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強++余凱
【摘 要】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傳播格局深刻轉型、輿論環境急劇變化,做好人大宣傳工作,必須調整理念,改進方法手段,高度重視新興媒體在人大宣傳工作中的作用,拓寬人大宣傳渠道,占領網絡輿論陣地,挖掘和宣傳好人大制度本質內涵和民主法治建設新發展。要強化用戶思維,增強吸引力感染力,在宣傳服務中傳播新聞觀點,在互動交流中形成思想共識,使人大宣傳工作與時代發展同步伐、與人大工作共進步、與群眾期待相適應。
【關鍵詞】大數據:人大宣傳;轉型
當前,網絡和數字技術裂變式發展,帶來媒體格局深刻調整和輿論生態的重組重構。移動化傳播進入高速發展期,大數據成為主要內容生產工具。截至2014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已達到5.27億,手機用戶超越傳統PC網民規模。一大批資訊類APP異軍突起,微博、微信等平臺成了公眾第一時間接收新聞資訊的途徑。在輿情環境、輿論生態、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人大宣傳工作在用足用好傳統媒體資源同時,要發揮好新興媒體作用,積極探索運用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拓寬人大新聞宣傳渠道,占領網絡輿論陣地。需要用大數據思維、互聯網思維重新塑造媒體形態,用網絡新理念、新應用推進宣傳模式的重構與再造,跟上時代步伐。
運用大數據思維做好新媒體環境下的人大宣傳
做好人大宣傳工作,內容為王是一個永恒的定律。無論是傳播渠道的拓展、傳播方式的改變都離不開內容這個本體,離不開內容這一根基。人大宣傳工作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握好人大工作的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等特點,同時,需要改變固有的傳播模式、創新理念,運用大數據的優勢,構建起信息流動、發布傳播的全領域全環節開放系統,全面反映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的新進展,生動展現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的新氣象。
內容為王,體現在新聞議題的設置上。人大宣傳工作反映的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運作情況,體現的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豐富內涵。當前,我們要把各級人大和廣大代表依法行權、為民履職的行動和成效廣泛地報道傳播出去,讓人民群眾知曉,受人民群眾監督。議題設置要從人大履職行權的內容與社會公眾關注問題的交集中,尋找話題的對接點,找準受眾的共鳴點。而大數據為人大宣傳工作的預見性提供了技術保障?;谌珮颖静杉?,在大數據分析技術成熟的條件下,可以準確判斷個案在全體樣本中的代表性。同時大數據的相關分析可以在多個事件之間進行相關性的分析,發現這些事件點與點之間微妙的關聯。借助大數據,人大宣傳可以更“接地氣”,事先預見或推測話題對接點,找準受眾共鳴點,第一時間發出權威、正面的聲音,針對性釋疑解惑,牢牢把握輿論引導主動權。
內容為王,體現在新聞內容的深度挖掘上。人大宣傳工作尤其要做好重大選題的深度報道,深入挖掘會議程序背后蘊藏的民主價值和制度內涵,彰顯人大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要加強對會議的宣傳,充分報道地方人大常委會的中心工作及其重要內容,增強人大會議、人大工作的社會影響力;第二,要加強對地方立法的宣傳,使社會各方面正確理解立法的背景、目的和意義,準確把握立法的原則、內容和要求,避免對法律法規產生片面理解、誤讀誤用;第三,要切實加強監督工作的宣傳報道,增強報道的實質性內容,對重大監督事項要加強跟蹤,開展持續性報道。第四,要加強代表履職風采的報道。大數據本身有一種“讀心術”的功能,非結構化的數據涉及感性的、情感的、形象的數據,能夠幫助更有效地把握公眾心理。借助大數據,加強數據新聞的生產,可以充分挖掘大數據背后潛藏的新聞價值,推出更具思想性、觀點更鮮明的深度報道和評論,提升人大宣傳品質。
