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熠晨,李雨航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
對我國農村養老保險的分析研究
呂熠晨,李雨航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截止到2014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已達13161萬,占全國總人口數的9.7%,遠遠超過國際上對老齡化國家的規定標準。越來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趨勢,給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本文針對我國農村地區的養老保險的現狀、問題以及對策進行了分析研究,以緩解我國當前沉重的養老壓力。
農村養老保障;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所謂養老保險是指勞動者為預防年老不能再從事勞動時的生活有保障,在法律規定的勞動時間內繳納部分保險金,在他們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離開工作崗位后有權向國家或有關保險機構申請領取養老金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保險制度中被保險人最穩定、享受保險時間最長、費用開支最大的項目。①在廣大農村地區,過去的農村家庭養老模式已經不能應對當前新形勢下的挑戰。提供現實可行的、完善的農村養老保險體系,讓農民能老有所依,是我國急需解決的大事。
我國自2009年起,開始在全國選擇10%的縣(市、區、旗)作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新農保)的試點,并且還在逐步擴大試點范圍,這是推動我囯農村養老保障建設重要的一步。“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基本原則,它的基本模式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籌資方式是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養老金額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國家政府還提供每人每月70元的基礎養老金。非在校學生且沒有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年齡在16至60周歲的農民都能參加新農保。超過60周歲的可以開始領取國家發放的基本養老金。這對保障農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動農村養老保障建設將起到積極作用。
3.1 農民參保意識不高。首先,一些農民受傳統家庭養老觀念的影響很深,加上部分地區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宣傳力度不足,對新農保了解不夠深入。其次,年輕人對于新農保制度沒有參保熱情。主要原因在于正直青壯年時期的農民,外出打工、流動性較強,而且又十分看重眼前利益,使得具有長期性特征的養老保險制度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
3.2 基金管理水平低。第一,新農保制度的籌資來源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三部分組成。而目前中國集體經濟發展落后,使它對集體補助的貢獻往往難以擴大和持續。第二,根據國務院規定,當前新農保試點在階段中基金管理暫時實行縣級管理。縣級基金管理屬于低層次的資金管理,規范性和效率都不高,會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當地管理部門任意擠占、挪用養老金甚至貪污、受賄等。此外,由于近年來我對金融政策的調整,我國銀行利率連續下調,加上通貨膨脹愈發嚴重、合理的投資工具缺少等因素,新農保基金因而陷入保值增值難的困境。
3.3 缺乏法律制度的權威性保障。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在實施中缺乏穩定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具有權威性的社會養老保障法律法規做支撐。各地區都是各行其是,本地有相關法規參照的就參照辦理,沒有具體相關法規的地區,很多是由辦事人員個人決定,這樣的管理更為混亂。
4.1 提高農民參保意識。政府應認真做好扎實細致的宣傳普及工作,廣泛運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各種新聞媒介和輿論工具,采取板報、標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廣大農民宣傳新農保制度的方針政策,引導農民自愿參保。在宣傳過程中,也要為不同年齡組的參保對象提供合理的參保指導。鼓勵以青壯年勞動力為主的家庭繳納更高檔次的養老保險。
4.2 強化政府責任,加大各級財政投入。首先,要徹底轉變當前政府對農村社會養老扶持不力的現狀,進一步變換補助的方式,完善補助政策。其次,要科學合理劃分各級地方政府財政補貼的份額,依照各地財政收入的百分比,拿出一定的比例,最低要保證一個基礎的補貼數。另外,針對財政困難,收入緊縮的中西部落后地區,省、市兩級的財政應多投入些。
4.3 完善農村養老保險籌資機制。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籌資來源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核心問題。首先政府部門要加大對于農村養老保障的財政投入,并要持續穩定,使得農村養老保障具有可靠的資金來源。其次以個人籌資為主要方式。實農業經濟發展基礎,增強農民收入。在農業用地征用過程中應建立規范的交易機制,切實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農民自身富裕起來,他們才有能力繳納更多的養老保險費用,提高參保檔次。再者政府職能部門可以采取激勵措施來增強市場籌資的能力,例如可以利用減免稅收以及提供信貸優惠等政策來調動各類鄉鎮企業為農民參保提供補助。最后動員社會力量共同興辦養老機構,進而擴大資金籌集面,以保障農村養老保險的供給持續穩定。
4.4 提高基金管理水平。目前,大部分地區的基金管理由縣一級完成,我們可以考慮實現省級統籌,由效率更高、規范性更強的省級部門負責管理及投資運作。為了能對新農保中個人賬戶基金有效監管,各地還要構建省級養老保險監察部門,除督查基金流向外,還應讓農保基金公開、透明、安全。另外,可以將基金投到股票和其他證券市場,實現保值增值。
注釋:
① 陳淑君.社會保障研究[M].中國物質出版社,2010:251.
[1] 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中國農村轉移勞動力調研報告[M].北京: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
[2] 白玉平.對我國農村養老保險法律制度完善的思考[J].商品與質量,2010.12.
[3] 趙悅.吉林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問題研究[J].當代生態農業.2011(1):95.
[4] 佟新.人口社會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5] 唐自政.對當前我國農村養老保險法律制度完善的思考[J].法學雜志,2010.3.
呂熠晨 (1994.01-),男,漢族,山西長治人,山西財經大學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保障理論與制度。 李雨航(1993.03-),男,漢族,山西太原人,山西財經大學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保障基金管理。
F840.67
A
1671-1602(2016)22-00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