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君
摘 要:“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當然大學生的素養如何,關系到我們國家、民族的未來發展,所以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本文結合實際案例,從思想素養、品德素養、文化素養、身心素養等幾個方面對當代大學生素養的形成與提高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素養;心理健康;意志力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總是會聽到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直接的評價和看法,這其實就是指他(她)的素養怎樣。可見素養對一個人的發展或者交際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因此,筆者在此探討了當代大學生的素養問題,希望能為培養當代大學生的良好素質提供建議。
一、什么是素養?
素養,在字典上的釋義是指:“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一種道德修養。”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等各個方面。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在很早以前就有關于素養的記載和描述——《漢書·李尋傳》中就曾說:“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而宋代的大詩人陸游也曾云:“氣不素養,臨事惶遽。”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一個人的素養也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重視,它的含義也有了延伸。如今說一個人的素養,則是指思想政治素養、品德素養、文化素養、業務素養、身心素養等各個方面的綜合。
二、當代大學生的素養在各個方面的表現
眾所周知,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時代,更是人才素質競爭的時代。那么新形勢下的大學生的素養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政治思想素養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首先要培養的就是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科學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并且努力使自己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想要實現這些目標,我們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在大學里不能虛度光陰無所事事,不應對自己的學習有得過且過的想法。同時我們應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在學業上和人際交往中遇到困難時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如咨詢老師,與同學或者學姐學長積極交流等,而不是畏畏縮縮,猶豫不前。
2.良好的品德素養
我們大學生所處的環境可分為三大領域,即公共生活、家庭生活和以后的職業生活,而與之相對應的,我們要培養的良好的品德素質包括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這三個方面。社會公德所倡導的文明禮貌、助人為樂、遵紀守法等是我們大學生為人處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家庭美德所倡導的,則大部分是中華民族流傳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如孝順父母、尊重師長、尊老愛幼等。作為未來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大學生,不僅要繼續發揚這些傳統美德,更要將其付諸實際行動,從而讓它們入心入腦。職業道德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要素,學不同的專業,以后從事不同的職業,就應當遵從各個行業的職業道德。如醫生的職業道德是救死扶傷;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會計的職業道德則是廉潔自律,誠實守信,堅持準則,等等。只有嚴格遵守的職業道德,我們才能確保未來職業活動的有序進行,才能將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3.文化素養
首先,大學生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大學生是高級專業人才的預備隊員,是未來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承人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開拓者,因此,要想在所學知識方面有較高的成就,我們就必須精通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與此同時,大學生應該廣泛涉獵各種人文知識,主動獲取和運用知識信息,積極開展實踐學習,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處事能力和協作能力,發掘自己的領導能力和決策能力。其次,大學生也要接受良好的人文教育,從而培養自己良好的審美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最后,形成專而深、寬口徑的綜合性文化素養。
4.身心素養
大學生要想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和身體素質,首要條件就是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所謂心理健康是一種內部心理和外部行為的和諧、協調,并適應社會準則和職業要求的良性狀態。主要包括活潑外向、熱忱和藹、幽默詼諧、平易近人的個性;勇往直前、堅忍不拔的堅定意志;積極樂觀、熱愛生活、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能力、自我調節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
三、在大學里,我們應如何培養自己的素養
大學生素養的培養可以通過身邊的許多事來進行。比如,在說話這方面,和同學相處甚至和前輩、老師交流時,會說話,會讓大學生活少走不少彎路。而具體來說,會說話的前提就是會區分“有用的話”和“無用的話”。有用的話,就是說了后會產生價值,比如合理的建議,真誠的贊美,明確的回答。沒用的話,是指說了后不但不會產生價值,還往往會產生負面效果。如抱怨的話大多都是沒用的話,還包括對別人的調侃,吹牛皮等。要想明白有用和沒用的話之間的區別,就要把自己要說的話先過過腦子,當然,過腦子要問自己幾個問題——需要說嗎?這樣說對嗎?對方會是什么反應?且能經常反思自己說過的話。如此堅持,就能掌握一定的說話技巧。有了說話的技巧,那么自身的素養自然而然也就會大大提高。說話的藝術,是做人的基本前提,不管花費多大的精力與代價去鍛煉都是值得的。少說話,會說話,人生道路會順暢太多。
又比如,在學校里用餐,學生用餐的餐具都是不需要自帶的,都是由學校食堂提供。吃完飯后,每個學生都會很自覺地將自己的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甚至把裝飯菜和裝湯的碗都分類放好。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這卻也是反映一個人素養的例證,而這個道理其實大家都懂:“因為大家都覺得把碗送過去分類放好不過是我們的舉手之勞而已,但這樣做卻能極大地方便那些工作人員,讓他們不那么累,何樂而不為呢?”這其實就是一個人素養的體現,它體現在生活中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中,而恰恰是這些小事中所表現出的素養,就會決定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
大學生的素養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我們加以重視并積極培育自身的素質,只要我們都有意識地培養我們的素養,我們的祖國、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參考文獻:
[1]張 梅,王一伊,楊海波.進入信息社會的通行證——談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9(21):88-90.
[2]張 茹.試談大學生信息素養之養成[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2):64-66.
[3]劉興亞.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與對策[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09,18(3):122-124.
[4]楊 峻,王根順.試論素質教育與大學生素質結構和培養[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2):46-53.
[5]李澤彧.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特點及其實施之我見[J].高等教育研究,1998(5):55-58.
[6]韓俊彥,王立民.大學生素質測評體系研究[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3,15(3):132-135.
[7]楊永林.淺談學生素質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1):32-33.
[8]甘 霖.論大學生素質拓展與青年人力資源開發[J].中國青年研究,2003(3).
[9]楊 峻,王根順.試論素質教育與大學生素質結構和培養[J].蘭州大學學報,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