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娜
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
□周麗娜
文章結合高中數學教學案例,從數學讀題能力的培養、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3個方面探討了提高學生解答數學應用題能力的問題。
高中數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 (實驗)》把“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作為課程基本理念之一,要貫徹落實這一理念就必須重視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通常把來源于客觀世界具有實際意義或實際背景的、能轉化為數學形式表示、可運用數學知識獲得解決的一類問題稱為數學應用題。解答數學應用題,需具備一定的數學綜合能力,包括數學讀題能力、數學建模能力、數學解題能力等。應用題在高考試卷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學生的得分率卻較低。為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提高學生解答數學應用題的能力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圖1
“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數學閱讀既是一個心理認知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假設、證明、想象、推理的數學思維過程。數學讀題能力的培養需要將文字、數學符號語和圖形等語言有機互譯,靈活轉化。
【案例1】(2015年高考江蘇卷第17題)某山區外圍有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型公路,為進一步改善山區的交通現狀,計劃修建一條連接兩條公路的山區邊界的直線型公路,設兩條互相垂直的公路為l1、l2,山區邊界曲線為C,計劃修建的公路為l,見圖1,M、N為C的兩個端點,測得點M到l1、l2的距離分別為5千米和40千米,點N到l1、l2的距離分別為20千米和2.5千米,以l1、l2所在的直線分別為x、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xoy,假設曲線C符合函數(其中a、b為常數)模型。
(1)求a、b的值。
(2)設公路l與曲線C相切于P點,P的橫坐標為t。①請寫出公路長度的函數解析式,并寫出其定義域;②當t為何值時,公路l的長度最短?求出最短長度。
1.指導學生有效讀題的一般程序
第一遍快速瀏覽了解概況:本題是修路問題,跟長度有關,應馬上聯想到一些求距離的公式,讀懂圖1,注意曲線C的模型和字母M、N;第二遍收集有效信息,劃出關鍵詞句,數形結合進行理解分析:確定點M坐標(5,40),N坐標(20,2.5),函數模型已知,兩個方程兩個未知量足以;第三遍仔細閱讀,找出附加或限制條件作上記號,為后續解題做好充分準備。
2.教師的教學策略
(1)指導學生養成自主讀題的習慣。平時學生一般不重視數學讀題,教師也總喜歡把自己的理解灌輸給學生,這就使得學生普遍缺乏閱讀數學課本和資料的習慣,這種現狀迫切需要改變。蘇教版高中數學每冊教材的“探究拓展”欄目中都配有一定數量生動、新穎的應用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多讀、多練,從而逐步養成自主讀題的習慣。
(2)提高學生的讀題技能,加強讀題交流。按有效讀題程序加強訓練,在第一遍讀題后,可請不同層次的學生口頭表達自己的理解過程,再讓其他學生補充,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和鼓勵。應用題的讀題一定要舍得花時間,只有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了,讀題速度和水平才會提高,成功解題的自信心也才會增強。
“數學建模是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和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不僅是貫徹落實新課程基本理念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改變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需要。
【案例2】某公園有個池塘,其形狀為直角△ABC,∠C=90°,AB=200米,BC=100米。①現在準備養一批供游客觀賞的魚,在AB、BC、CA上分別取點D、E、F(見圖2),使得EF∥AB,EF⊥ED,在△DEF中喂魚,求△DEF面積的最大值;②現在準備新建一個河塘,在AB、BC、CA上分別取點D、E、F(見圖3),建造△DEF連廊(不考慮寬度)供游客休息,且使△DEF為正三角形,求△DEF邊長的最小值。

圖2

圖3
1.指導學生掌握建模的一般程序
(1)實際問題數學化。從問題出發,把三角形面積、邊長的最值問題轉化為函數的值域問題。
(2)針對函數值域問題,確定相應的自變量和應變量。問題①是一個直角三角形面積的最值問題,自變量自然要轉到兩條直角邊上。由于點E在直角△ABC的邊BC上滑動,根據題意發現△ABC、△CEF、△BDE為相似三角形,故可設CE或BE為x,用x表示兩條直角邊EF、DE;問題②可把正三角形邊長作為應變量,聯系三角知識,可轉化到正、余弦定理,故應變量自然要選擇角,設直角△CEF的其中一個銳角為自變量。通過逆向思維,可找到符合本題的數學知識。
(3)分析本題,將數學問題符號化。

2.教師的教學策略
(1)聯系數學現實進行教學。平時多結合數學現實進行教學,問題情境設計多選擇生產生活的實例,蘇教版教材中也有很多可以引用的具體例子。此外,還可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數學思想、方法和知識嘗試解決周圍的實際問題。
(2)針對學生現實因材施教。教師要轉變數學教學觀念和方法,重視數學知識的生活來源與應用價值的介紹、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與方法的教學,同時要認真分析學情,針對學生的數學實際水平,分層設計一些有新意的建模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3)緊扣教材進行提升拓展。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近年來江蘇省高考數學卷中的應用題背景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如2014年的古橋保護問題、2013年三角形背景的下山行程問題、2012年炮彈發射問題等。所以教師應緊扣教材進行提升拓展,爭取實現學生能力發展與高考成績的雙豐收。
“高中數學課程應注意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應是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核心。
【案例3】某企業投入81萬元經銷某種產品,經銷時間共60個月,市場調研表明,該企業在經銷這個產品期間第x個月的利潤符合f(單位:萬元),為獲得更多利潤,企業將每月獲得的利潤投入到次月的經營中,設第x個月的當月利潤率g(x)=如g(10);②求第x個月的當月利潤率g(x);③該企業經銷此產品期間,哪個月的當月利潤率最大,并求該月的當月利潤率。
1.指導學生掌握解題的一般程序
(1)審題很重要。
(2)由特殊到一般。
(4)寫成分段函數形式。
(5)函數最值問題的關鍵是單調性。根據g(x)第一段直接利用單調性可知g(1)最大,第二段利用基本不等式,最值求出不代表結束,注意限制條件,“當且僅當即x=40”。
(6)概念要清晰。分段函數并不是兩個函數,故每段最值必須比較大小,取其中較大那個
(7)書寫要完整。最后把“答”寫上。
2.教師的教學策略
(1)重視數學思想與方法。培養數學解題能力應引導學生對題目信息仔細分析,關注解題后對問題本質的挖掘和反思,重視基本概念反映的思想與方法,讓解題思路來得自然一些。
(2)不要過于重視結論。目前,學生存在重結論輕過程、重方法輕思想的弊病,因而要加強實踐演練,使學生體會解題的過程與方法,形成有效解題的策略。
總之,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需要教師提高學生對應用題學習的興趣,重視“數學化”思想的教學過程,并從數學讀題、數學建模、數學解題3個方面加強指導和訓練。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沈翔.國際數學教育運動中應用問題概述[J].數學通訊,1999,(8).
(編輯:易繼斌)
G633.6
A
1671-0568(2016)33-0082-02
周麗娜,江蘇省昆山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