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麗華
(贛南師范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基于生態教學理論下的高中英語生態課堂構建探析
甘麗華
(贛南師范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基于生態教學理論的英語教學,是將學生,教師,語言,生態環境最大限度的發現在英語教學中,把學生、教師、語言及生態環境進行和諧融合與統一,最大限度的發掘每一生態要素在這個生態系統中的合適位置,才可能真正使我們的英語語言教學得到可持續性的和諧發展。本文基于生態教學理論下對高中英語生態課堂進行構建探析。
生態教學理論;高中英語;教學
在教育教學領域,最先將生態理論引進教學課堂的是美國學者沃勒首先提出了“課堂生態學”的概念,之后,美國另一學者克雷明把生態學理論應用于教育主體在物質、精神環境中的發展規律的研究,同時提出了“教育生態學”的概念。隨著生態學思想在教育界的廣泛應用,有學者大膽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思考:“現代教育向生態化方向發展,未來教育將呈現生態化的發展趨勢,這可能預示教育發展的一個新時代—教育生態化時代”。這一觀點凸顯了構建生態課堂的重要意義。生態課堂是指借助于生態學的思想和方法,從學生、教師及其與課堂環境的相互關系中探索課堂的動態平衡。其中,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也是課堂的兩大生態主體。從教育生態學的角度來看,高中英語課堂也是一個微觀的生態系統,其生態因子就是課堂生態環境和課堂生態主體。在高中英語課堂的生態主體與生態環境之間,生態主體之間相互作用,使課堂成為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生在此階段要掌握基本的英語理解與應用能力,這比初中階段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高中生不僅要求理解和掌握,還要求有創新。此外,在適應新課程的同時,還要面臨升學考試,教學內容也具有針對性,使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具有難度且不適用,往往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遏制學生學習英語的創新能力而局限于教材知識。因此,強烈的需求激發不同的創新實踐措施,對于高中英語教學的改革探討出現各種形式,高中英語生態課堂的構建成為受人矚目的新型課堂教學方式之一。
3.1 生態課堂與高中英語教學
從生態課堂的理念出發,其生態因子就是課堂生態環境和課堂生態主體。課堂生態環境可以是有形的和無形的課堂環境,而課堂生態主體指教師和學生,但教師和學生扮演的角色側重點不同。教師扮演更多的是生產者,借助課本和多媒體等技術支持為學生提供知識輸入。學生扮演的角色則是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高度統一體。雖然從傳統教學來看,學生主要扮演的是消費者,因為他們主要從教師那里獲得知識,對教師輸入的知識進行“消費”,但是要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學生在消費的過程中必須對知識進行“分解”,因此,學生同時又是分解者。另外,建構主義理論為我們對學生角色的認識提供了新的角度。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實際上是自我對知識的建構過程。從這個意義上看,學生其實是學習活動的真正的“生產者”。高中英語課堂的生態主體與生態環境之間,生態主體之間相互作用,使課堂成為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
3.2 生態課堂的構建
構建“生態課堂”就是讓教學生態的各個因子向最優化發展,也就是要研究這些課堂生態系統中各主體本身的優化以及相互關系的優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思考:
(1)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是構建英語生態課堂前提。新課程要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理念上,要實現傳統教學向現代教學理念的轉變,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變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上來,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變為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新理念,把改革的重點集中到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交際能力這個根本目標上來。
(2)轉變師生角色是建構英語生態課堂的基礎。教師、學生是生態課堂教學成長中的兩個最重要的生態因子,是最具活力的兩個群體,是能充分體現主觀能動性的兩大群體群體。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扮演著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者。現代新型生態課堂中,教師應當發揮“導向”的重要作用,發揮教學組織者的作用,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發現問題,進行“問題解決”。對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打破其在課堂管理中的話語霸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權威和控制者,不能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要轉變成一個知識的思考者、引導者,啟發者。
(3)變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是構建英語生態課堂主要手段。建立主體交往互動的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是一個交往的群體,充分發揮教師學生的交互性,建立交往互動的教學模式。比如,選擇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情景交互,增強和提高學生的外語真實交際實踐能力,實施多媒體交互教學。
(4)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是建構生態課堂的有力支撐。倡導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認同感。教學評價應做到科學化、系統化和民主化。建立評價內容和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建立動態發展的生態評價機制。
生態課堂教學的各個影響因子的平衡,其中,教師——學生這一因子是關鍵,在課堂教學生活過程中要樹立一切依靠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要相信學生具有學習的天性和無限的潛力,做到一切從學生出發。
在教育生態視野下進行高中的英語教學,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在高考的壓力下,教師如果信念不夠堅定,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成為“教學走秀”。這些,都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容易出現的問題,在教學中應加以重視。
[1] 羅國太.英語生態課堂的理論依據與構建路徑[J].聊城大學學報,2010,(02).
[2] 葛曄雯.探討小學生態英語課堂及其構建[J].新課程學習,2013,(12).
[3] 蔣秀玲.教育生態學視野下的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建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本論文由贛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所資助,課題名稱:“基于教育生態理論下高中英語”(課題編號:YCX15A018)。
甘麗華(1989-),女,漢族,贛州崇義人,贛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G633.4
A
1671-1602(2016)24-02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