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卿
摘 要: 目前,在信息技術學科中,“半成品作業”教學策略已經被許多教師采用,但是此教學策略的提出時間也只是近幾年,因此還未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對于“半成品作業”的適用范圍以及教師究竟如何設計“半成品作業”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問題也還處于摸索階段。本文依據筆者對此教學策略的實際應用效果,論述了“半成品作業”設計的實際適用范圍和方法,使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不僅能完成教師給予的學習任務,更能掌握具體的方法和技能,從而提高課堂效果。
關鍵詞:半成品作業 ? ?信息技術 ? ?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2-0004-01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課程,有其獨特的魅力和特殊性,是知識性和技術性相結合的基礎性學科。本人從事信息技術課一線教學工作多年,深刻的感受到在教學中引入“半成品作業”教學策略直接關系到了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和效果的好壞。因此如何設計一個優秀的“半成品作業”以及考慮其適用范圍的問題是教師要首先考慮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實施教學過程,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基本操作技能的目的,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半成品作業”的概念及意義
“半成品作業”是指教師預先提供一些尚未完成、仍需進一步加工的“中間級”作業。實質上就是向學生提供一些“待完成的練習作品”,需要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能力,在教師的輔助下共同補充完整,使之成為“成品”。“半成品作業”的優點在于讓學生的練習從“非零開始”,將與本節課內容相關度不大的或者簡單的內容由教師預先提供,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則由學生在提供的這些半成品作業中完成,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練習負擔又有充足的時間保證學生完成當堂課的教學任務;既保證課程的連貫性又確保了課程的獨立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提供相應的“半成品作業”,讓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練習都更加輕松、愉悅,盡量減少了學生的初始差異,同時由于是“半成品作業”,也給學生預留了很大的思考空間,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將作業補充完整,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確了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所使用的“半成品作業”究竟應該如何設計,以及在哪些課中可以用“半成品作業”、在哪些課中不能使用即適用范圍,這是教師必須在準備課程之前要明確知道的,也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之一。
二、結合教學實際,探索“半成品作業”的設計因素
第一點:“半成品作業”教學策略的適用范圍:不是每節課都可以使用此方法。
根據目前甘肅省采用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來看,“半成品作業”適用于教學中間段,不適用于教學初始階段和總結階段。當開展新的模塊內容時,學生對新知識還處于“零狀態”,水平基本一致,此時學生的學習可以依靠教師指導、自主探究和生生合作等方式完成;當進入到模塊中間內容時,學生之間的差距會凸顯,此時教師采用“半成品作業”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當堂課的教學內容,不會因為學生作業進度的滯后影響新課程的學習;當課程進行到綜合實踐的總結階段時,盡量不要采用此策略,因為此時是考驗學生對本單元整體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四年級下冊的《文件與文件夾的管理(1)》,此課是第一單元第一節課,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文件和文件夾;掌握文件和文件夾的一些基礎操作。因此本課是為后續教學打基礎,夯實理論知識,為學生儲備最基礎的操作技能,不適用“半成品作業”策略,而應該采用講授法和演示法來解決學生的疑惑。
需要教師特別注意的是:“半成品作業”的結果是不能代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用單一技術替代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僅是一個過程性的評價依據。
第二點:在掌握章節知識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盲點之后,所準備的作業必須符合課程的教學要求。
第三點: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
用作業吸引學生,讓作業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調動他們的想象力,達到“成品作業”體現學生個性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針對同一教學內容必須準備多個類型的“半成品作業”,以供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練習,以實現作業內容更豐富、更有針對性、更受學生喜愛。
三、吸引學生,多渠道獲取興趣點
那么,教師如何設計“半成品作業”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呢?這就必須了解學生的愛好和基本的興趣點。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多種渠道獲得:
1.教師平時多與學生進行交流、談話,以多種形式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2.平時注意積累教學經驗,收集每節課所使用的作業、素材在學生中的反響和效果,特別是做好課后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后的作業內容定位時做到心中有數。
3.根據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大多數都比較喜愛動漫等,因此要求教師平時留心最新、最熱的動漫電視、電影和書籍等。
4.注重學生的娛樂方式,比如:喜愛玩的游戲,喜歡做的運動等,可以選擇合適的內容加入到作業中。
例如四年級下冊的模塊三中,第十一課《海底世界》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學會復制和移動圖形,學會使用選定工具和裁剪工具以及學會修飾圖形讓圖形產生變化。這一課是學生已經掌握了畫圖工具的主要操作技能后開始的。在設計“半成品作業”時,本人考慮到學生年齡和興趣點已經開始出現了差異化,因此提供的作業呈現出了多樣性,分別準備了三份“半成品作業”,供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第一份是《羊羊之家》提供了美羊羊、喜羊羊等動畫人物要求學生為他們興建一個美麗的家園。第二份是《足球小子》提供了動漫足球小子的人物,要求學生繪制一個足球場,要表現出球場上緊張、激烈的比賽氛圍。第三份是《屋》畫紙上是一所簡筆畫的小木屋,要求學生自行創作完成作品。學生從三份半成品圖畫中選擇一幅完成第十一課的教學任務,要求是: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本節課的知識將圖畫補充完整,形成一幅美麗的計算機繪畫作品。
總之,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在思考和設計“半成品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課本、學生的特點以及此教學策略的適用范圍,針對不同課程、不同學生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得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提升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用半成品加工策略,調和技術與素養的分歧》 王愛勝 網絡資源
[2]《“半成品加工”教學策略應用的三點反思》張秀常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