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士 王瓊 郭俊楠 賀維亞
【摘要】 目的 分析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6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為研究組, 另選40例非帕金森病患者作為對照組, 兩組均行血脂與血尿酸水平的相關檢查, 比較兩組血脂與血尿酸水平及上述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結果 研究組尿酸(UA)、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研究組血標本中載脂蛋白A(apoA)水平、HDL水平均與患者Hoehn-Yahr分級情況呈負相關(P<0.05), apoA水平、HDL水平均與患者病程呈負相關(P<0.05)。結論 血脂水平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臨床意義較大, 而血尿酸水平對病情進展無明顯提示作用。
【關鍵詞】 血脂;血尿酸水平;帕金森病;臨床意義;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19
帕金森病為一種神經系統變性型疾病, 其主要是由于機體內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改變、丟失及殘存的神經性元內路易包涵體的增多而形成的。臨床多表現為靜止型震顫、肌強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反射性功能障礙等[1]。鑒于目前臨床檢驗帕金森病患者時多以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為標準, 為了明確其臨床意義, 本研究將對其檢驗的相關結果進行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100例患者, 根據是否患病分為兩組, 40例非帕金森患者為對照組, 60例帕金森病患者為研究組。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2∶18, 年齡35~84歲, 平均年齡(61.23±8.30)歲;其中支氣管炎23例, 冠心病5例, 貧血12例。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1∶39, 年齡38~94歲, 平均年齡(67.34±8.91)歲, 病程0.3~1.0 個月, 平均病程(0.26±0.32)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均于清晨進行空腹采血, 檢驗使用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 對TC、TG、HDL、LDL、apoA等血脂指標予以檢驗;并同時對UA水平進行計算。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血脂、血尿酸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使用直線相關性處理, 相關性分析依據Spearman 等級予以處理。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血脂與血尿酸水平對比 研究組UA、TC、TG、HDL、LDL水平分別為(280.21±53.47)、(4.42±0.83)、(1.15±0.34)、(1.32±0.23)、(2.41±0.62)mmol/L,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15.11± 77.13)、(4.78±0.87)、(1.45±0.57)、(1.42±0.41)、(2.82±0.72)mmol/L, 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血脂、血尿酸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及病程相關性 研究組血標本中apoA水平、HDL水平均與患者Hoehn-Yahr分級情況呈負相關(r=-0.456、-0.336, P<0.05);且直線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apoA水平、HDL水平均與患者病程呈負相關(r=-0.393、-0.328, P<0.05)。
3 討論
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組血脂與血尿酸水平的差異性, 結果顯示:研究組UA、TC、TG、HDL、LDL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明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臨床意義較顯著。分析可能因為相關研究顯示帕金森其是由于氧化應激、神經炎癥、線粒體功能障礙等各種變化所致, 且疾病的擴展伴隨著黑質多巴胺能神經性元的變性脫落。其中apoA1為HDL中較為重要成分之一, 其可有效通過促進HDL水平增長, 而提高卵磷脂膽固醇酰的轉移酶結合效果, 進而起到改善膽固醇指數的作用[2-4]。同時, UA為一種潛在性較強的內源性抗氧化制劑, 其具清除致病因中較突出的氧化損傷型自由基的作用;加之上述血脂與血尿酸水平的差異性均對分析帕金森疾病患者的病癥具積極意義, 可達到增加檢驗準確性的目的。
此外, 通過分析兩組血脂、血尿酸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結果顯示:研究組血標本中apoA水平、HDL水平均與患者Hoehn-Yahr分級情況呈負相關(P<0.05);且直線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apoA水平、HDL水平均與患者病程呈負相關(P<0.05), 表明血脂水平與帕金森疾病嚴重度相關性較高。可能因為血尿酸水平為早期診斷帕金森疾病的生物學標記物, 但上述指標僅與患者運動障礙水平相關, 且為負性相關, 可得出血尿酸水平為帕金森患者危險因素中的獨立因素, 僅出現在較高危險患者中;而血脂水平則可顯著顯示帕金森疾病的嚴重程度[5]。
綜上所述, 血脂水平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臨床意義較大, 可顯著體現出疾病的嚴重程度, 而血尿酸水平具一定局限性, 不能同步顯示疾病發展情況。
參考文獻
[1] 王揚揚, 史長河, 吳崢嶸, 等.帕金森病患者血脂表達情況的研究.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5, 21(3):207-209.
[2] 楊旭, 柳華, 馬英, 等.血脂與帕金森病相關性研究.西部醫學, 2014, 26(6):725-727.
[3] 羅玲.血脂在不同性別、年齡的帕金森病中的臨床研究.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4, 35(12):1264-1265.
[4] 劉佳, 杜靜, 高宗良, 等.帕金森病患者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 18(14):6-8.
[5] 鐘玲, 雷朋, 陳亞蘭, 等.帕金森臨床特征與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相關性分析.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14, 36(18):1945-1948.
[收稿日期: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