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玉(巫溪縣人民醫院,重慶405800)
心理護理在減輕初產婦產后痛苦中的應用
黃玉(巫溪縣人民醫院,重慶405800)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減輕初產婦產后痛苦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該院于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自然分娩的初產婦120例,將其分為心理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進行產婦分娩的常規護理,心理組除進行常規護理外,還進行心理護理。比較分析兩組產婦的分娩時間、疼痛程度、焦慮程度。結果實施護理干預后,心理組初產婦的分娩時間、疼痛程度、焦慮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對產婦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可以有效減輕產婦的痛苦程度,幫助其早日出院,提高母兒的生活質量。
心理護理;分娩;疼痛;焦慮;孕婦
婦女在妊娠期間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等各項生理功能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產婦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些變化對產婦造成了一定的刺激,容易導致產婦在分娩時及分娩后出現焦慮等心理癥狀,不僅影響了分娩的順利進行,還大大增加了產婦產后的痛苦程度,而這些情況在初產婦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1-2]。心理護理是當前廣泛應用于臨床的一種能有效緩解患者心理癥狀的護理模式,本研究通過對120例初產婦進行不同方式的護理,觀察其分娩時間、疼痛程度及焦慮程度,從而探討心理護理在減輕孕婦產后痛苦中的作用。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于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自然分娩的120例初產婦,且所有產婦在產前均進行了系統的產檢,排除其他軀體疾病、心理疾病,排除胎兒、羊水及胎盤不正常,排除胎位不正因素。將120例產婦分為心理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心理組產婦年齡23~34歲,平均(23.6±3.8)歲;孕周39~41周,平均(40.0±0.2)周。對照組產婦年齡 22~32歲,平均(22.8±4.1)歲;孕周38~41周,平均(40.0±0.3)周。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兩組均給予產婦分娩前的常規護理,包括產婦必知的分娩知識,分娩前準備,分娩前、中、后的注意事項,分娩前保健,以及相關的飲食護理。心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具體措施包括:(1)精心護理,取得患者及家屬信任。由專門的護士負責產婦在住院期間的護理工作,在常規檢查中,盡量避免產婦的不適感,認真打掃整理病房。通過精心的護理與細心的服務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方便下一步工作的開展。(2)健康教育,打消產婦的焦慮心理。由專職護士對產婦進行分娩過程講解,詳細講述分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并告知產婦,其當前狀態適合正常分娩,分娩中的疼痛屬正常情況,囑咐其不要有心理壓力,教會其在分娩過程中如何配合醫務人員,幫助其縮短分娩時間,減輕分娩痛苦。(3)請專業心理咨詢師對產婦進行心理健康咨詢,幫助消除產婦的焦慮、恐懼心理。(4)開展健康講座。定期將產婦集中起來進行健康宣講,一方面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向產婦傳授專業的分娩知識;另一方面增加產婦與產婦之間的交流,通過互相傳授經驗及與已生產婦女的溝通,使產婦進一步掌握相關知識。(5)放松訓練。指導產婦經常進行一些適當的放松訓練。在舒適的環境中,跟隨輕緩的音樂進行一些全身肌肉的放松訓練。(6)通過家庭成員參與的方式增加產婦信心。除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外,還要對產婦的家人,包括父母及丈夫進行宣教。使產婦的家屬主動參與到整個孕期中,給產婦足夠的關心,有助于產婦保持愉悅心情,并增加產婦對于生育的自信心。
1.2.2觀察指標(1)記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第一、二、三產程及總產程所用時間(min)。(2)產后2 h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測定產婦產后的焦慮程度。量表含有20個項目,將各項目得分相加乘以1.25后,四舍五入取整數部分可得到標準分。標準分大于50分代表焦慮,分數越高,表示焦慮越嚴重。(3)產后2 h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產婦的疼痛程度。在白紙上劃一條10cm的粗直線,左端代表無痛(0分),右端代表最嚴重的疼痛(10分),測量時產婦根據自己疼痛的強度在直線上相應的地方標記,測量所劃線段,精確到1 mm,記錄VAS分值[3]。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產婦的分娩時間、焦慮程度、疼痛程度得分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產婦分娩時間比較心理組第一、二、三產程及總產程所用時間分別為(8.59±1.83)、(1.52±0.64)、(0.63± 0.41)、(10.86±1.38)min;對照組第一、二、三產程及總產程所用時間分別為(9.48±2.57)、(2.31±0.75)、(0.81±0.38)、(13.05±1.63)min。心理組產婦各產程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產婦焦慮程度比較心理組和對照組產婦產后焦慮程度平均得分分別為(47.54±5.36)、(60.21±4.73)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產婦疼痛程度比較心理組產婦產后VAS平均得分[(4.35±0.61)分]低于對照組[(7.46±0.4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女性在妊娠期間,因為各項生理功能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恐慌等心理癥狀,如果是初產婦,因為對生育缺乏一定的了解,且對生育后的生活狀態缺乏自信心,就更容易出現以上心理癥狀。國外有研究表明,女性在妊娠期間出現焦慮的可能性高達10%~54%,且在孕32周發病率最高,除焦慮外,常見的還有抑郁、恐懼等心理癥狀,這些心理癥狀很容易導致產婦出現一些相應并發癥,并增加分娩難度,對胎兒也造成一定影響[4-5]。因此,對產婦尤其是初產婦進行合理有效的心理護理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發現,進行心理護理的產婦在分娩時間、焦慮程度及疼痛程度上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不僅能降低分娩時間、焦慮程度、疼痛程度,相關研究還表明,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還能有效降低其剖宮產率[6-7]、流產率[8]、產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兒的Apgar評分[3]等,提高產婦對新生兒哺乳喂養率[9]。
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及生活模式的改變,人們所承受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對于產婦,尤其是初產婦這類特殊人群,更容易出現一定的心理癥狀,對生產及產后恢復造成一定不良影響。生育過程是一個應激反應的過程,焦慮狀態可導致產婦宮縮乏力、痛覺敏感等[10],所以消除產婦的不良心理反應可以大大降低產婦產后的痛苦程度。當前,心理護理作為一項臨床上常用的護理模式,通過與產婦構建和諧信任的醫患關系,并進行健康宣教、放松訓練、心理疏導及鼓勵家屬積極參與等方式,在很大限度上減輕了產婦的痛苦程度,幫助其早日出院,提高了母兒的生活質量。
[1]朱琴霞.孕婦心理護理干預后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3):444-446.
[2]張琴,陳思路,鐘玲,等.孕婦心理健康相關因素507例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9,21(6):257-259.
[3]劉芬,鄧愛輝,王慧榮,等.聚焦解決模式在產前焦慮孕婦心理護理中的運用[J].護理研究,2014,28(5):1572-1575.
[4]Clay EC,Seehusen DA.A review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for the primary care physician[J].South Med J,2004,97(2):157-161.
[5]Heron J,O′Connor TG,Evans J,et al.The cours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hrough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in a community sample[J].J Affect Disord,2004,80(1):65-73.
[6]Bastani F,Hidarnia A,Montgomery KS,et al.Does relaxation education inanxiousprimigravidIranianwomeninfluence adverse pregnancyoutcomes: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06,20(2):138-146.
[7]曹同梅,馬金萍,郭云杰.心理護理對分娩結局和產時干預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04,3(3):52-53.
[8]黎荔,石俏萍,秦惠玲,等.心理咨詢對先兆流產保胎病人焦慮情緒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4):280-281.
[9]宋慧玉.心理護理對足月初產婦分娩過程的影響[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5,38(2):140-141.
[10]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62-68.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4.047
B
1009-5519(2016)14-2235-02
(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