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鐵路工程學校,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我校認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納入《意見》是國家職業教育的戰略導向。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大綱》規定,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是具備某一職業和職業崗位工作所需要的職業基礎知識和技術能力以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中初級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目標要求職業學校的教師,特別是專業教師必須是“雙師型”教師。我校結合學校實際、專業實際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與學校內涵發展有機結合,納入學校發展規劃和教師培訓計劃。我校通過教師技能比武大賽、信息化大賽、現場演練等多種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在黑板上“做工”,教室里實踐,只會說不會做的落后局面。
幾年來,在學校多方努力下,“雙師型”教師比例、結構趨于合理,并已初具規模。據不完全統計,“雙師型”教師比例已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0%以上;教學一線“雙師型”教師比例已占70%以上;“雙師型”教師從業資格80%以上為中高級;“雙師型”教師專業對口率接近100%。目前,“雙師型”教師已是我們職業教育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然而與其它地方一樣,我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快速發展也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題困擾。第一,“雙師型”教師證出多門,標準不一。在認定過程中,個別部門基本是走過場擺樣子,導致“雙師型”教師證書水份高信譽低?!半p師型”教師是指既具有講師級以上教師職稱,又具有職業院校某專業類別中級以上相應從業資格的教師。可調查卻發現許多持證“雙師”根本不具備職業實踐能力和技術能力。第二,標準降低導致對“雙師型”教師認識出現偏坡。理想的“雙師”型教師建設目標應該是教師具有全面的職業素質,既能從事專業理論課或文化課教學,又能從事技能訓練教學和指導(即教師加師傅型教師),同時還應具備與專業能力相應的科學和技術研究能力。可見,作為職業學校的“雙師型”教師其門坎是高而不是低。第三,政策措施乏力導致教師積極性不高。本來“雙師型”教師的建設主體是職業學校在編教師,可是教師在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特別是職業實踐能力方面卻缺乏動力。“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十年有余,至今在政策層面出臺激勵措施的做法仍為鮮見。在這個問題上,學校作為用人單位具有積極性,但出臺內部政策又受到諸方面的制約和限制,也是無可奈何。第四,遴選人才的作法導致學校用人上難以自主?!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涉及教師來源結構、培養培訓、職務資格、兼職聘用、管理機制等一系列問題,需政府層面統籌研究拿出配套措施,這些問題雖不可一蹴而就,也是亟待解決。而目前我市職業學校亟需解決的問題是“雙師型”教師的來源問題,也是迫在眉捷的問題。職校教師有兩個途徑,一是社會招考(主要是大學畢業生)來職業學校教師招考,二是學校根據需要自聘的兼職教師。二者皆陷校方于兩難境地。社會招考往往是學校想用的“技能型”、“實踐型”專業人才很難通過通用科目考試,而擅長考試的大學近期畢業生考進來又在實踐教學中派不上用場。學校聘用兼職教師受到政府各部門的諸多限制屬基本不可能,即使可能工資待遇問題又得違紀違規操作。這是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補充機制上的瓶徑。瓶徑不破難以實現“雙師型”教師補充機制的良性循環。
建議政府部門放棄強制性增長的指標,讓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制定“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規劃和計劃,有的放矢地開展建設工作。面對職業學校進一步發展的困境,學校已有共識,即“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水準決定著學校的未來。相信學校會把這樣事情辦好。政府的責任是引導、協助、督促。
根據國務院通知精神,學校施行績效工資勢在必行,未雨綢繆要事先設計政策,在崗位津貼、技術津貼、課時標準、晉級職稱等方面向“雙師型”教師傾斜,讓教師們看到前途和希望,從而調動廣大教師勤學苦練向“雙師型”教師發展的積極性。教師的積極性是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走向實效的根本,只有抓住這個根本,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規劃、計劃才能很好實現。
以往職業學校的發展是低水平的,已滿足不了信息化條件下社會對勞動者綜合素質的要求,學校有變革提升的強烈愿望。而目前的人事、財政體制和所施行的政策對學校選取任用“雙師型”教學人才限制很多。在沒有新的政策出臺前,有關部門應適度放開政策限制,靈活對待職業學校用人選擇、資金使用等方面的約束。教師的招考過程中更多的尊重用人學校的意見,在考試內容的設計上增加實踐項目,在報考條件上要求實踐履歷等。在資金方面允許學校創收用于課時津貼并向“雙師型”教師傾斜。
針對我?!半p師型”教師現狀,應加大“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力度,把社會培訓資源與優質學校資源有效整合,利用一段時間,最好是假期,開展大規模的培訓活動。從而普遍提高職校各專業“雙師型”教師的技能水平。同時號召學校在有條件的專業開展校本培訓活動,以求自我發展。
建議職業師范院校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為基層職業學校培養更多更好更實用的“雙師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