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信陽農林學院思政教學部 河南信陽 464000)
新常態下高校工會工作創新和發展研究
王曉明(信陽農林學院思政教學部 河南信陽 464000)
高校工會組織為黨與群眾溝通的紐帶,其各項工作必須以服務高校發展為目的,圍繞高校中心任務展開。新常態下,高校工會的職責出現了巨大轉變,這要求高校工會工作則和教育工作者重新定位工作橘色以及解決相關問題。深入研究和創新高校工會的工作機制,有利于高校工會的長期健康發展,意義顯著。
高校工會工作;變化;定位;路徑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9.033
高校工會屬于高校群眾組織,代表廣大教職工根本利益,推動高校工會工作創新和完善有利于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有利于集聚力量共同創造安定的學習工作氛圍和和諧美好的高校校園環境。目前,高校工會工作面臨著困境,工作內容和工作模式欠缺創新,嚴重阻礙了工會自身功能的實現,因此工會工作的創新發展問題是高校工會亟待解決的難題。
隨著高校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工會“維護、教育、參與、監督”四項基本職能的形式和內涵都出現了顯著變化,具體變化如下:
1.工會工作的領域進一步拓寬
一是繼續將全體教職工作為服務群體,同時面對新形勢,高校工作的工作范圍需進一步拓寬,將學校所有從事服務的工作群體作為服務對象,將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和幫助、關心以及解決他們工作生活中的難題作為工作內容;高校工會應該重視困難學生群體,通過開展多樣化的助學活動幫助他們解決學費和生活上的困難,使他們可以順利完成學業。二是管理職工代表大會日常工作的工會組織,應該將推動高校民主政治建設為己任,繼續推動教代會制度和校務公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三是高校工會應該始終圍繞高校中心任務展開,將服務學校發展為目的,致力于成為學校改革和發展的保障力量,始終在工會工作中強調這一重任。新常態下,高校工會的工作內容有了新的變化,工作領域得到極大拓寬,其工作影響力也明顯增強。
2.工會工作的層次進一步提升
首先,工會服務理念應該從傳統的教職工生活問題服務發展成為教職工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務。工會應該努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建設活動,重視教職工的師德教育;應該努力為教職工開辟諸多業務發展通道,重視廣大教職工業務能力的提高,如開展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體育運動會、教師組體育競技比賽能,幫助廣大教職工提升自身能力和業務水平。二權益維護方面,努力建立強大的維權意識,致力于在經濟、政治和精神文化方面維護教職工的利益。三是努力提高民主政治建設水平。始終堅持改革和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同時在閉會期間進一步增強教職工參與民主建設的積極性。各高校都正在積極探索和實踐,組織教職工代表開展監督和巡視工作,顯著提高了教代會的民主參與水平。四是面對新新常態,高校工會需要將強捻人才服務作為工作重點。比如組織開展“關愛教師,服務人才”活動,成立相關工作委員會,開展青年教師專訪、規范工作流程以及開展形式多樣的休閑聯誼活動等,顯著提高了青年教師的工作創造性和積極性,側面推動了學院的建設和發展。
3.工會工作的要求進一步提高
在高校,對于工會組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對于工會工作,黨政部門提出更高要求,首先就是要全面認識工會工作,將工會、教代會發揮的監督與管理職能納入到高校辦學體制與方針當中,形成一套完整的辦學原則,即黨委領導、校長負責以及民主管理,全面增強和改進對工會的領導。第二,對于工會工作,教職工也抱有更高的期望,在當前形勢之下,教職工對于自身的主體地位以及民主意識不斷增強,使得他們希望可以通過教代會、工會解決或反映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維護自身權益。第三,在當前形勢下,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的任務,而這些任務也對工會組織以及工會干部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唯有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才可以不斷完成新形勢下交代的新任務。所以說,工會組織以及工會干部必須逐步強化大局意識、創新能力、奉獻與實干精神。
現在,高等院校都依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方針:“民主法治;安定有序;公平公正;充滿活力;誠信友愛;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開展工作:而工會作為聯絡領導與教師的重要橋梁,就必須對自身工作進行準確定位,扮演合適的角色,加快高校和諧、健康、穩定發展。當前形勢,工會在定位自身角色上表現為下列幾方面:
1.黨群和諧關系的架構者
打造和諧校園,加快高校發展,并為學校的建設工作提供保障,這一系列動作都要求有效協調高校各個利益方,全面調動高校具備的師資力量,通過集合教育資源,發揮整體優勢,在定位自身角色上,工會首先要考慮自身一項職能就是在高校黨委與廣大教職工之間建立和諧關系。通過各種宣傳媒介,建立健全溝通平臺,通過組織茶話會、座談會、民主生活會等形式,廣泛采納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及時有效的進行匯總整理,在調研過程中加大學校政策發展的宣傳力度,如此可以促使學校所有師生的力量和智慧更加凝聚,促使學校更好的實施各項改革措施。
2.教師民主權益的維護者
學校改革發展進程中,因為利益格局發生變化,所以難免會觸及一些教職工的利益,此時工會的維護職能就要求工會及時了解教職工的利益訴求與思想脈搏,從而妥善處理矛盾與沖突。“以學校教代會為平臺,充分發揮教代會的功能”[1],最終以雙贏的方式找出維護教職工自身權益的有效方式,鼓勵教職工通過正確渠道、使用正確方法進行維權,從而理性、準確表達自身訴求,在教師隊伍中發揮積極作用,為打造和諧校園發揮自身力量。
3.繽紛業余活動的組織者
