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久華,黃 梅,朱文娟(皖西衛生職業學院,安徽六安237000)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問題及對策研究
——以皖西衛生職業學院為例*
趙久華,黃梅,朱文娟(皖西衛生職業學院,安徽六安237000)
【提要】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傳統的養老方式已經不能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但目前我國養老服務行業的現狀不容樂觀,包括缺乏專業人才隊伍、養老機構中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及管理技能欠缺等問題。因此,加強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加快培養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老年人保健服務;管理;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問題解決
進入21世紀以來,“銀發浪潮”囊括全球,如何解決人口老齡化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挑戰,已成為當今世界廣泛關注的問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重,傳統的養老方式已經不能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1]。因此,培養適應我國養老服務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已迫在眉睫。
*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步伐的日益加速,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家庭養老功能正逐漸弱化的今天,依靠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服務業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目前,人才匱乏成為老齡產業加快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問題之一[2]。一方面,各級養老機構普遍缺乏專業人才隊伍,所招收的養護人員在學歷、技能及綜合素質上較欠缺,其中農村務工人員占據較大比例,難以達到專業人才的服務水準;另一方面,一些養老機構中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及管理技能欠缺,也是影響老年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滿足我國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對高素質、精技能老年服務與管理人才的需要,本院于2014年創辦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目前在校生為45名,尚未有畢業生。
2.1師資隊伍根據學院定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和教學科研工作的需要,引進、培養一批師德高尚、治學嚴謹、教學思想活躍、學術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高水平的專任教師。本專業目前共有專職教師15人,碩士研究生學歷9人,占教師總人數的75%;雙師型教師12人,占教師總人數的80%;兼職教師7人,兼專職教師比例7∶15。
2.2教學條件實踐教學普遍采用校企合作,聘請養老服務行業和養老機構直接參加到專業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來,并以此為基礎,構建校內實驗實訓、校外實習的綜合教學平臺。本專業目前有2個共享校內實訓室:老年護理技能實訓室及老年康復護理實訓室,校企合作共建老年生活模擬實訓室正在籌建中。有7家校外實訓基地:六安市老年公寓、霍山徽衡老年公寓、六安市第二人民醫院、蘇州福星護理院等。
3.1招生難社會對養老服務職業崗位工作認知不足,導致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招生難,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在多數人的意識中還是個“叫好不叫座”的專業。一方面,人們認識到社會的老齡化,需要大量的養老服務人員;另一方面,人們認為為老年人服務就是到養老院、老年公寓去“端屎倒尿”,服侍老年人,工作辛苦,心理上無法接受,導致學生不愿意選擇這個專業。
3.2養老服務業的薪酬待遇低、職業歸屬感低近年來,我國的養老機構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建立起來,但大多數養老機構都是剛剛起步,資金周轉困難,部分養老服務機構人力資源管理意識不強等,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薪酬較低,造成學生的職業發展渠道狹窄等。這些不利的就業環境是造成很多學生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3.3缺乏高素質專業教師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本科及以上專業中是沒有專屬的[3]。本學院從事養老服務的教師基本達到了碩士研究生學位,學歷雖高,但專業素質有待加強。目前養老服務專業師資多為從醫學、護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專業等其他學科轉型而來。這種轉型本身就是一個長期而且困難的過程。同時,多數教師缺乏養老機構工作的實踐經歷,技能課程的教學存在紙上談兵。因此,教師的專業素質、技能有待提高。
3.4學生學歷提升存在障礙目前我國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為高職教育,沒有本科教育[3]。這給學生學歷的提升產生了一定障礙。如果能夠增加培養層次,如設立本科教育,不僅能豐富教育體系,還能夠實現老年服務與管理教育的對接。
3.5缺乏完善的實習實訓基地我國養老服務產業尚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養老服務機構質量及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到養老機構中實習缺乏專業指導,學生難以鍛煉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能力。
4.1進行社會宣傳和價值的引導養老服務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純粹的服侍老人,其不但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操作技能,而且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愛心、耐心和細心。政府媒體等相關部門要加強宣傳和引導,讓更多的人關注養老服務業,了解養老服務的職業特點、性質和價值,更正認識誤區,轉變職業偏見,提升養老服務業的認知度和佳譽度,消除公眾對養老服務專業的偏見。
4.2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吸引生源當前,高層次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嚴重缺乏,一方面,應針對該專業“叫好不叫座”的現象[4],建議制定專門政策,例如,降分錄取、學費減免、增加在校學生補貼津貼、獎學金優先評定、推薦擔保就業等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優秀生源,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另一方面,要積極改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及各方面的待遇,使養老服務人員成為體面和受人尊敬的職業,增加其職業歸屬感。
4.3明確養老專業人才發展的思路我國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規模及層次要基本滿足我國“居家養老是基礎,社區養老是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基本養老模式[5],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養老服務行業服務與管理一線崗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6],身心健康,掌握養老服務行業服務與管理工作必備的基本理論、專門知識,熟練掌握養老服務行業服務與管理實際工作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具有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的“懂養老服務”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管理者。
4.4探索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根據職業崗位需要,積極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設工學結合的優質核心課程和教材、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和實訓條件的建設,完善教學體系,強化高職教育面向行業企業的服務力度,促進老年服務與管理職業教育整體水平和質量的全面提高。
4.5強化專業內涵建設專業發展的核心是內涵建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需要從師資團隊建設、課程建設、實習實訓建設等方面實現專業提升。
4.5.1加強師資團隊建設通過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教師到養老機構掛職鍛煉、社會服務等方式加強其職業技能水平,通過培訓交流等方式提高行業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打造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7]。
4.5.2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根據養老服務產業崗位及崗位群的要求,遵循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律和學習、認知規律,根據教育部對相關課程的要求,結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發展實際,確立“能力為本的模塊式”的課程教學體系,并重視優質核心課程、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4.5.3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在現有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基礎上,通過校企共建,主推實訓基地建設[8]。建立一批優質、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聯合行業企業專家,結合學生實際,開發一套與養老行業技術要求、工作流程、管理規范同步的實訓指導叢書,規范實訓教學,加強實習生實訓考評。
4.6積極開設職業教育本科隨著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的發展,與老年相關的產業和行業逐漸暴露出專業人才缺乏的真實情況。我國自1999年以來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截至2015年,全國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院校已達到60余所,主要為專科層次。從社會實際需要來看,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已經很難滿足實際需要,迫切需要提升人才培養的層次[9]。通過職業本科教育的畢業生,必將是掌握扎實理論基礎、知識面寬,能夠勝任崗位工作的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或高級管理型人才[10]。
[1]洪韜.老齡化視角下我國養老社區建設的研究——基于對美國養老社區的借鑒[J].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2(4):26-31.
[2]韓振燕,施國慶,梁譽.江蘇老齡產業發展需求與對策建議[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4):16-20.
[3]張巖松.論舉辦高職本科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必要性[J].遼寧高職學報,2012,14(4):13-14.
[4]李絢,王麗娟.機構養老為什么叫好不叫座?——基于安徽省某地級市的田野調查[J].中國民政,2014(5):29-30.
[5]韓延棟.小規模復合型社區養老模式探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4.
[6]劉翠蘭.高校如何培養適應老齡社會需求專業人才的探討[J].老齡科學研究,2014(2):29-36.
[7]楊蕾,段遠源.清華大學精品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7):7-8.
[8]邱明.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踐探究[J].科教文匯旬刊,2014(36):84-85.
[9]曲麗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開設職教本科的問題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5(12):50-52.
[10]孫穎心,張開荊.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12):1576-157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1.066
C
1009-5519(2016)11-1759-03
(201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