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重華(廣西藍星環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0)
?
黃姚古鎮景區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對策
黃重華
(廣西藍星環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廣西南寧530000)
[摘要]黃姚古鎮是歷史文化名鎮,隨著旅游景點的開發,景區資源破壞、生態脆弱、環境質量下降的問題日益突出,景區生態環境建設有待加強。基于此,對黃姚古鎮生態環境的現狀、問題及保護與建設對策進行探討,對黃姚古鎮生態環境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對策;黃姚古鎮
1.1古鎮的自然地理概況
黃姚古鎮位于廣西昭平縣東北部,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干春濕,常年降水量為2 000~2 200 mm,濕度較大。地貌為丘陵山地形成的小盆地,由2種地貌類型組成,西北面為土山丘陵地貌,東南為巖溶地貌。古鎮所在地處于2種不同類型地貌的交接處。
1.2植被與植物種群的調查
古鎮的植被以石山植被為主。古鎮周邊豐富的植被和結構復雜的森林形成了較好的森林生態環境,主要有原始闊葉林、少量的幾百年古樹、馬尾松林,石山以闊葉林、灌木林為主。河邊以竹林為主,伴有少量的闊葉樹。
1.3野生動物狀況調查
古鎮屬于小盆地,是長期人為活動頻繁的區域,因此區域內野生動物種類不多,經常活動的野生動物種類有鷓鴣、斑鳩、啄木鳥、伯勞、畫眉、大山雀、鵪鶉、鶯、華南兔及竹鼠等。
2.1施工期環境問題
2.1.1區域生態系統完整性和穩定性。由于工程對植被的空間分布和異質狀況沒有明顯影響,營運期游人一般不會離開游道進入所經過的旅游區,環境資源拼塊自身的異質狀況和空間分布維持在原有水平。
2.1.2水土流失。古鎮施工建筑物的挖方、低洼處的填方、停車場的修建及道路建設,有可能產生水土流失。而且建設地有一定的坡度,由于地形條件的影響,更易造成水土流失。
2.1.3生物多樣性。古鎮在公路或游道建設時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保護,以避免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
2.2運營期環境問題
2.2.1土地利用變更。古鎮運行后對荒山荒地和村莊、路邊、河邊的綠化,植樹種草會使植被面積增加,這對生態恢復有利。總的來看,土地的生態功能沒有太大變化,生態用地總體質量也得到了保護。
2.2.2水土流失的對比。古鎮建設前水土流失相對穩定。古鎮建設過程中,對旅游區的停車場和道路的建設必然要破壞植被,使水土流失明顯增加。因此,要注意保護植被,控制水土流失量。
2.2.3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植物物種數總體增加。鄉土種類特別是草本種類將有可能部分減少,園林綠化及觀賞種類將大大增加,成為規劃區綠化的主要物種。這將明顯增加物種多樣性,其中綠化樹和灌木種類增加最顯著,項目建設后對于植物物種多樣性的保護總體上是有利的。但區域植被的自然度將大幅降低。此外,野生動物種群調查的相關資料比較少,根據有限的資料可以確定總體優越的自然生態系統為動物種群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繁衍場所,物種也比較豐富。
3.1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施工保持原有的古鎮自然風貌,不得隨意擴大施工區域范圍,保護施工間接影響區域內的植被不被破壞。施工中做到隨挖隨運、隨鋪隨壓,便可減少水土流失;同時要注意挖填方的施工期的選擇,盡量在旱季施工,避免在暴雨期施工;在地質條件較差的地段興建擋土墻或護坡,也可防止或減少泥石流、塌方等地質災害的發生;工程完工后及時植樹綠化,種草護坡使其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影響程度降低。
3.2營運期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一是積極開展自然環境保護區和林業法制的宣傳教育工作。對于破壞生態與環境保護以及自然景觀資源的行為,應采取批評教育、罰款、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處罰等措施。二是加強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禁止捕獵國家及地方保護的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三是加強森林防火,建立景區火災監管體系,應對突發的森林火災,將火災發生率降至最低。四是重視森林病蟲害防治,宜應以生物防治措施為主;同時要嚴格控制游客隨意亂扔垃圾,設置分類垃圾箱并及時回收處理。五是植被恢復的品種選擇建議主要采用本地品種。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16)03-73-1
作者簡介:黃重華(1981-),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