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玲
(牡丹江師范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
淺析女中學生校園暴力
董麗玲
(牡丹江師范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女中學生的校園暴力種類復雜,且具有團體性、殘忍性、冷暴性等特點,施暴的主體是女生,受害者也是女生,是平靜校園揮之不去的陰影,給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帶來了不可估量的不良后果。
女中學生;校園暴力;種類;特點
在大多數人看來,校園暴力只是男生之間的打架斗毆,校園暴力怎么也不會和弱小的女孩子聯系在一起。但是,如今隨著改革開放而帶來的思想的解放,女孩子的暴力行為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網絡上廣為傳播的女中學生暴力視頻,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和重視。同時,人們也逐漸的意識到了女中學生的暴力行為也會給受害者身心帶來嚴重的影響。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引起學校、社會、家庭的重視,同時為女中學生校園暴力問題的有效解決提供可行的理論和實踐對策。
校園暴力的概念
“廣義的校園暴力定義為:由教師、同學或者校外人員針對受害人身體和精神所實施的、達到一定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狹義的校園暴力定義為:指發生在校園或主要發生在校園中,由同學或校外人員對學生身體和精神所實施的造成某種傷害的侵害行為。”[1]本文所說的女中學生的校園暴力的主體是女生,受害者也是女生,在校園內或校園附近進行的以暴力性的侮辱、打罵、甚至是肉體上的虐待等,給受害者的精神、身體造成一定嚴重后果的行為。
2.1 報復型。報復型是指施暴女生與受害者發生糾紛,摩擦等而產生的憤怒或怨恨,進而懷恨在心,而找機會對受害者實施的暴力攻擊行為。
2.2 嫉妒型。心理學認為,嫉妒是在個人愿望得不到滿足時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對象所產生的一種不服氣、不愉快、怨恨的情緒體驗。
女中學生的嫉妒心一般比較強,很多女生對于比自己漂亮的女生和在學習上和其他各方面都表現突出的女生容易產生嫉妒的心理,而自己是無法達到像其她們那樣優秀或者不愿意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自己。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如果沒有好的教育和疏通,那么就很容易產生對受害者的敵意、憎恨情緒,進而產生暴力行為。
2.3 泄恨型。泄恨型是指施暴者將本身因受到挫折而無法自我排解而形成的憤恨心理狀況轉移到受害者身上,而對其實施的暴力行為。這類型的暴力行為通常并非因為受害者,施暴者可能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挫折,教師或者家長的責備等產生。
2.4 戲謔型。戲謔型是指施暴主體與受害者并非有深仇大恨,而施暴者完全出于娛樂的心理,通過對受害者的施暴而展示其強者和權威的姿態,也通過受害者的無助和痛苦,來享受他們的暴力行為所帶來的快感和刺激。這種類型的暴力行為是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所特有的。
女中學生的校園暴力行為的類型比較多,也有是其中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綜合類型的。以上的這幾種類型在女中學生的暴力行為當中都是比較常見的類型,但是報復型的占很大的比重,由于日常的摩擦而引起的報復行為;其次是戲謔型,最后是嫉妒和泄恨型的。
女中學生校園暴力和男生的校園暴力不同,女中學生的校園暴力有自己的特殊性,其特點如下:
3.1 暴力者具有團體性。所謂團體性是指多數人對一人的施虐,可能是群體一起對受害者實施暴力,也可能是輪流對受害者實施暴力行為,還有就是有幾個主要的人實施暴力,其他的人冷眼袖手旁觀。旁觀者和施暴者對于受害者因痛苦而表現出來的神情和淚水感到痛快,并且用手機拍下來,上傳到網上,讓受害者更痛苦。暴力者具有團體性這一特點的重要原因是責任分擔效應,即大家一起去做一件事情,沒有人會認為自己要承擔責任。
3.2 暴力手段具有殘忍性和冷暴性。女中學生的暴力手段不同男生的毆打方式,最常見的就是冷暴力,通過呼吁全班甚至全校同學孤立一名女生,背后說她的壞話、歧視、謾罵,沒有人愿意和她說話,嚴重傷害了受害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久而久之這名女生的心理就會產生問題,比如厭學、輕生等。其次,女中學生的暴力手段越來越體現出殘忍性,比較常見的有:恐嚇威脅、燙煙頭、扎針、性凌辱等。而其中性凌辱現象較為嚴重,具體表現為強迫受害者半身或全身裸露,逼迫其作出淫穢動作,用器物傷害其生殖器官,還用手機拍下上傳到網上,向社交媒體炫耀,給受害者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3.3 暴力場所具有隱蔽性。女生施暴的場所大多都在宿舍、廁所、或學校中某個比較隱蔽的地方進行,具有隱蔽性的特點。只要受害者不講,事實就很難被發現。
3.4 暴力時間具有持續性。女生校園暴力一般持續時間都比較長,有的幾個小時,還有的通宵達旦,甚至還有的長達一個月的長期持續性的暴力。
3.5 暴力后果具有嚴重性。女生校園暴力對受害者的身心都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使受害者的精神受到摧殘,留下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同時,也給受害者的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受害者生殖器官的迫害等影響極其惡劣。而且,對于施暴者而言也會產生不好的后果,成功實施暴力以后,施暴者會以更加強勢的姿態看待自己,以后的行為會更加囂張跋扈,而且這也會給青少年一種消極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力量。
[1] 徐暢.校園暴力問題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2] 李欣然.中學女生校園暴力事件的成因及校園治理[J]河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3] 李元強.淺談小學生嫉妒心理的預防與克服[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1
[4] 李萌.校園女生暴力事件及預防[J]青少年犯罪研究,2011.
董麗玲(1992-),女,漢族,黑龍江牡丹江人,學生,牡丹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教學(思政)專業,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455
A
1671-1602(2016)22-02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