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博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計算機技術為主導的現代科技教育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普及計算機教育是新技術革命與教育改革的世界趨勢,是時代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鄧小平同志不但高瞻遠矚地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而且及時提出了“學電腦,從娃娃抓起”。
小學信息技術課是嶄新的素質教育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成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參考、借鑒,探索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培養信息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刻不容緩的責任。我們要廣泛吸取其他學科的相關經驗,結合本學科特點,形成自己的特色。
下面我就針對教學中學生的“學與玩”來淺談幾點看法。教學中學生的“學和玩”無非就是指學習與游戲,那學生玩游戲與學生的學習有什么影響呢?是好還是壞呢?觀點不一,這也就成了我們要探討的問題。
根據規定,小學從三年級開始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由于小學生自控力差,學習往往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無意識地學習。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而有效地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小學低年級小朋友手小,鼠標拿不穩,操作時有好多小朋友是雙手操作鼠標,為了使他們能初步掌握鼠標器的指向、單擊、雙擊、拖動等基本操作,除了讓他們玩“紙牌”“空檔接龍”游戲外,我還從網上下載了一些鼠標練習游戲,讓他們分辨一下鼠標的單機與雙擊的特點,然后通過讓學生用“掃雷”“貓狗大戰”等游戲來練習單擊、雙擊的能力。
計算機最重要的輸入工具是鍵盤和鼠標,如何指導學生學好正確的鍵盤指法,是計算機教學中的重要任務。然而,鍵盤上有100個鍵左右,要認識這些鍵、掌握指法都比較難,怎樣讓學生在學習鍵盤和指法練習中不會出現疲勞,不會失去對學習興趣呢?我特意安裝“金山打字通”這個軟件,在這個軟件里,把英文打字練習編成打地鼠、警察抓小偷、青蛙過河、吃蘋果等游戲,這些游戲個個趣味十足,充分把學習和娛樂融為一體。
有人把學電腦稱之為“玩”電腦,這是很貼切的。“玩”的過程,就是學的過程。有些教師嚴禁學生玩電腦游戲,我覺得這是一種不可取的態度,我們應積極鼓勵和正確引導,發揮游戲在電腦課中的作用。什么是好的東西?什么是壞的動西?我們要看其因與果。說來也怪,大家都認為是壞的東西,都愿意去做,甚至偷著做。這就形成了一種不良心理,甚至誤認為偷的東西才是好的,有些人為了讓別人得不到就故意說壞,所以學生之間經常流傳游戲內、外的說法。這正是因為我們缺少引導,逆著學生行事的結果,自己把自己的威嚴當老師了。我們要給學生開放的空間,讓他們玩一玩,玩的過程中引導認識游戲的特點和機制。再說得直接一點吧,游戲不是壞的東西(原則上其強烈刺激對青少年的感情時期發展不利而已)。我們為什么不教給學生必要的游戲分析、認識的機會呢?我的觀念是讓學生的學習快樂起來,不要給太多的限制,不要怕他們學不會,不要把大人的觀念強加給學生。
因此,我們應該徹底改變教育觀念,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在讓學生怎樣自己解決問題上多下工夫,幫助學生找到最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熟練運用計算機來獲取、分析和處理信息。就像騎自行車一樣,只要掌握了騎自行車的方法,什么樣的自行車都能騎。這樣才能體現出計算機這一現代化學習工具的優越性,才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我們要明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規律;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觀察,代替學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所以我們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科學的教育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再單純地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注重結合學生的經驗,使新知識、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學生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