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學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大學時代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刻,它更加要求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局限于讓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科學文化知識,它更多的是要求學生掌握更多的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包括社會交際能力,特別是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這都是一個合格大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對一個人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高校學生來說,他們在學校學習與自己有關的專業技術是必須的,但是健全自己的人格也是必須的,它是學生在社會中得以立足的關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立的基礎。對于我們黨提出的“三個自信”,它是學生參與大學教育過程中所必須被重視的課程,也是教師必須加以明確引導的,這有利于他們更好的走向社會,它可以讓學生在參與社會工作時有更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本文我們就將針對“三個自信”對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有效性作出探討。
大學是一個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但是不得不說,當代大學生由于受到社會的沖擊,他們越來越冷漠,不僅是對于學習越來越漠視,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也極度缺乏,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社會責任感淡化也就成為必然,本文我們就分析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的表現:
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轉型期,根據歷史現象證明每一個歷史階段的轉型都會給人們的價值觀念的確立帶來沖擊,從很早我們國家就開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這不得不說對于促進大學生的就業,還有他們價值觀念的確立是有很大積極作用的。但是,由于經歷了這么多年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過程,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非但沒有取得很大的成效,反而把它很多的缺點暴露出來了,市場經濟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是以人們謀求最大利益出發的,這種利益驅使的機制無疑給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確立帶來了沖擊。再加上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受到家庭百般呵護,使得大部分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承受社會壓力的能力比較弱,這樣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就更加的難以建立,不僅僅受到社會環境影響,家庭環境也是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前社會是一個互聯網盛行的社會,不管是成人還是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受到身邊新媒體的影響,從一方面來說,新媒體的盛行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讓人們可以短時間內對知識有一個全面了解,對外界新聞及時作出反應,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互聯網在發展的同時,人們為了發展經濟利益也給其中融入了一些不良信息,這些不良信息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確立是有沖擊的,大學生身心發展尚不健全,對于不良信息很難進行分辨,這就使得他們受到不良價值觀念的影響,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也就出現困難。
大學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般只考慮學生接受教育的程度,關注點都放在了學生的身上,很少去考慮學生的真正心理需求,也就忽略了對他們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教育工作,這就導致了教學安排一般是按照學校的規定,這樣的教學滿足不了學生,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達不到滿足,對社會責任感培養的工作成效就不太明顯,同時教師給學生講述政治問題與學生的思想實際是不相符合的,他們不能從中體會到社會責任感確立的必要性,當然這樣的課堂一般是為了滿足課程需要,讓學生對于社會責任感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這對于大學生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也表明學校教育成果的不到位。
面對當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匱乏的很多問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各個高等院校,為了加強對大學生“三個自信”教育煞費苦心,他們紛紛采取了相關的對策,而給高等學校學生開展社會責任感教育對于學生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對于未來他們更好的走向社會更是功不可沒,以下就是幾點相關建議:
在這里我們所說的社會責任感,就是指人們按照自己在社會上的角色從而主動去承擔自己應盡的義務,我們可以把它歸納到是人們思想素質的一種體現。我們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大學生必須自覺地承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因此大學生必須首先要好好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大學是我們每個人接觸社會的第一步,教育者必須承擔好自己的角色,從而去給學生進行理想信念的灌輸,受社會風氣的影響,當前大學生利己主義比較嚴重,對集體和社會考慮的很少。同時,當代社會大學生思想受利益主義的驅使,做事情總是在考慮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這是極其不好的社會風氣。因此,高校應該盡可能的把社會責任感培養歸納進理想信念教育體系當中,不斷給學生灌輸“三個自信”理想信念,讓學生能夠時刻堅定不移的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定的方針政策來完善自己的理想信念,從而更好的樹立社會責任感。
經過實踐的檢驗,我們國家最后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來發展我們國家,它是經過了實踐檢驗而指定出來最適合我們國家的制度。因此,當代大學生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艱辛過程,時刻牢記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的偉人精神,同時樹立社會責任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大家都知道,實踐才能讓人們掌握更多的人生真諦,因此,高校必須多給學生安排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到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志愿活動,從而實現把社會責任感教育引入社會實踐的目標當中去,這樣不僅鍛煉了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總體來說,社會志愿活動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積淀,大學生通過參與志愿者活動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產生對社會的責任感。青年志愿者活動的開展是為了通過大學生的努力來讓需要幫助的地區得到幫助。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十六大以來我們國家提出的新世紀新時期我們國家的奮斗目標,它是時代賦予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需要所有青年大學生的共同努力。大學生必須肩負起建設國家的重擔,時刻牢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遠大理想,建立制度自信,從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牢記“三個自信”的信念,才能更好的走向社會。
我們國家貫徹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因此當代大學生應該堅定的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好思想政治理論課,了解國際國內形勢,必須勇敢的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的挑戰。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價值主體性的表現,面對當前國際復雜的形勢,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讓大學生多了解國際國內政治局勢,這樣就能刺激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讓大學生在了解世界整體發展形勢的同時,就能更好的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也帶給他們一定的憂患感,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從被動地位轉為主動,這樣不僅僅可以增強他們的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的能力也可以讓他們更好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就會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這對于他們參與社會工作有一個非常強有力的保障,也是他們走向社會的一個基礎。給他們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讓他們可以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他們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就可以對社會責任感有一個更豐富的了解,通過課堂教學讓他們對“三個自信”有全面的了解,這樣學生在未來步入社會的時候就可以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對他們適應社會的可以說有一個很好的鋪墊,這也是他們樹立社會責任感的奠基之路。在對社會形勢有一個清晰地了解的情況下進行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代大學生就會慢慢具備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寬廣的世界眼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培養大無畏的膽略和氣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做一個有理想、有自信、有志向的大學生。
新時期,對大學生進行“三個自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表現,也是對他們社會責任感的一種培養,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真正成為時代發展的主力軍,才能更好的報效祖國。
[1]佟亞輝;劉秋月,論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文教資料,2010年第35期.
[2]楊菁,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途徑探討,學理論,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