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陽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湖南 衡陽 421002)
?
基于“互聯網+”視角的高職管理類課程課堂教學改革思考
謝朝陽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湖南 衡陽 421002)
摘要:互聯網技術作為管理類課程課堂教學的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能有效促進教學,但是其本身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并不能替代傳統的教學形式?!盎ヂ摼W+”視角下管理類課程課堂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旨從“互聯網+”的社會環境出發,分析高職管理類課堂教學因此而面對的優勢、弊端以及提升策略,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管理類課程;課堂教學改革
1“互聯網+”視角下的教學優勢
1.1時空限制被打破
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僅僅局限于學校內部進行的課堂學習,這種教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假期時間若想進一步的學習只有參加課外輔導班等等,“互聯網+”視角下的課堂教學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學校及教育機構可以將教師的講課過程以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網絡上傳到學??蛻舳?,這樣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登陸在線學習,完全不受時空限制。
1.2教學資源更豐富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變化,教師在授課過程可以不再局限于課本、講義、經驗等僅有的教學資源,在網絡平臺上教師可以輕松獲取與自身課程相關的視頻資源、圖片資源、文字資源,不僅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還有助于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去,提高教學效率。此外,互聯網所帶來的無限空間的云數據,實現了教學資源儲存和共享,使得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便捷。
1.3教學方式更多樣
在互聯網技術出現之前,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絕大多數采用的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形式呆板,學生積極向不高,教學效率也難以提升。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教學方式日益豐富多彩。傳統的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形式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方式,還有應用日益廣泛的小組討論、體驗式學習、自主思考、觀看視頻影像等課堂學習形式,不僅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參與課堂教學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和學習能力。此外,網絡教學可以實現學生一對一輔導,滿足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促進整體教學質量提高。
2“互聯網+”視角下的教學弊端
2.1教學效果有待改善
互聯網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多樣化教學形式雖然大大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但是,這豐富多變的教學形式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只是學生過分關注課堂活動,而忽略了教學活動的真正目的,這與我們運用互聯網手段進行教學的初衷是完全背離的。
2.2學習系統性有待提高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上的教學資源日益多樣化,但是,伴隨著信息不斷膨脹的同時,信息的系統化、條理化日益減弱,知識的系統化受到弱化。微博、微信等即使信息的簡短性、及時性日益受到在校生的追捧。大多數學生日益習慣于簡單文字、信息的閱讀和接受,而傳統意義上的長篇閱讀和深入思考日益被拋棄,這種知識碎片化、精簡化的互聯網閱讀模式,對學生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全面思考問題有很嚴重的負面影響。
社會融合作為社會政策概念起源于歐洲學者對社會排斥的研究。20 世紀90 年代以來,社會融合受到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政策分析家和政策制定者們的廣泛關注,逐漸成為社會政策實踐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由于社會融合的定義比較紛雜,其理論也缺乏一貫性。黃匡時總結出社會融合理論的一個基礎和三個層次。一個基礎,即社會融合的基礎理論,包括脆弱群體理論、社會分化理論、社會距離理論和社會排斥理論。三個層次,即社會融合理論的宏觀、中觀和微觀理論⑦。
2.3學生自制力有待加強
高職管理類學生在入校前就存在這自身管理能力較差的情況,由于學生的自制力不夠,所以,在進行互聯網教學時,當教師引導學生借助網絡獲取知識時,就會出現學生運用移動工具進行休閑娛樂體驗,而忽略了真正的學習目的。這樣的網絡課堂教學效果十分低下,甚至遠不如傳統的“滿堂灌”教學形式。學生長時間運用移動工具沖浪、聊天,會對學業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導致學生退學現象出現。
3“互聯網+”視角下管理類課程課堂教學模式
3.1慕課
慕課(MOOC)指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是一種網絡教學模式,學校將自己的課程錄像、課件及參考資料等公布在網上,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進行學習。自2012年開始,美國的頂尖大學陸續設立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
3.2基于新信息技術的群組混合教學模式
