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
(1.河北經貿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2.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0)
承擔社會責任,企業非必要但重要的責任
朱慧1.2
(1.河北經貿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2.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0)
現在普遍認為企業存在是為了盈利,但是在盈利的基礎上社會責任也是需要承擔的,但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不是其生存所必要的值得商榷。追溯到企業的形成歷史,企業的存在的必要因素中并沒有社會責任這一項,但是就責任而言,企業作為社會的企業,應當承擔。
企業;社會責任;利潤;內部責任;外部責任
一個企業,其關鍵責任是盈利。但是,企業除了最大限度謀取自身利益外,作為這個社會的企業,存在于這個社會,對整個社會的經濟、文明、人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企業在發展,需要建立在經濟、社會、環境三個基礎之上,需要對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環境等一系列對象負責。這就涉及到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主流觀點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可以從內到外一步一步去考量,第一步就是企業內部,考量標準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員工,為員工謀取福利,第二部就是企業外部,就是承載企業的社會,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其社會責任分成國民經濟責任,公眾福祉責任,文化教育責任,社會環境責任等方面。
企業的存在離不開員工,員工的存在是依附于企業的,所以企業與員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基礎是建立在合約基礎上的相互謀利的關系,也就是所謂的經濟關系,當然所謂的經濟關系離不開法律關系和道德關系的庇護。經濟關系簡而言之就是生產過程中雇主和雇員關系,而法律關系是對經濟關系強制約束,道德關系是在經濟關系和法律關系都正確的前提下,本著內心的良知存在于每一個人當中相互尊重、信任的關系。企業對雇員的經濟責任不僅是法律責任,更是企業必須履行的倫理底線,企業對雇員的基本責任有:保障雇員的就業權、尊重雇員的擇業權、生產勞動權、請假休假權、福利保險權、安保權和培訓權。企業如果沒有保護雇員的這些權利,就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譴責。可是企業要做到真正對員工負責任還要靠實際具體的行動。
一般認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等屬于企業責無旁貸的外部責任。他們的理論依據是: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會購買各種商品,商品都是企業生產的,無形之中社會成員就都成為了企業的消費者。另外,企業的消費者會根據各種用途購買和使用了企業的產品,其影響力分布廣泛。因此,企業對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承擔的責任是對社會的負責。企業與消費者有著相互依附不可分割但是有矛盾的關系。企業如果想要追求利潤,必須依靠消費者去購買產品,消費者購買力越大,企業的利潤會更高,效益就越好。消費者購買商品講究的是性價比,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注重高質量,加上在價格方面給予最大優惠,企業的銷售數量和金額就直線上升,產生的利潤也就越來越高;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不達標,返修率高,價格也不優惠,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企業想要盈利的目的也很難實現。企業是一個組織,是一個為了盈利的組織,其盈利的方式通過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企業為消費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商品,除了盈利的目的外,還有一個目的是保障供消費者生活中的各種需求。因此,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成為了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
身為社會上的一個企業,本身存在的責任是盈利,制造利潤,其產生的社會責任是由于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產生的各種問題摩擦出來附加到企業身上的,社會責任維護的是企業與員工之間、企業與社會其他個體之間的不平等。回顧歷史不難發現,現在意義上的企業的充分發展,經歷了發展經濟——唯利是圖——不斷回歸本真的曲折過程,早在18世紀中后期,從英國開始就有了企業的大發展,但是體制不全,人們都是以自我責任作為要求,這是基于理想狀態下企業的社會責任——盡到本分即為盡到責任。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發展,市場經濟在騰飛,進入19世紀以后,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飛躍,企業也就開始真正發展,數量的增多,規模的擴大……但是這個時期受“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潮的影響,人們心里想的只有利益,想的只是如何賺取更過的錢,如何剝削身邊任何可以剝削的人,如何參與社會競爭,如何成為一個強者,從不考慮企業的社會責任,從而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而在19世紀中后期,企業各種規定得到了一步一步的完善,工薪階層逐步懂得了維護自身權益,其保護自身權益的要求加之強烈,在此基礎上美國政府相繼出臺《反托拉斯法》和《消費者保護法》,目的就是為了阻止企業不規范、不道德、不合法的行為,也就是在那個時候社會責任觀念也就開始形成并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得到完善了。
由此可見企業社會責任出現的根源是社會矛盾的激化,而社會矛盾激化的根源則是剝削和不平等的加劇。一言以蔽之,企業是迫于緩和矛盾才承擔起社會責任。而這并不是說冤枉他們承擔額外的責任,原因在于不平等是他們造成的。
現代企業出現之初,是為了更高效整合利用資金創造利潤。而今隨著社會發展逐步加快,企業發展也逐步完善而變得復雜,企業在承擔制造利潤這個基本責任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類型的社會責任。其實,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是他們存在的必要條件,社會責任的承擔,法律對人的社會保障不健全的現實下政府分擔給企業的責任。所以,在社會責任承擔上,有兩條路可走:
以法律約束的形式,明文規定企業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例如“我國公司法第五條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保護,不受侵犯”。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體系,直接以法律的形式保護職工權益,保護環境等。我國的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等,就是直接承擔社會責任或者督促承擔社會責任的利器。
首先,企業應該帶頭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規,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切勿違法亂紀,做好遵紀守法的表率。認真履行合同義務,走在誠實信用經營的前列,帶頭從事合法經營,對于保修保換等承諾實現說到做到。帶動整個社會、每個人、每個區域共同遵紀守法,維護社會制約。
其次,企業應該履行倫理責任,這是社會對企業的期望,企業在自己運行經營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產品質量、服務等各種方面產生不良影響,這時企業應該履行倫理責任,盡全力使這種負面影響不會波及到社會上,不會使社會造成消極影響。所以作為社會的企業,除了盈利的責任外,更應該在產業技術上進行升級,在產業結構上進行優化,全力為社會創造正能量。而且作為社會的企業更應該為社會分擔責任,提高產業的同時擴大企業運營能力,減少社會就業壓力,為社會安定盡職盡責。
世界上為了維護社會安定,成立了一些相關機構和組織,這些組織對企業社會責任度非常重視,在全球社會中,企業社會責任成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聯合國2000年實施的“全球契約”計劃,在人權、勞動、環境和腐敗等方面已經形成了基本原則,而且已經有2900多家世界著名企業履行了這個原則。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勞工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雇主組織等,也都在重視并推廣社會責任,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達成共識。在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度是越來越高。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使企業社會責任成為經濟和社會能夠更好更完善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把握著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景。企業必須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這樣不僅可以樹立優質的企業形象,還可以推動產品更好的銷售,更可以提高在國內、國際市場上企業的競爭優勢,從而達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2] 孫繼德.現代企業社會責任:應對經濟社會環境挑戰的系統化管理方法,中國經濟出版社.
朱慧,女,漢族,山西陽泉人,河北經貿大學,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F27
A
1671-1602(2016)24-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