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振
(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
新媒體時代下田徑教學改革的研究
李修振
(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摘要:新媒體時代下田徑教學體系改革是一個涉及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和課外實踐等多個教學環節的系統工程。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社會對田徑專業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田徑專業課教學必須進行適時的調整與改革。基于網絡技術的新體系的構建將形成個性化、自主化、立體化的田徑學習環境,實現田徑專業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田徑教學;改革
田徑課是高校田徑專業高年級階段一門重要的基本技能課程,全面培養學生的基本田徑技能,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實現田徑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教學形式,對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改革,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技能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標,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多媒體課堂教學與網絡輔助教學相結合的田徑教學。
1新媒體時代的內涵
新媒體時代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嚴格來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媒體。
2新媒體時代下田徑教學改革
2.1教學內容
新媒體時代的田徑教學必須摒棄只依靠教材文本內容進行教學的陳舊做法,必須豐富教學內容。課程組應該發揮團隊精神,在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建設功能強大的校園網絡田徑教學資源庫,實現共建共享。田徑教學資源庫可以通過從互聯網上的田徑教學資源網站收集和整合多樣化的田徑教學資源進行建設。教學資源包括文獻資料、教學大綱、電子教材、教輔材料、電子教案、試卷、視頻、課件等。這些資源既有存儲量大且節省空間的靜態資源,也有內容鮮活生動的動態資源;既能支持田徑理論教學,又能支持實踐教學;既便于教師進行檢索查閱,又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開闊視野。田徑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能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為田徑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提供技術支撐。
2.2教學模式
傳統的田徑教學模式單一,只注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強調教材知識的講授,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導致其田徑綜合運用能力不強。任務型教學法是指以完成交際任務為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通過設計任務提供學習動力,通過完成任務實現學習過程,通過展示任務成果體現教學成就,運用的基本原理轉化為具有實際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和掌控者。協作學習是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它主張將教學內容活化為不同的任務,并配備一定的激勵機制。學習者為獲得個人和小組學習成果最大化而進行合作,以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環境下,學習者以協作小組的形式,互幫互助,通過競爭、辯論與角色扮演等方式,與學習伙伴合作完成任務,是基于網絡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模式是田徑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2.3教學評價
傳統的評價只是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監控,評價本身卻沒有起到學習監控作用。新媒體時代下的田徑教學強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因此學習評價應該是基于學生表現和過程的,包括自主學習的態度、能力以及協作學習的精神等。評價的內容也不應該僅僅是掌握知識數量的多少,而是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什么技能,評價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田徑教師要不斷開發和使用促進學生學習的評價策略,這些策略應該能促使學生進行自我計劃、自我學習、自我反思以及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此外,基于網絡環境的學習評價必須對網絡環境的功能及其對教學體系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給予充分的重視,既要有個別評價又要有整體評價,要探索個性化、網絡多媒體化的學習評價和考試模式。
2.4課外實踐
新媒體時代下的田徑教學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借助多元化、層次化的課外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認知、學習渠道。課外實踐活動不僅包括校內“基礎型”田徑活動,如田徑晨練、田徑課外訓練、田徑運動會等,還包括各種校外的“拓展型”課外實踐活動,如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到周邊附近的中小學校進行田徑教學實踐等。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渠道,發掘自我潛能。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不斷發展,達到素質教育與終身教育的目的。
3結束語
新媒體時代下的田徑教學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更好地處理了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和課外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構建了一個新型的個性化、自主化、立體化任務型語言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田徑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毛振明等.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李修振.普通高校田徑課自主教學模式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4,4.
[3]楊錦斌.關于體育教學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探討[J].華章.2014(01).
[4]蔣曉華.現代信息技術內涵及其發展的新趨勢[J].工會論壇,2003,(12).
[5]張新宇.試析新媒體時代的大眾文化[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作者簡介:李修振(1981-),男,漢族,江蘇徐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田徑教學與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0-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