基于新信息技術的群組混合教學模式(C—SPOCs)課程以“因材施教、因才求教”為理念,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學習形式,作為主體的學生和作為導師的教師實現教學相長。C—SPOCs課程由自主學習和課堂學習兩部分構成,利用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突破時間和地域的局限,選擇自己最便利的學習方式。
3.3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
“微課”是指按照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是實現翻轉課堂的一種重要手段,微課可以用來設計翻轉課堂中的學習活動。
翻轉課堂是指教師創建微課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團隊合作,老師可提供個性化指導,可以集中課堂開展討論,同時能解放老師。
3.4網絡調查平臺
隨著技術的發展,電子版問卷系統逐漸成熟,人們不再拘泥于紙質調查的形式,開始轉向基于網絡的電子問卷。教師在問卷星或問卷網注冊,制作調查問卷生成二維碼,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隨時隨地完成問卷調查,網站會實現自動統計分析和評價,大大提高問卷調查的工作效率。同時還可以利用在問卷星或問卷網開展課程在線測驗,既方便學生也方便老師,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4“互聯網+”視角下管理類課程課堂教學平臺
4.1網絡交流平臺
常用的網絡交流平臺有:聊天工具(QQ、微信)、電子郵件、BBS、微博等。利用上述交流平臺,教師可以收集反饋信息,發布教學活動信息、布置作業,解答疑難問題,征詢意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可以相互關注、建立微群,實現一對一、一對多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可隨時隨地討論問題和分享成果。學生也可以通過BBS、QQ群、微信群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在網上討論沒有壓力,可直抒己見,溝通信息。這就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非常便利,拉近師生距離,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4.2網絡教學資源平臺
自主建設的網絡教學資源庫、網易公開課、可汗學院等互聯網上各種教學資源平臺都可以為教學所用。其中,可汗學院通過在線圖書館收藏了3500多部可汗老師的教學視頻,向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免費的高品質教育??珊箤W院的視頻教學能清晰地看見教師的板書,問題的推導過程、重點難點的呈現都一目了然,時間一般在15分鐘左右,非常適合“碎片化”學習。
5教師如何適應“互聯網+”視角下管理類課程課堂教學
5.1轉變教師角色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課堂授課的主體,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手段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學生卻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無法真正掌握管理類知識,互聯網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與傳統的教學形式完全不同,更多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課堂訴求和知識訴求。借助互聯網技術教學,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理念,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展現自我,在課堂交流與討論中逐漸發掘、培養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而教師則主要發揮引導性作用,主要是從教學環節、疑點解答、課堂設計等方面進行引導,教師不再是僅僅教授知識的角色,更是學生思維的啟發者,課堂的服務者,平臺的提供者,教師由傳統教學的“主演”變為“互聯網背景下教學的“導演”。
5.2完善教學方式
雖然互聯網背景下的師生關系不再是傳統的“傳與授”的關系,但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依舊十分重要,在學生面臨難題而無法自主解決時,仍需要有教師的指導。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設計,借助小組討論、動手實踐、自主思考、觀看視頻影像、體驗式學習等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逐步解決教學疑點難點,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課堂內容,夯實基礎知識。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水平。
5.3優化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模式大多采用的是較為統一的形式,具體的時間安排和學習方式等學生需要接受教師的統一安排。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積極地利用各種方式和技術手段,改進教學模式。合理利用“互聯網+”視角下的一些新興教學模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在課前準備時教師需要對課程進行整體的設計,通過設計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并引發更多問題,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華,殷旭輝.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參與式教學設計、實踐與展望.中國農業教育,2015(2):86-88.
[2]蔣慧.互聯網時代下教學格局的思考.教育界,2010(16):58-59.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4-0157-02
作者簡介:謝朝陽(1970-),男,湖南衡陽人,碩士,副教授,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教師,主要從事經濟發展與企業管理研究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