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杰,史曉妮
(西安工業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
新常態下陜西經濟綠色發展的對策建議
苗杰,史曉妮
(西安工業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摘要:21世紀是生態的時代,經濟的綠色發展順應了時代潮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十八屆五中全會又進一步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十三五”規劃把“綠色發展”再一次推向具體化。在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的現實條件下如何促進陜西經濟實現綠色發展,是現在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陜西經濟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優勢,為陜西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戰略思路和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常態;綠色發展;對策建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綠色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流,“十三五”規劃提出必須推動經濟的綠色轉型升級。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胡鞍鋼教授認為綠色發展就是強調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的統一與協調,即更加積極的、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綠色發展要求既要改善能源資源的利用方式,還應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系統與生態過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和共同發展。在新常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對于陜西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陜西經濟綠色發展的歷程
全面建設西部強省是陜西省新的奮斗目標,陜西省亟須利用自身優勢充分挖掘發展新動力,這樣才能引領陜西省經濟健康持續發展。陜西省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但經濟欠發達依然是基本省情,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發展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綠色發展是指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通過保護自然環境實現可持續科學發展的新型發展模式和生態發展理念,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
2新常態下陜西經濟綠色發展中的優勢和制約因素分析
2012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經濟新常態有三個基本特征:第一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第二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第三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新常態為陜西經濟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挑戰。
2.1新常態下陜西經濟綠色發展中的優勢
2.1.1積累了一定的發展經驗。近年來,陜西省在探索綠色發展的歷程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發展經驗。陜西省環保局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下,提出了遠高于國家環保標準的省內標準,該標準使許多污染嚴重的企業紛紛采用清潔技術生產,實現企業綠色發展。
2.1.2經濟增長速度較快。近年來,陜西省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的年增長速度,快速的經濟增長速度使得陜西成為西北地區最有影響力的省份。為陜西省經濟轉型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2新常態下陜西經濟綠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2.1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許多企業生產率低下,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較低,嚴重阻礙了綠色經濟的發展。由于陜西擁有豐富的煤炭等資源,逐漸形成了以重化工工業為主導產業的傳統工業化布局,第二產業比重過大,第三產業發展滯后。
2.2.2環保意識淡薄,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陜西地處黃土高原,由于人們亂砍亂伐、過度放牧導致水土流失更加嚴重。因此必須打破人們認為“要環保就很難要業績”這一認識誤區,正如習近平所提倡的“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要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并與自然和諧相處。
2.2.3水資源短缺,水體污染加劇。陜西省是一個水資源缺乏的省份。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荒危機長期困擾城市的發展。與此同時,水體污染加劇、工業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使江河水質急劇下降。對渭河、丹江、無定河、延河、漢江和嘉陵江等六條主要河流監測表明,近75%的斷面超過Ⅲ級標準,48%的斷面超過Ⅳ級標準,39%的斷面超過Ⅴ級標準,污染最為嚴重的是渭河。
3新常態下促進陜西經濟綠色發展的對策建議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十八屆五中全會又進一步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建設西部強省、實現全面小康,是時代賦予我們陜西省的重大歷史使命;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陜西,是“十三五”時期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陜西省必須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借鑒國內外綠色發展經驗,創新陜西綠色發展模式,探索適合省情的綠色發展之路。
3.1用科技創新支撐陜西綠色發展。為了提升陜西省綠色經濟發展的水平,必須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使用技術,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實現“陜西制造”“陜西配套”向“陜西創造”“陜西服務”轉變,著力構筑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產業結構。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干作用,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形成一批創新驅動發展的企業群體。
3.2建立健全綠色法規保障機制。政府應不斷出臺新的法律和政策,促進支持陜西綠色產業發展。對加快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用市場化運作促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探索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不斷完善法律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政府財政在生態補償中的積極作用,逐漸形成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的完備的法律框架。
3.3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在綠色革命的浪潮中,我們必須把綠色發展作為本省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新的戰略目標,將綠色發展理念時刻記在心中,在促進經濟綠色發展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綠色發展是中國新經濟常態下必須秉持的發展理念。要實現陜西經濟綠色發展,必須在全體百姓中牢固樹立綠色發展觀念。
參考文獻:
[1]楊勇,高宏霞.陜西省循環經濟發展思考[J].經濟問題,2007,(9).
[2]于倩,王思文.西部地區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研究[J].社科縱橫,2006,(12).
[3]梁娟.新常態下山東經濟綠色發展的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3).
作者簡介:苗杰(1990-),西安工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0-0082-01
史曉妮(1991-),西安工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