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陽,張敏
(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山東 淄博 255000)
?
山東省諸城市農村社區化建設的研究與分析
張崇陽,張敏
(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山東 淄博 255000)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社會和政治文明進步顯,不僅以高樓大廈為標志的我國城市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且我國農村的整體面貌也有了較大的改觀。衣、食、住、行滿足之后,農民對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訴求也越來越強烈,而能促進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農村社區化服務的建設逐漸吸引了人們的關注。本文通過研究分析山東省諸城市農村社區化的建設,以期在現有的農村社區建設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探尋、摸索出一套更加契合實際的指標體系。
農村;社區化建設;研究與分析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從統籌城鄉、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高度對各地探索實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給予了肯定。落實黨中央關于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無論是對于推動城鄉經濟持續發展、促進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實現全社會文明進步,還是對于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早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當前城鎮化建設的大背景之下,山東省城市早在2011年就打響了全域城鎮化的戰役,作為城鎮化重頭戲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到目前為止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全市已經開工建設的新型農村社區有35個,涉及175個行政村,已經啟動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村有85個,近4000戶農戶巳搬進新居,提前享受到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帶來的成果,給農民帶來了實惠,也促進了諸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諸城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問題也日益凸顯。例如建設之前的資金籌措、社區規劃的問題;建設過程中的建筑質量監督的問題,社區建成之后配套設施的跟進以及農村社區居民的積極性、自主性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附加的道路、暖氣管道等基礎設施之后的問題。特別是農村社區建設之后許多農戶出現了主樓房種地、養殖不方便的現象,也存在樓房建起來了但是沒有配套的取暖等基礎設施,這些都應該引起全國其它地方在進行農村社區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視。
對于諸城市農村社區建設無論從經驗還是理論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是這些農村社區化建設的經驗和理論并不一定適應全國各地的農村社區建設。因為不同地區的資源占有不同、國家給予的資源分配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程度不同,決定了我們不能一味的套用一個統一的發展模式而是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農村社區化建設模式,只用這樣我國的農村社區建設才能實現理想的建設效果和高效的建設效率。從諸城的農村社區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也認識到只有運用先進的農村社區化建設的理論對當地的農村發展情況進行詳細和深入的調查研究,才能從根本上了解農村經濟、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為農村社區化建設鑒定堅實的基礎,同是這也是實現農村繁榮和農民富強,分步實施和因地制宜是保證發展方向準確和發展結果理想的根本辦法,也是未來農村社區建設勢在必行的手段。諸城市在農村社區化建設過程中積累下了豐富的經驗,接下來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下諸城市農村社區化建設的經驗。
2.1 加強政府的組織領導,實行市鎮幫扶共建。積極加強政府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領導。實行市領導牽頭四大班子領導掛牌聯系和市直單位分包幫扶制度,確定幾名市級領導和幾個市直單位分包幫扶具體幾個鄉鎮,要求各分包領導和幫扶單位要深入到基層鄉鎮,了解鄉鎮社區建設和拆遷情況,及時研究解決新社區建設和鄉村拆遷中出現的問題,實行一對一的幫扶。
2.2 市鎮政府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社區建設氛圍。通過在拆遷鎮村開設宣傳專欄、在電視臺開辦專題節目、并邀請領導座談和外出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在拆遷鄉鎮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2.3 堅持科學規劃,集約節約用地。用先進思想科學規劃全市新型農村社區的編制工作。全市所有新型農村社區的修建性詳規要求按時完成統一公示,并由市財政承擔全部規劃費用以減輕鄉鎮經濟負擔,全力助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2.4 調整農村生產結構,轉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現代化農業,規模化經營,大力發展園區化、生態化、現代化農業,積極完善基礎設施吸引外資解決村中閑雜人員的就業問題。
2.5 強化巡視審計考核,依法實行獎懲制度。將農村社區建設的鄉鎮納入全市巡視組和審計局重點巡視和審計的行列,對于違法現象發現一批嚴懲一批。
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而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它深刻體現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特征和要求,集中代表了億萬農民群眾的強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對于轉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農村社區建設起步晚,管理上難免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需要一種科學高效的社區管理模式來指導實踐。農村社區管理模式還沒有系統的理論體系,因此本文從山東省諸城市農村社區建設研究有著較大的理論研究意義和實踐價值。
當今我國城市化和小城鎮化發展迅速,由于我國農村人口基數大、城市化相比發達國家較低等特性,使得農村社區化建設成為能從根本上實現農村繁榮和農民富強,分步實施和因地制宜是保證發展方向準確和發展結果理想的根本辦法。諸城市農村社區建設的經驗方法為我國社區建設和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一手資料。對我國關大農村來說,農村社區化建設不僅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而且將徹底改變我國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讓更多的國民共享改革開放和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
[1] 昌壽,沈清基.“新城市主義”的思想內涵及其啟示[J].現代城市研究,2012(1):55-58.
[2] 《華南鄉村生活》,美國出版,1925年;《城府村調查》,商務印書館出版,1924年
[3] 馮月根.20世紀中國社區研究.中國鄉村發現網,2015年
[4] 趙莉紅,羅學剛.農村社會學.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P153
張崇陽,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社區。
D422.6
A
1671-1602(2016)22-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