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倩
(西南大學,重慶 400715)
?
黔西北白苗服飾初探
薛曉倩
(西南大學,重慶 400715)
白苗為黔西北西部方言區的苗族主要支系之一,其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本文以白苗服裝與頭飾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現存的文史資料研究,收集了豐富多樣的白苗服裝及頭飾,分析了白苗服裝的圖案、款式結構及頭飾特色,為白苗服飾文化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礎。
白苗;服裝圖案;款式;頭飾特色
白苗是苗族西部方言區的重要一支,散點式分布在黔西北織金、納雍、大方、威寧等地區,因其頭飾梳妝牛角式木梳,又稱“木梳苗”。相傳由遠古時代從北向南逐漸遷入貴州地區,白苗本族人民認為本支系為最接近蚩尤的一支,其著裝更是具有鮮明的本民族特色,牛角頭飾和披肩均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標識。本文結合地方志等文史資料,分析并歸總白苗服飾的穿著方式、款式結構、服裝圖案、紋樣題材,為其傳承和保護做好基礎工作。
生活在納雍、織金、大方、威寧等地區的白苗,男女皆穿著披肩。白苗的男女服飾均以白色火麻布為主,以白為美。女性先穿著火麻布帶袖上衣,再穿著滿布刺繡左衽無扣短款披肩,下為到腳踝處長百褶裙,已婚女子百褶長裙腰部加黑色布條,而未婚女子則無這一特征。帶袖上衣與披肩均系于百褶裙內,外系火麻織錦腰帶,在腰帶兩端墜飾彩色毛線圓球,未婚少女頭梳大角木梳,而已婚婦女及老人家頭梳小木梳,根據女子百褶裙及木梳大小直接判斷婚嫁與否。男子服飾均做左衽長袍款式,外披刺繡對襟無扣長款披肩,同樣外系火麻織錦彩球墜飾腰帶。
2.1 白苗服裝款式結構
白苗男女服裝款式分為:女式內搭帶袖上衣、女式短披肩、百褶裙、男士內搭長袍、男士長披肩、織錦腰帶。女士內搭帶袖為左衽系帶款式,上衣衣身以白色為主,色彩重點在袖身及袖口得以體現。袖口縫制為彩色寬布條,以綠、紅、黑、白為主,代表灌溉的田地。衣袖前臂處位置縫制拼接小三角形布片,苗語為“bengzi”,以紅、黃、綠、白為主,代表耕地犁口。肘部及上臂處衣袖主要為回型刺繡紋樣,苗語為“naisai ba misai”,以紅藍色為主,代表護城迷宮;男子內搭長袍基本采用白色火麻布,左衽系帶款式,并無花哨部分,衣身長度到腳踝處;女士短披肩由衣身和花背組成,衣身大部分為白色火麻布,而花背部分則挑花刺繡不同紋樣,整個花背由衣領長方形裁片、衣身方形裁片組成,根據著裝者身材進行裁剪,多做成落肩款;。男士長披肩款式與女式短披肩,結構上基本相同,不同之處為衣身裁片,男子披肩要做到腳踝處;女性百褶裙的百褶由木槌捶打而成的,基本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裙上一定要有留白處理,苗語為“lvdai”,另一為裙身純藍色部分,這一部分已婚女性就要做成黑色,苗語為“sidai”,裙身以蠟染為主,銅片畫蠟刀在裙身上描繪自然江河紋樣,苗語為“jidai”,在苗歌中就有記述蠟染的詞句,意蠟染裙是由龍血畫制而成。除了這三部分外,裙身最具特色的部分為裙擺處必須有一條全部相通的紅色貼邊,這樣才寓意吉祥,除這條貼邊外,苗族女性還會在裙身蠟染處縫貼5條細彩條,這些彩條象征白苗祖先在遷徙過程中跨過的大江大河。
2.2 白苗服飾圖案
在白苗整個服裝造型中,披肩刺繡與百褶裙蠟染為重點制作的兩部分,也是工序頗為繁復的部分,其圖案也是復雜多變的。白苗服飾圖案抽象概括,極具特色。披肩處的刺繡紋樣一般采用羊角花、花開或是釘耙花,前者紋飾是對自然景物的觀察與描繪,后者釘耙花是對日常生活勞作的記敘。百褶裙上的蠟染紋樣則千變萬化,多是對動植物的抽象概括。菱形圖案的蠟染紋飾代表雞眼花,上下交錯的方形二方連續圖案意指小米花,而中心矩形四角環繞方形的紋樣代表豆子花,九宮格式排列的交叉圖案代表蕎麥花,虎眼紋樣則是通過圓中帶有規律排列的小圓圖案來進行表示,四十五度中心環繞的三角形意指蝴蝶,蕨葉花圖案描述則是直觀的莖葉線條描繪。
白苗將形態各異的花卉植物及動物高度概括繡制在花背上,工藝與紋樣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同樣體現了白苗族群的心靈手巧,紋飾中也給予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這些紋飾又成為他們尋根問祖的最好依據。
在《述異記》中記述,蚩尤部落重要的作戰武器為牛角,以角抵人,而白苗無論男女老少,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均梳牛角梳發飾,在現代文明的沖擊和影響下,白苗女性仍保留這一傳統頭飾,展現了白苗對祖先的追憶與對生命的敬畏,而男性發型已和漢族無異。
白苗未婚少女均采用大牛角梳進行梳妝,已婚女性選用小牛角梳。白苗的牛角梳純木質,略為弓型,弓型中間部分刻有梳齒,方便梳妝固定。已婚與未婚女性“戴”角過程基本一致。前額不留頭發全部梳起,將牛角與頭發結合,利用中間梳齒做好固定,并將余下頭發環繞在牛角梳上做到再次固定的效果。最后選取黑毛線假發與本身頭發相結合繼續纏繞完成“戴”角過程。整個牛角頭飾造型全部在頭頂呈現,與其他“戴”角苗族不一樣,既不像西江苗族銀角裝飾性濃郁,又不像箐苗木梳要染為紅色,白苗牛角梳保持木質本色,不染色,不裝飾,呈現質樸自然的狀態,保持牛角的原初特征。
白苗服飾的服飾制作融入刺繡、印染、鑲嵌、拼接,在各種表現手法下呈現祖輩流傳的精湛的制衣技藝。通過對白苗服飾的研究,記錄服飾款式結構、紋樣信息及頭飾佩戴過程,為后續白苗服飾研究工作做好基礎。
[1] 高燕.黔西北白苗服飾研究[J].畢節學院學報,2012.11:125-126
[2] 楊正文.苗族服飾文化[M].貴州民族出版社,1998
[3] 張永發.中國苗族服飾研究[M].中國民族出版社,2004(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5YJAZH034
薛曉倩(1992-),女,漢族,山東濟寧人,設計學研究生,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研究方向:產品造型與包裝設計。
J523.5
A
1671-1602(2016)20-0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