
高度適宜耕地面積20 237.94 hm2,占全縣耕地面積的18.1%,廣泛分布在該縣的中部、東部、東南部。適宜耕地面積52 548.29 hm2,占全縣耕地面積的52.8%,主要分布在該縣的東南部。勉強適宜耕地面積30 414.94 hm2,占全縣耕地面積的21.9%,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區及崗坡地上。不適宜耕地面積13 872.99 hm2,占全縣耕地面積的7.5%,主要分布在西部淺山丘陵區的山坡地上。
砂姜黑土類耕地中6.30%為高度適宜,58.44%為中等適宜;黃褐土類耕地中18.73%和50.46%分別屬于高度適宜、適宜,另外23.99%和6.82%的面積屬于勉強適宜和不適宜;潮土類耕地中58.5%屬于中等適宜和勉強適宜,黃棕壤類耕地中78.97%為比適宜,另外20.90%和0.13%的面積屬于勉強適宜和不適宜;水稻土類屬于勉強適宜和不適宜類型。
4.1高度適宜和中等適宜耕地
高度適宜和中等適宜耕地,多居于平原區或緩崗下部,地勢較為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農田水利設施較為完善,灌排條件較好,耕層質地適中,土體一般無障礙層次,對發展玉米生產十分有利,建議擴大玉米種植面積,進一步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加強水肥管理,提高土壤基礎肥力。
4.2勉強適宜耕地
勉強適宜耕地,多分布在西部山區及南北崗區的崗坡地上。地勢較高,地下水位較深,農田水利設施不夠完善,灌溉保證率較低,部分耕地存在障礙層次,耕地土壤養分含量一般。對于該類耕地建議加大農田灌溉設施建設力度,發展節水灌溉,增施有機肥,推廣秸稈還田,培肥耕地地力,因地制宜發展玉米生產。
4.3不適宜耕地
不適宜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淮河灘地上,一般都具有明顯的障礙因素,通體含砂。對于該類耕地建議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因地制宜發展林果生產;北部崗地位于崗坡上部的淺位黏化黃土質黃褐土黏盤層厚且出現部位淺,地下水位深,缺乏田灌溉設施,灌溉保證率均在30%以下,對于該類耕地建議從發展灌溉、深耕改土、培肥地力入手,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玉米生產能力;處于河漫灘地上灰砂壤土,通體質地輕,漏水漏肥,土壤養分含量低,尤其缺鉀較為嚴重,特殊的地形部位,使得排澇能力較差,遇到強降雨還容易造成澇災,對于這類耕地建議改種耐瘠耐澇作物,在排水除澇、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的前提下,有條件的發展玉米生產。
S513
B
1674-7909-(2016)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