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苗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班主任角色
□周 苗
全人教育這一理念是由古及今各大教育家、哲學家、思想家的智慧結晶,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與教學意義。小學生處在生理與心理發展的初級階段,班主任在進行教學和管理時,要全面滲透全人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本文首先介紹了全人教育的基本概念,然后提出了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班主任教學及管理策略,指出要關愛學生,挖掘學生潛力;教會學生互相理解,感受生命的意義;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幫助學生達到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平衡。
全人教育;理念;小學班主任;角色
全人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將學校視為主導,讓教師和家庭共同參與而進行的系統化教育。這一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要求采用課堂建設、教師培訓、實踐活動、家長輔助等多種方式,實現學生心理和智力的雙重發展。小學班主任在進行教學和管理的過程中,也應當堅持全人教育理念,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
全人教育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各項需求,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比如綜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經驗、個性、愛好、心理需要等,配合實施教育活動。自古以來,孔子、孟子、陶行知、馬克思、毛澤東、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思想,都包含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全人教育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學生帶來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從理念上講,全人教育結合了“以社會為本”和“以人為本”這兩類教學觀,不僅強調重視學生的社會價值,還強調重視學生的個人價值。從內涵角度看,全人教育首先必須是“人之為人”的教育,然后才是傳道授業的教育。最后,全人教育還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和諧心智,讓學生樹立起健全的人格,引導學生實現可持續全面發展。簡單來說,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成為有素質、有能力、有品德、有思想、有文化的“全人”。
在全人教育這一理念下,教育的特征應當具有全面性與整體性,此外還需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能力,確保學生在身心各方面都能獲得均衡的發展。也就是說,全人教育理念不單單是要讓學生學到知識和技能,還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確保學生能夠對知識學以致用,從而面對來自社會的各種考驗。全人教育要求學生積極追求“真、善、美”的目標,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關愛學生,挖掘學生潛力
現階段的教育理念和傳統的理念比起來,其教學目的產生了很大差異。教育已經不僅僅是統治階層管理社會的手段,而人也不再只是受經濟利益驅使的個體。全人教育這一理念講求的是培養適應社會的“全人”,因此小學班主任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真切地關懷每一位學生,充分挖掘小學生的智力、思想、情感、創造力等,幫助小學生成長為具有“整合型”人格的人才,確保學生得到全方位發展。教育學家提出了“全人范式”這一概念,即holistic paradigm,該理念認為,人的精神性超越了物質性,因此教育也應當更加關注人的內心世界,如想象力、好奇心、同理心、創新能力、思維、情感等,并特別強調人要完善自我、實現自我。所以,小學班主任在進行教育和管理時,不僅要完成教給學生知識、鍛煉學生技能的任務,還要關注學生的內在情感,和學生保持溝通。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完善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達到精神和物質的雙重統一。
2.教會學生互相理解,感受生命的意義
傳統的教育模式把社會與文化分裂開來,導致教學趨向功利化。學生大多只關注到自己的利益,而缺少對于他人的尊重及理解。在傳統教育的體制下,學生經常要面對各種考試和競爭,因此很少將注意力放在人際交往上。全人教育理念提倡學生不僅要完善自我,實現自我,還要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學會相互理解和溝通,從而真正融入社會這個大群體,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人類社會中,人性不僅體現在競爭方面,還體現在合作方面。小學班主任在進行教學和管理時,要加強學生對于合作精神的體驗,讓學生學會相互關心、理解。
例如,班主任可以給小學生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小孩子站在山上,朝著對面的大山叫喊:“喂!”大山也回應:“喂!”小孩又喊叫:“笨蛋!”大山也朝他喊:“笨蛋!”小孩十分生氣,開始和大山對罵起來。小孩的母親知道后,告訴小孩:“如果換一種方式,和善地對它說話,它也會和善地對你。”于是小孩對大山說:“你好嗎?”大山也回答:“你好嗎?”通過這個故事,小學生就會明白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的意義。
3.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全人教育對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當今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現階段,科學主義已經成了各大學校的主要文化內容,這一教學方法也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發展。然而,如果只重科學而不重精神,教育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弊端。學生缺乏了人文關懷,就難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小學班主任要把知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結合起來,找到二者平衡的教育經驗,讓小學生主動發展自我,培養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全人教育理念的核心,能夠引導小學生朝著善良、和諧的方向發展。班主任應當提高對人文教育的重視,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品格。
班主任可以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踴躍參與。如建立“送溫暖小隊”或是“助殘小隊”等,幫助社區孤寡老人或殘疾人,上門為其提供服務,幫助其洗衣服,給他們讀書等。也可以組建“體驗小隊”,讓小學生到飯館、超市等地,當一回“小小服務員”或是“小小售貨員”,感受勞動的辛苦與不易。這樣一來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進行跨學科互動和知識整合
如果只學習單一學科的知識,學生難以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在全人教育理念下,各個學科的知識不應該被分離開來,必須要改變目前學科之間相互孤立的狀態,把所有知識聯系在一起,實現跨學科互動與知識整合。專業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但卻無法幫助學生實現和諧發展。因此,若要做好全人教育的相關工作,班主任就要著重強調各個學科的整合教學,讓所有學科之間相互影響并滲透,打破原有的學科局限,引導學生掌握新的學習方法。
例如,小學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整合式教學實踐活動,設計一個明確的主題,將多個學科的知識內容綜合起來,并找到其之間的聯系,模糊學科界限。如將“數字”和“日期”的英語學習和數學整合在一起,將英語中“寓言”的學習和語文整合在一起等。
5.幫助學生達到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平衡
全人教育理念提倡追求精神和物質的平衡狀態,讓學生感受生命之和諧。目前的小學教育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對于學生精神層面的關注明顯不足。全人教育改變了以往將“做事”視為教學目標的局面,而要求將“育人”作為教學主題,主張培養學生的心智、情感、素質,開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潛能等。
例如,學習了《勞動不分貴賤》后,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到田園中參加勞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學到 《敬禮,五星紅旗》時,也可以讓學生自主上網搜索相關資料,感受維護國家榮譽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教學管理中,學生能夠更好地養成優秀品格,達到精神層面的升華。
總之,全人教育這一理念是由古至今各大教育家、哲學家、思想家的智慧結晶,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與教學意義。堅持全人教育,提高工作效率,應當是每一位小學班主任當前要努力奉行的理念。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班級管理中,小學班主任都必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關注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情況,全面展開教學管理工作。全人教育思想需要各位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自行摸索,研究出科學合理的方法,讓全人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本職工作,促進工作效率不斷提升。
[1]馮建軍.論全人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1999,03:13-16+28.
[2]彭香萍,莫怏.全人教育的理想模式[J].求索,2006,12:125-126.
[3]查果.淺議小學班主任的角色[J].西藏科技,2006,10:38.
[4]陳瑛.淺談新形勢下小學班主任的角色定位與轉換[J].學苑教育,2014,16:22.
[5]楊維靖.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22.
(編輯:胡 璐)
G620
A
1671-0568(2016)33-0129-02
周苗,北京市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