組織教職工文體活動,高校工會致力于教職工文化生活更加豐富,認真組織每一場活動,提高教職工的精神境界,促進教師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不僅可以促使教師更積極的投身入工作當中,換屆工作壓力,還可以使得教職工更加團結協作,彼此產生一種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如此促使學校更好更快的發展。
4.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者
在高校中,工會的一項基本職責就是為教職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引路者,工會應當在學校開展的改革活動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宣傳改革政策、發展方針,協助學校黨政部門更好地開展工作;并且在日常管理中,也要大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教職工在學校的主體地位,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在建設師德師風工作中開展思政政治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育和造就高素質的教職工隊伍”[2],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使廣大教職工懷有尊崗愛業之心;在建設校園文化工作中也要積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校園文化,加快構建和諧校園的步伐。
1.加強和改進高校黨委對工會的組織領導機制
第一,健全政策體系。加強高校黨委對于工會工作的推進,將工會管理作為黨委會議的議題進行討論,并提出加強與改進意見,同時還要督促各個部門將工作落到實處。第二,完善領導架構。當前,阻礙工會工作無法深入、全面開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領導的規格不夠高,且欠缺相應的力量。在具體工作中,黨委應當從全局出發,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黨委副書記分管工會,主抓黨群工作;黨委統戰部或宣傳部協助分管工會的工作;常務副校長、黨委委員則負責聯絡工會各項工作。第三,延伸組織覆蓋。在具體工作中,高校也要在黨建工作中引入基層工會建設,利用黨建推動工建、聯席會議等機制,全面建設基層工會,將工會組織以及工會工作覆蓋整個校園,在基層工作中明確“有陣地、有場所、有機制、有人員”,保證高校工會在管理中發揮群眾優勢。
2.加強和改進高校行政與工會的緊密對接機制
第一,加快協調機制的完善工作。在具體工作中,應當在高校行政部門與工會之間構建完善的聯席會議制度。只要與工會工作有關系的重要問題,則工會領導都要參加會議。第二,在不同部門之間構建完善的對接機制,針對工會各項工作,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實現有效的對接機制,就工會中重要的活動、工程項目、事項開展聯合行動。通過構建聯動機制,有利于工會發揮自身職能。舉例來說,若教職工之間產生糾紛或矛盾,或者是他們權益被侵害,此時,單單依靠工會根本不可能妥善化解和協調。因此,就要婦聯、團委等各個部門共同協作,通過聯席會議一同商討,構建完善的問題解決機制,最終完美解決這類事件。第三,構建財力保障機制。對于工會的經費,應當構建完善的增長機制,編制年度預算過程中,應當全面分析工會工作的基礎性、特殊性以及應急性,增強資金投入。特別是要明確對于專項資金的投入,當工會要開展一些重要的活動,則專項資金必須準備到位。在具體工作時,高校的工會組織可以在慈善資金會等公益組織的幫助下籌措資金,從而使教職工可以獲得政策提供的扶助。
3.加強和改進高校大局與工會的良性互動機制
在高校,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責就是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為大局服務,替廣大教職工謀取福利,促進黨政部門開展工作,保護教職工合法權益,推動工會不斷開展新工作。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以高校工作為核心提供服務,全面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與創造力,增強教職工綜合素質。提倡良好的工作作風,遴選典型人物,樹立崇尚勞動、積極創造的工作作風,營造熱愛勞動、專心工作的工作氛圍。第二,推動文化建設工作。對教職工進行道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積極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加強教職工之間的工作交流,并通過開展活動,提升教職工的忠誠度,擴大工會影響力。第三,妥善解決教職工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為生活困難的教職工提供扶助。高校工會應當增強工作的深入性與廣泛性,深入群眾,了解教職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構建有效的解決機制,通過實施創業扶持、走訪慰問等方法,解決教職工子女難以就醫、上學困難等問題,全心全意為教職工提供服務,使教職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注釋:
[1]馬曉紅.和諧社會視界高校工會的定位及職能[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1):54-56.
[2]閆蕾.高校工會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中的作用[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3(1):67-69.
[1]李海兆.新形勢下高校工會創新工作體制研究[J].淮南 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
[2]王夢穎.新形勢下高校工會工作的創新途徑探索[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1).
[3]陳輝玲.創新高校工會管理的路徑探析[J].山東工會論壇,2014(10).
[4]張君維.關于加強高職院校工會工作的思考[J].中國職工教育,2013(08).
王曉明(1982--)女,漢族,河南省光山縣人,研究生學歷,信陽農林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是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