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珅
【摘要】 目的 探討幽門螺桿菌(Hp)與消化性潰瘍的關系。方法 選取8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 給予患者胃鏡檢查, 并行活體組織、快速尿素酶及Hp感染檢查。結果 80例患者中, 胃潰瘍25例, 十二指腸潰瘍48例, 復合性潰瘍7例;34例Hp呈陽性, 其中胃潰瘍10例, 十二指腸潰瘍20例, 復合性潰瘍4例;46例Hp呈陰性, 其中胃潰瘍15例, 十二指腸潰瘍28例, 復合性潰瘍3例。結論 Hp感染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重要病因, 應盡早進行檢查治療。
【關鍵詞】 幽門螺桿菌;消化性潰瘍;胃鏡檢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26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 有著復雜的發病機理。有相關研究表明,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與消化性潰瘍關系密切, 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1]。本研究對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消化內科收治的8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旨在探討Hp與消化性潰瘍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消化內科收治的8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 這些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標準。其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齡25~65歲, 平均年齡(45.5±6.6)歲;病程1~6年, 平均病程(3.5±1.5)年。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 2 方法 給予患者胃鏡檢查, 檢查前空腹6 h, 忌煙酒, 進行健康知識宣講。檢查前20~30 min給予患者鎮靜劑、解痙劑、祛泡劑及咽部麻醉藥。檢查中邊充氣邊進鏡, 動作輕柔、溫和、準確, 以免出現胃壁拉傷。胃鏡進入賁門后觀察賁門黏膜, 進入胃底時使鏡身右旋轉, 調整角度鈕觀察胃底穹窿部、小彎垂直部。退鏡時經翻轉法觀察賁門、胃底及小彎垂直部上1/2前后退鏡。發現可疑病灶, 應在病灶周邊黏膜皺襞中斷處及中央進行取材, 取3~10塊, 送病理檢查。行快速尿素酶檢查及Hp感染檢查, 將活檢組織放入尿素酶試劑溶液, 5~15 min內由黃色變為淺紅色或紅色表示呈陽性, 提示存在Hp。
2 結果
80例患者中, 胃潰瘍25例(31.25%), 十二指腸潰瘍48例(60.00%), 復合性潰瘍7例(8.75%)。34例Hp呈陽性(42.5%), 其中包括胃潰瘍10例(29.4%), 十二指腸潰瘍20例(58.8%), 復合性潰瘍4例(11.8%);46例Hp呈陰性(57.5%), 其中包括胃潰瘍15例(32.6%), 十二指腸潰瘍28例(60.9%), 復合性潰瘍3例(6.5%)。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發病機理較為復雜, 有眾多的致病因素。該病以往的臨床治療多是以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為主。70年代后期問世的H2受體阻滯劑給消化性潰瘍臨床治療帶來福音, 但治愈率提升的同時, 其居高不下的復發率始終困擾消化內科醫生。并且以往臨床治療方法還會產生較大的藥物毒副作用, 增加患者身心壓力和經濟負擔。1983年澳大利亞科學家PobinWarren和Barrysllall發現并從胃黏膜中分離出Hp, 使其在世界范圍內從基礎到臨床進行廣泛研究, 發展至當前, 已經作為導致消化性潰瘍的重要病因在現代醫學界得到廣泛認同。Hp又被稱為幽門彎曲菌, 屬于螺桿菌屬, 大小為(0.3~1.0)?m×(1.5~5.0)?m。Hp寄生于胃部, 定植于胃竇黏膜的上皮細胞, 并且能滲透到胃竇上皮及胃表面黏液層間的間隙內, 呈魚群樣排列[2]。
通常情況下,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復合性潰瘍。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 在胃潰瘍患者中, 有50%~90%能檢測出Hp, 在十二指腸潰瘍中, Hp的檢出率更是高達63%~100%, 并且在臨床上采取治療措施根除Hp后, 消化性潰瘍患者病情復發率大大降低, 幾乎無復發。而關于Hp感染導致患者產生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理, 醫學上有以下幾種說法:①Hp增高患者胃泌素, 造成十二指腸潰瘍。這是因為Hp能產生尿素酶, 將胃內尿素水解為氨, 增加胃竇表面Hp數量, 阻礙胃酸抑制胃泌素的作用, 引發潰瘍。②Hp能導致局部胃黏膜出現炎癥反應, 破壞黏膜-碳酸鹽屏障, 暴露黏膜, 致使酸及胃蛋白酶進行消化, 此外, 其產生的磷脂酶Ⅴ能分解胃黏膜表面活性磷脂, 影響表面黏液細胞, 降低胃黏膜表面疏水性。③Hp能改變胃黏膜上皮細胞動力學, 造成胃黏膜上皮細胞增殖過度或凋亡, 引發潰瘍。
本研究檢測Hp的主要手段是尿素酶實驗, 該實驗方法有著較高的準確性和特異性, 被稱為檢測Hp的金標準。80例患者中, 胃潰瘍25例(31.25%), 十二指腸潰瘍48例(60.00%), 復合性潰瘍7例(8.75%)。34例Hp呈陽性(42.5%), 46例Hp呈陰性(57.5%)。
綜上所述, Hp感染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重要病因, 應盡早進行檢查治療, 促使患者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1] 李義生.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系.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3, 26(18):2429-2430.
[2] 周登平.幽門螺桿菌與消化性潰瘍發病關系30例臨床分析.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15(1):122-123.
[收稿日期:201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