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素質教育是針對傳統的應試教育而提出的一種全新教育模式,中共中央在頒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通知中指出:“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新時期高校德育的重要性。”素質教育緊緊把握時代脈博,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應運而生。而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一般來自于初中,年齡較小,如何對于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做好素質教育,是值得每位教師思考的問題。
素質教育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最重要的職責是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的主動精神。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綜合素質的提高才有保障。筆者在五年制護理專業的基礎課《醫學生物學》教學中,作了一些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淺談如下:
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就認識到興趣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強調教學必須使學生“好之”、“樂之”。然而,如何使學生對該門課“好之”“樂之”呢?筆者認為該門課剛開始的“亮相”(緒論)非常重要,其成敗在很大方面左右著學生對該門學科的興趣。一旦學生對該門學科產生了興趣,則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如:在《醫學生物學》的緒論“亮相”時,首先應列舉生動的例子,說明它對醫學的重要性,使學生感到有學習的需要,明確學習此門課程對自己前途的重要性,興趣便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但要使學生保持對這門學科的興趣,還必須注重如何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形像化,可通過理論與臨床結合,或運用多媒體教學等。例如:在講細胞的減數分裂時,可先讓學生看由于染色體異常而引起的各種染色體病的電教,而對于各種染色體病形成的基礎,即生殖細胞的減數分裂,則可制成動態效果的多媒體進行教學,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使學生學起來覺得形象、生動、有趣,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學生自然對課程本身就會產生興趣。此外,還應注意讓學生接納教師,因為學生對教師的喜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對該學科的興趣。學生一旦對該門課程有濃厚的興趣,那么就為其主體性的發揮奠定了扎實的情感基礎。
五年制學生剛剛走出初中,是在傳統教育中長大,各種素質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各種潛能得不到挖掘,思想嚴重地被禁錮,但可悲的是他們深受其害,卻不知其害,仍持著舊觀念,習慣于“填鴨子”式的“滿堂灌”,對時代賦予他們的任務及要求不清楚,根本沒有產生主動地去學習的愿望,甚至認為“我們交錢,老師天經地義就應講授知識,憑什么要我們去學習?”所以,要使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提高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應幫助學生轉變觀念,從思想上掙脫舊習慣的禁錮,明白傳統教育的危害性,明確時代對人材的需求,意識到主動學習的迫切性,形成一股積極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
在傳統教育中,老師主宰一切,過于權威,課堂上氣氛過于嚴肅,學生就像等待喂養的機器,沒有自主權及自由度,根本無法參與課堂學習。因此,必須創設寬松的民主課堂,為學生主體作用發揮提供場所。然而,如何構建師生平等的”民主課堂”呢?首先,教師本身應克服傳統教育造成的心理影響,去除外在的威嚴,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間,用親切和信任的目光及幽默的語言,并善用贊美和鼓勵,將其貫穿整個課堂。因為欣賞和鼓勵,會讓人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產生自信心。有了自信心的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他們往往思維敏捷,表現出敢想、敢說、敢做,更愿意積極主動地通過參與教學活動來表現自己。
要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發揮主體作用,預習非常重要。因為預習的目地是使學生明確下次課的課堂目標,了解其難點、重點,帶著問題來聽課,這樣,大大減少了課堂中學習的被動性。而要做到這樣,簡單布置學習預習,是無法做到的。那么,應該如何做呢?筆者認為:“磨刀不誤砍柴工”,每次下課前至少用15分鐘的時間來布置預習,同時,應特別注意通過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否則,達不到預習的目的。
最后,應強調教師本身首先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時代的要求,轉變教育觀念,明確教師的重要職責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引導學生而非塑造學生,是以“教是為了不教”為終極目標,積極地投入教育事業,使其本身由“要我教”向“我要教”轉化。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自身素質也會相應提高,也會從“要我學”向著“我要學”轉化,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從而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了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