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瓊
(湖南都市職業學院,湖南長沙 410100)
湖南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析
劉湘瓊
(湖南都市職業學院,湖南長沙 410100)
為了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湖南都市職業學院印刷技術系和機電工程系根據專業對應職業能力需求和學院實際情況,并利用特有的地理優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印刷技術專業采取“訂單培養模式”和“四共校企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深度融合,機電系“校中廠”校企合作模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印刷技術專業于 2007 年開辦,本專業是湖南省高職院校中唯一的印刷類專業,是湖南都市職業學院的重點建設專業和特色專業,現有在校生 266 人。學院地處長沙市,周邊是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黃花國際機場和湖南印刷工業園。周邊的經濟發展需要大量印刷方面的技能型人才。而該院的印刷技術專業,是湖南省高職院校中唯一的印刷類專業,也是學院學生人數最多的專業之一,幾年來為長沙市培養了大量的印刷方面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所謂“四共”人才培養模式指的是“培養目標共定”、“培養計劃共謀”、“育人資源共享”、“培養道路共走”。印刷技術系充分利用學院周邊有多家印刷企業的的優勢,努力探索實踐廠學互動、校企合作模式。先后和湖南天聞印務公司、向維采印包裝公司、凌華印務公司、鴻發印務公司等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開辦了一個天聞班、兩個向維班、一個凌華班、一個鴻發班,實施“訂單”培養,為本地印刷行業直接培養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確定課程、共同開發教材、部分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主要由企業兼職教師承擔,學生“邊學邊做、工學交替”直至畢業;學生畢業直接到公司就業;公司給學生提供獎學金(或助學金),為學院提供培養經費。今年,天聞印務公司撥給學院 4 萬元,向維彩印公司撥給 1 萬元。這種模式,使學校教學與企業教學融為一體、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融為一體、學校管理與企業管理融為一體及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和技術服務的雙接軌。這種校企聯合辦學模式,使企業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學校也解決了相關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學生提前實現了預就業,真正達到了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受益的目的。
(1)對接的職業、工作崗位與職業能力要求。印刷技術專業所對接的職業、工作崗位與職業能力要求,如圖1 所示。

圖1 印刷技術專業的職業、工作崗位與職業能力要求
(2)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必要的印刷專業理論知識,具備印刷操作、印刷質量檢測、印刷技術與工藝能力,從事平版印刷工、印刷質量檢測員、印刷技術員等工作,面向印刷企業生產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長城機械設備公司是湖南省機械行業一家較大的公司,董事長譚慈蜀原是省機械廳一名干部,后來下海經商,其名下還有江門粵寧數據機床有限公司、臺灣蕓海服飾有限公司、長沙順成彩印包裝有限公司等企業,共有員工 3000 多人,具體設備配置如表1 所示。

表1 長沙長城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設備配置清單(共 19 臺)
學院和該公司的合作流程大致上是這樣進行的:①該公司投入學院二十多臺設備,價值約 120 萬元,包括數控車床、普通車床、鉆床、銑床、磨床、線切割等,這些設備就是他們公司自己生產的。加上學院原有的設備 12 臺,組成了目前學院數控模具實訓基地,具體如表2 所示。②該公司派出 4 名技術人員常駐學院,負責學院學生的實訓指導,學院免費提供住宿條件。合同規定,該公司要和學院共同制訂實訓大綱,要服從學院實訓安排,和學院的專業技能課老師共同承擔數控、模具專業全部學生的實訓指導任務,并且要達到獲證標準和省技能抽考合格標準。如果達到了合格標準,學院給予實訓費10%的獎勵。③該公司人員負責全部機械的維護,負責實訓的耗材,如果設備出現故障由該公司維修或調換。本院老師負責學生的組織。實訓的電費由學院承擔。④實訓的同時,接受一定的加工任務(主要是加工該公司需要的一些零部件),既解決了實訓的耗材問題,又解決了實訓的真實性問題。加工零部件獲得的收入,由公司和學院五五分成。⑤學院負責為每個實訓學生購買意外傷害險,以規避一部分風險。⑥學院付給公司實訓費,每個學生每學年 500 元。確定以 180 個學生為保底數,少于 180 人按 180 人付費,多于 180 人按實際人數付費。公司所派指導老師的工資待遇全部由公司承擔。⑦學院作為公司的人才培養基地,學院培養的學生,優先該公司聘用,就業地點在長沙、廣東等地。⑧公司所派指導老師的工作情況,由學院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供公司參考。
該合作模式,體現了校、企各自的利益。學院的利益:①減少了設備投資;②解決了實訓指導老師數量不足技能水平不高的問題;③實訓基地建成了真正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學生的實訓真正落到了實處;④可以從加工零部件中獲得一部分收入;⑤較好的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實現畢業生零距離上崗。公司的利益:①收取實訓費,每年至少 9 萬,或者更多;②部分解決了該公司零部件加工問題,學生成了他們的免費勞動力;③解決了企業高素質后備員工的培養問題,可以為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
上述這種合作,形成了學院和企業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機制:①實訓越有成效,學生反映就會越好,生源也就會越好,招生就會多,公司收取的實訓費就越多。②實訓組織的越好,加工的廢品就越少,加工的收入就越多,企業和學院的收益也會相應增加。這就促使雙方加強實訓組織,減少事故,提高實訓質量。③實訓搞得越好,獲證的人數就多,抽考也就能獲得好成績,企業就能從學院獲得獎勵。
從這種合作實行一年的情況來看,學院雖然為學生的實訓付出了一定的費用,但減少了設備投資,提高了專業課教師的技能水平,也規避了一些風險。企業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特別是企業有了穩定的、高素質的后備員工的來源,而學生則是學到了實實在在的本領。因此,筆者認為這種以“六個共同”為核心的校企合作,是一個學院、企業、學生三贏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可持續的模式。
湖南都市職業學院設備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強了學院和企業之間的緊密聯系,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讓學生學有所成,實現企業和產業的對接,學生畢業后有了更好的去處,實現了學院和企業之間資源的部分共享,真正實現了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Study on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 in Hunan
LIU Xiang-qiong
(H unan Urban V 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H unan 410100,China)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e ability,printing technology department an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Hun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has reform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deepene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requirement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unique geography.Printing technology major takes “order training mode”and “four co-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to further cooperate with enterprises,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department adopts the model of ”building factory in school” to train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vocational education;college- enterprise cooperation;talent training
G718.5
A
2095-980X(2016)12-0100-02
2016-10-28
劉湘瓊,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