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海,林婭軍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2)
?
淺談跆拳道及其在我國的發展狀況
李龍海,林婭軍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2)

林婭軍(1990-),女,漢,江西上饒人,碩士研究生,江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為運動生理生化。
摘要:筆者通過對國跆拳道的起源、發展及特點的相關研究,淺談跆拳道運動在我國的發展狀況。
關鍵詞:跆拳道;起源;特點;發展
1跆拳道的起源和特點
跆拳道起源于朝鮮半島的一項民間技擊術,在當地稱為“花郎道”。在1955年,韓國的崔漲熙將軍創造了“跆拳道”一詞,在韓國被稱作是“國術”,跟中華武術一樣受到廣大群眾喜愛。它是在一塊長寬為(10×10)m的道墊上雙方近距離的一項對抗項目,利用靈活的腿法快速擊打對方的有效得分部位,以比分高低戰勝對手。它本身蘊含著一種頑強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境界,并包含著強烈的愛國熱情和獻身理念。韓國武術界代表和軍政界領袖組成的特別委員會正式將這一“國術”定為跆拳道。跆拳道主要由品勢、搏擊、擊破、特技、跆拳舞等部分組成,在禮儀的約束下練就拳腳并用的一項武技。它很注重禮儀中的文化,禮儀是跆拳道基本精神的具體體現,是跆拳道運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訓練或比賽前雙方都必須向對方敬禮,做到“以禮始,以禮終”的尚武精神,這種內心持著向對方表示敬意和學習的心理自誕生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實戰比賽中非常注重實戰的技巧,腿法的靈活運用,以快速擊打對方為目的,在腿法為主基礎上利用手部技術進行隔擋和防御。它是一項實用性強,同時具有防身自衛和強身健體的一項競技項目。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門派眾多,每一個派別的練習都不一樣,群眾學習比較枯燥,且動作難度大,套路練習復雜多變,沒有統一的規范,在世界推廣起來相對困難。而跆拳道技術動作有統一規范,每一個級別學習不同的腿法和手部技術動作,學員學到一定程度可進行完善的晉級考試,這相對來說更會推動學習者的興趣。在練習之中動作較為簡單,負荷強度較小,觀賞性高,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2跆拳道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韓國擺脫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跆拳道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道場(道館)在各地誕生,吸引了許多青少年前來道場習武。韓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取得突飛變化時,韓國的傳統格斗術開始興起。隨著民族文化和社會的發展,跆拳道學者和專家為了繼承發展傳統格斗術,確定了跆拳道的運動體系,逐漸把跆拳道運動項目走向了科學化,體系化,民族化進程。
1966年3月22日,由韓國,德國,美國,意大利,土耳其,埃及,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組成的9個協會在漢城正式成立了國際跆拳道聯盟(ITF),跆拳道正式進入了國際性機構。韓國統一了跆拳道派系,國技院的成立完善了跆拳道的技術理論統一,使競賽規則,裁判方法及經營理念更加科學。這時跆拳道不只以武藝為主,還注重競技層面。在1973年舉辦了第一屆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并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聯盟(WTF),1980年世界跆拳道聯盟得到了國際奧委會(IOC)的承認,在1988年韓國漢城舉辦的奧運會,跆拳道成為表演項目。1986年起,跆拳道被列入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88年、1992年兩次列入奧運會表演項目,2000年列為悉尼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成立于1973年的世界跆拳道聯盟(WTF)目前已經擁有160多個會員國。跆拳道運動不僅活躍在世界比賽舞臺上,在大眾化體育運動中也異常活躍。迄今為止,全世界已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8000萬人練習跆拳道。可以說跆拳道運動風靡世界,跆拳道運動已經走向國際化階段。
現代的跆拳道是以“館”為中心發展起來的。李原國在1944年的漢城靈新學校的體育館第一次創立了青濤館,擺脫日本帝國統治后,繼續創立了四個“館”:昌武館、松武館、練武館、武德館。跆拳道的人士把以上五“館”稱為基干道場(母體館)。在1978年8月5日成功舉辦了跆拳道總館理事會,把各“館”合并,通過行政權的單一化,使跆拳道加速發展和普及,同時為國技院升段考試和競賽方面發展奠定跆拳道走向國際化作為基礎。跆拳道運動走向中國已成為必然趨勢。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體育健身倍受重視。迄今為止,我國跆拳道運動選手已獲五塊奧運會金牌,這推動了貽拳道在中國的發展。在此環境下,近年來社會健身俱樂部應運而生,零散的俱樂部式跆拳道在這種形式下發展起來。隨著跆拳道項目在世界競賽舞臺的出色表現,跆拳道的大眾板塊也步入了繁榮階段,大大小小的跆拳道場館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出現,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將近4000家規模跆拳道館,超過2500萬人在練習跆拳道。僅僅北京、西安和杭州注冊的跆拳道館就有500多家,江西省也有近500家跆拳道館,可見,跆拳道運動在我國已快速發展。一方面跆拳道館在促進跆拳道運動發展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跆拳道館經營也凸顯出許多問題。如:跆拳道館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練員學歷不高、后勤服務不到位等等。
鄭義在《我國跆拳道發展研究》中指出大眾跆拳道引進中國比較晚,跆拳道協會剛步入正軌,在賽事組織上慢慢走向成熟,應尋求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路拳道館的硬件設施較差,道館普遍存在場地整體面積小、器材匾乏、場地的材料多以木質地板或者地後為主,不符合運動。生產跆拳道相關產品的企業往往規模小、成本高,普遍缺乏現代體育產品經營理念,導致其產品質量不高,價格不菲。在競技跆拳道方面男女發展失衡,后備力量不足;個項競技突出,整體實力欠缺;過分商業操作,缺乏自主創新。
閆偉的《江西南昌市跆拳道俱樂部學員參與行為與滿意度調查研究》中指出跆拳道俱樂部選址應靠近小學或男孩比較多的小區,并針對性地規劃課程,爭取以最少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俱樂部經營者應提高學員對本俱樂部的滿意度,解決學員因晉級考核帶來的困難;經營者應考慮顧客群的變化,要有充分的市場調研,掌握跆拳道消費者愛好,避免學員流失,同時要重視教練員的培養,提高教練員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我國跆拳道發展研究.北京體育大學,2013.
[2]閆偉. 江西南昌市跆拳道俱樂部學員參與行為與滿意度調查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10.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250-01
作者簡介:李龍海(1986-),男,漢族,江西吉安人,碩士研究生,江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為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