內容為王,體現在讓新聞更“悅”讀。人大宣傳要及時、主動發布公眾需要了解的真實信息,傳達人大常委會的觀點主張和立場態度,話語體系要少一些居高臨下的官腔,多一些平易近人的受眾語言;少一些中規中矩、艱澀難懂的公文陳述,多一些生動幽默的日常用語。在大數據時代,信息量呈現出幾何級數增長的趨勢,信息量多了,公眾對外界的認知可能變得更清楚,也可能會變得更模糊,這取決于信息對于受眾來講到底是信號還是噪音。新媒體環境下進行人大宣傳工作,要多在“微”字上做文章,加強短視頻、微視頻的創作生產,采取多媒體化的展示方式,把深刻的道理、枯燥的說教寓于形象生動的圖像和視頻中,使公眾更易接受,使得宣傳動起來、活起來。用更生動形象的方式把“人大故事”講述好、傳播好,從而提升人大宣傳的影響力和滲透力。
內容為王,體現在宣傳的分眾化和互動性。當前,一般化的信息不再是稀缺資源,公眾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人大宣傳要樹立公眾體驗、互動思維、定向精準傳播理念。大數據的搜索能力和分析功能,能夠根據公眾對新聞的瀏覽數、點贊數、評論等情況,有效地記錄下他們的偏好。基于此項技術,可積極開通人大政務微信平臺,將公眾所需要的信息點對點地推送到其手中,量身定做、精準傳播,傳遞人大聲音,回應社會關切?;邮切屡d媒體的獨特優勢,要將互動思維滲透到宣傳的各個環節中。人大宣傳工作要搭建好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和與人大代表的互動平臺,將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熱情引導到人大制度框架中來,這就需要探索“你點單我上菜”式的雙向交流,在反饋互動中滿足公眾需求。例如,運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采用實時播報的方式向公眾呈現人大工作的最新進展;開展在線訪談,加強與公眾網絡互動,發出人大正面聲音,擴大人大工作在網上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謀劃全媒體布局提升宣傳工作水平
大數據時代,人大宣傳工作轉型是個系統工程,絕不是像做一個網絡版,或開通一個官方微博、微信那么簡單。轉型必須在觀念、戰略、組織結構、人員構成等方面整體調整,需要培養具有新媒體素養的宣傳工作人才和加快構建全媒體宣傳工作平臺,深入研究新興媒體的傳播規律和輿論生態特點,擴大人大宣傳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搶占互聯網輿論高地,重中之重是加快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一方面,人大宣傳工作應該立足于傳統媒介,繼續“深耕”報刊、廣播電視,發揮其主流媒體的主渠道作用。在推進刊網融合,深化媒體合作的過程中,加強深度解讀、專題報道,提升報道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人大宣傳工作也應順應網絡時代的潮流,主動開發網絡資源,加大對微信、二維碼、手機報、移動客戶端、網絡電視等多形式載體的綜合運用。如采用微博預告和直播人大專題詢問的全過程,利用微話題收集公眾的有關意見和建議,通過手機報每天早晚推送新聞來跟進人大工作的最新進展情況。以變應變,主動出擊,運用新媒體搶占新高地,使得人大的工作重點做到報紙有文、廣播有聲、電視有影、網上有形。
搶占互聯網輿論高地,動力之源是加強宣傳工作隊伍建設。人大宣傳工作的關鍵在于有一支政治強、業務精、水平高的輿論引導隊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宣傳人員的專業和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大宣傳工作,不僅需要引進和培養編程、設計、文字、視頻、圖片、視覺等各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同時還需要培養熟悉移動互聯網傳播語言、傳播技巧、輿情應對的媒體行家,能夠以互聯網眼光構建、思考、研究讀者對數字閱讀、互動體驗的感受。人大宣傳工作人員只有具備突破傳統媒體視野和慣例的全媒體思想和技能,方能當好人大宣傳的“主力軍”,使人大宣傳工作能更令人信服地說服人、更充滿真誠地感染人、更具實效地影響人。
搶占互聯網輿論高地,當務之急是構建人大宣傳工作大格局。首先,人大宣傳工作要打破目前在“人大系統內部循環,自說自話”的現狀,通過健全人大新聞宣傳工作機制,整合黨委宣傳部門、人大機關、新聞媒體等各方面力量,使其各司其職的同時互相配合,形成人大“大宣傳”工作格局。黨委宣傳部門要把人大宣傳工作納入工作規劃中,各級人大常委會要進一步加強對人大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的組織領導,人大機關要學會運用新媒體宣傳來推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