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青煜
(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
張宏“虎丘夜月”題材圖探
孫青煜
(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自元伊始,便有諸多關于虎丘的畫作流傳,如最早繪虎丘即陳汝言與友人游歷雪后虎丘后即興撫卷。畫家華顏、朱德潤、崔彥輔等均作圖以追憶虎丘。至明代沈周將虎丘發展成專門的虎丘題材后,明中晚期的吳門畫家更是將這一題材踵事增華。筆者在收集關于虎丘的畫作時,意外的發現明末畫家張宏畫虎丘的作品共五幅,竟有一半對于虎丘的描繪是月夜,為何畫家會如此喜愛描繪夜間的虎丘呢?
張君度;虎丘夜月
《越絶書》中記載:“闔閭冢,在閶門外,名虎丘。下池廣六十歩,水深丈五尺。銅槨三重。墳池六尺。玉鳬之流,扁諸之劍三千,方圓之口三千。時耗、魚膓之劍在焉。十萬人筑治之。取土臨湖口。葬三日而白虎居上,故號虎丘。”張宏繪虎丘夜月的作品分別是《臨錢穀虎丘看月圖》、《吳中勝覽圖—虎丘夜月》、《蘇臺十二景圖—虎丘夜月》。
張君度(1577-1652),名宏,號鶴澗,明末吳門畫壇的中堅代表人物。其筆墨取法董、巨等五代以來諸家,尤受吳門前輩沈石田之影響。《圖繪寶鑒續纂》中,評其畫“筆墨蒼古,丘壑靈異,層巒疊嶂,得元人法。石面連被帶染,樹木有學堂氣。寫意人物,神情浹洽,散聚得宜”。清吳縣謝希曾在《契蘭堂所見書畫》評:“君度精細之作極得宋元人法,非一時畫史所及。”至于生平事跡,史上留存的記載有限,后人對之研究亦甚少。然而查閱有關張宏的文獻史料后綜合分析來看,尚可知其善于繪畫,重寫生,尤為擅長山水。
《臨錢穀虎丘看月圖》是張君度最早表現虎丘的作品,作于1629年,現藏重慶市博物館。淺絳山水,112*32.5cm。畫幅的前景石階上密林之下有兩士人與一僧舉頭望月,二僮捧盤、酒壺侍在一旁,遠景中虎丘塔掩映于林木之間。畫面筆法潤澤,山石皴染自然,宛若天成。右上角自題“適有客持罄室翁同鳳洲中丞虎丘看月圖,余愛摹之,殊愧無毫末相似。時己巳夏月張宏記。”有“張宏”、“君度氏”鈐印。
《蘇臺十二景圖冊—虎丘夜月》故宮博物院藏,作于1638年。畫家以俯瞰視角繪制了虎丘景區從千人石至山頂佛閣的風景。畫面景致繁復,構圖散聚得宜,千人石旁有二游人交談,后面跟著一侍者,右邊的大道上有一人似在表演雜耍,他前面有十多人在觀看,雜耍者身后有一人,不知是路過還是與雜耍者一路的。右下角樹林茂密處于與堤岸交界處泊著一片小舟。佛閣上方的一輪圓月表明了繪畫的時間為月圓之夜,畫面上的清新幽謐又古韻盎然,給人以如臨真境之感。
《吳中勝覽圖—虎丘夜月》畫面描繪虎丘后山的景致,虎丘塔及云巖寺若隱若現,山下笏樹林立,河岸邊的高臺上有二游人似等同伴,河面上三小舟,一游人端坐,船夫立于船頭準備靠岸,一人從河邊的臺階向上跑,不知是要去報信還是對于美好的景致已經迫不及待了。一只小舟上的船夫坐于船尾悠閑地將船駛向對岸。另一輛稍大的客船上船夫正賣力的撐著篙,一輪圓月高懸于空,畫面籠罩在皎潔的月光下,顯得靜謐又不失趣味。冊頁上文震孟題:“吳王埋劍已千秋,尚有精光夜壑浮。一自白公□開徑,畫船蕭鼓四時游。”
細觀以上圖像不難發現,這些畫作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所繪內容都為虎丘夜月;2、對于夜晚來說,畫面游人較多,與平日所了解到的古人夜游應是恬靜幽雅之趣味相去甚遠。
同樣記錄了虎丘中秋曲會的還有比張君度年紀略長的胡胤嘉于萬歷三十七年八月在虎丘游玩六天寫下《游虎丘記》提到:“吳人月游虎丘,以八之日始,周旬乃罷。”并詳記了虎丘適值中秋盛會期間每一日之不同:
十五以前,歌雜語煩,屣脫裙裂,場無插錐之隙,座有豪飲之賓。十六之夜,遺香墜粉,弦咽笛清,每為凄斷。此后兩日,燈圍舞榭,浮白呼盧,以候月光脫木,露氣沾衣,登場送酒,繾綣乃去。
黎遂球《虎丘雜記》記載:“中秋游人如蟻,抱尊挈檣,大約如吾輩臂柳籃,執軍持,候試場點名,未得放進,席地雜坐。時千人石竟夕嘈嘈,當歌發則皆屏息而聽,不必夜闌,然酒氣如蒸,弗清曠也。”
對比文字記載與圖像,那么多的文人騷客對于虎丘中秋夜的描述多以“繁華”、“弗清曠”等詞來形容,但張君度的多幅《虎丘夜月》中雖非極清靜亦不至喧囂。
據曾任吳縣知縣的袁宏道在其《虎丘記》中記:“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云瀉。”
因此,這樣的旅游熱潮雖然是受到節日的影響,但從中卻反映出至少在蘇州地區,人們是十分熱愛旅游的。
明嘉興人吳彥先《游虎丘記》中也提到:“ 丁卯季春登虎丘……夜分,月影西斜,游人闃寂,石光如水,荇藻縱橫。可中亭外,僅存游客三四輩……”
李流芳《游虎丘小記》:“ 予初十日到郡,連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風亭月榭間,以紅粉笙歌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
嘗秋夜與弱生坐釣月磯,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及佛燈隱現林杪而已。
又今年春中,與無際舍侄偕訪仲和于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趺坐石臺,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覺悠然欲與清景俱往也。
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友人徐聲遠詩云:獨有歲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徐聲遠這句“偏宜夜半游”可謂是體會到了虎丘夜游的真諦,筆者大膽推測,張君度虎丘夜游應不是在中秋時節,但由于虎丘名氣之大,平日里亦有頗多游人,因此張君度在表現虎丘旅游盛況的同時也很好的表現了虎丘的迤邐風光。
[1] 傅璇琮,許逸民等主編,中國詩學大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1119頁.
[2] 于安瀾編.圖繪實鑒續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10月第1版,第15頁.
[3] 李嘉球著.蘇州梨園,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04月第1版,第71頁.
江西省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吳門畫派紀游山水圖像研究》,項目編號:YC2015-S134,課題負責人:孫青煜
孫青煜,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在讀。
T205
A
1671-1602(2016)22-0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