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怡紅
【摘 要】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看, 語文探究性教學策略順應人性中那與生俱來的探究本能,不斷激勵學生保持旺盛的探究意識、求新求變的渴望和刨根問底的熱情,這是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最根本策略,也是切實發展學生語言探究能力的最佳途徑。具體說來,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他們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在探索、經歷語文發現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把新知識、新方法納入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促進和建構探究性學習。
【關 鍵 詞】 探究性學習;語文;教學
教育學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學生學習科學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學習比通過積極地投入到探究的過程中去更好的呢?”這就是說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是一種事半功倍是學習方法。探究性學習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方式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激發情趣,掌握程序與方法。
一、營造探究性學習的氛圍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是因為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的創新成分更多。學生要想就一個話題質疑,他首先要對這一話題有一定的認識,在有了自我建構的基礎上,才能有感而發,有疑而問。學生的質疑價值往往體現了他對這一話題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語文教學就應當從學生的質疑出發,通過營造師生合作、生生交流、共同探究的氛圍,才能真正實現“有生命、有活力”的課堂。想象一下,當我們的課堂充滿了這種探究性學習的氛圍,學生的思維里充滿了有價值的、體現生命思考和質量的、豐富多彩的問號時,我們的課堂該多么的有意義!
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能發現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是完成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關鍵。而且問題作為探究性學習的重要載體,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通過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不僅敢問,而且敢想敢說敢做,敢于創造。
二、創造探究性學習的情境
創造探究性學習的情境能使語文教學貼近社會生活實際、體現時代精神、有一定思考價值,讓學生能感悟、體驗蘊藏于教材知識的具體場景或氛圍。這對于學生創新意識,升華品德,陶冶情操,提高智能,實現研究性教學目標,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高中語文課程是人文內涵和語言文字內涵的有機結合,因此,高中語文課程的探究內容非常豐富,而且探究的過程是講究情感的投入和發展的。所以,只有科學合理的創造探究性學習情境,才能更好地確保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實施。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借助虛擬情境的手段和方式,讓學生在理解、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人為地再現文章意境,利用語言文字,聲情并茂地虛擬情境,使學生能夠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另外,教師還可運用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呈現文本內容上的優勢,創設生動直觀的現實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更好地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三、明確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包括以探究為本的教學和以探究為本的學習。以探究為本的教學是針對教師來說的,對產生于學生的經驗的真實問題的探究是科學教學的核心,探究可以用于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但是,以探究為本的教學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學內容、科學方法和科研能力。以探究為本的學習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種學習方法。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探究也指學習過程。它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學生去做的事,而不是為他們做好的事”。換句話說,就是讓學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讓學生接受教師思考好的現成的結論。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主動地發現問題、體驗感悟、實踐操作、表達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探究性學習常常表現為學生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性、研究性學習活動,注重學生的主動探索、體驗和創新,是與接受式學習本質不同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的核心要素是問題,一是學習者自己提出一個問題;二是學習者從所提供的問題中選擇, 據此提出新的問題;三是學習者探究的問題來自教師、學習材料或其他途徑,但問題不那么直接, 需要有所改變或自己體會其含義;四是學習者探究直接來自教師、學習材料或其他途徑的問題。探究性學習實際上是一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方法是行動的指南,方法科學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探究性學習同樣如此。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因此,教師還應該給學生點播探究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習語文的科學方法和技巧,從而不斷提高其語文素養。閱讀作為學習語文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學生只有與文本發生深層次的信息交流的閱讀才是最好的語文探究性學習方法,而個性化閱讀探究方法和比較閱讀探究方法就是實現以上學習效果的最好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看, 語文探究性教學策略順應人性中那與生俱來的探究本能,不斷激勵學生保持旺盛的探究意識、求新求變的渴望和刨根問底的熱情,這是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最根本的策略,也是切實發展學生語言探究能力的最佳途徑。具體說來,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他們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在探索、經歷語文發現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把新知識、新方法納入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促進和建構探究性學習。
【參考文獻】
[1] 郭裕源,顧存根. 新課標初中語文探究性教學實例[M]. 寧波:寧波出版社,2004.
[2] 黃天申. 探究性教學策略[J]. 科學導報,2015(16).
[3] 劉玉懷. 語文探究性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 黑河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