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蘭州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甘肅蘭州 730000;敦煌研究院 甘肅敦煌 73600)
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項目管理
宋明1,2(1蘭州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甘肅蘭州 730000;2敦煌研究院 甘肅敦煌 736200)
現代項目管理理論已成功地應用于各行各業,為社會創造了巨大效益。文化遺產地保護項目實施過程中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不同文化遺產地之間的保護對象、保護內容和保護方式千差萬別,保護方法的通用性較少,具有強烈的獨特性;文化遺產地保護項目要求跨學科、多部門的合作,需要集成資源,并有大型化、群組化的發展趨向。這些特點決定了應用工程項目管理理論對文化遺產地保護項目進行全程科學化管理的必要性。敦煌莫高窟保護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對其進行項目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提出了一些關于敦煌莫高窟遺址保護工程管理方面的見解,其目的在于通過對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項目管理的分析研究,歸納技術要點,提煉其中的一些成功措施,總結經驗,推廣文化遺產地保護利用工程風險管理和質量管理思想,為今后文化遺產地保護利用工程的實施提供一個典型的參考案例。
文化遺產地保護;項目管理;敦煌莫高窟遺址;全面質量管理;風險管理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9.113
敦煌莫高窟是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產,其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并以其卓著的宗教、歷史和文化魅力吸引大批的海內外游客、藝術家、學者到莫高窟參觀、臨摹和從事研究。由于莫高窟極其珍貴的歷史、藝術、科技價值,196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我國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地[1-2]。
保護莫高窟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是敦煌研究院承擔的主要職責。由于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具有無窮無盡的文化資源,長久不衰的研究價值,敦煌莫高窟在學術研究、文化創新、愛國主義教育、以及促進甘肅乃至西北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莫高窟已成為甘肅旅游業的龍頭。自上世紀70年代末開放以來,莫高窟共接待了國內外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游客600多萬人次,向國內外觀眾展示和傳播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藝術,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杰出成就,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為地方和國家做出了積極貢獻[3]。
然而,越來越脆弱的文化遺產使得遺產保護與開放利用之間的矛盾逐漸尖銳化。多年的保護研究工作發現,莫高窟文物保存安全受到風沙、水氣和可溶鹽、地質災害、游客等多種風險因素影響和威脅,壁畫和彩塑本體存在的許多病害往往是多種風險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長期危害石窟環境和壁畫的長久保存,其中又以游客大量進入洞窟,造成洞窟內微環境劇烈變化,窟內濕度、溫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對洞窟壁畫造成的影響最為嚴重。以2013年為例,莫高窟全年接待游客70余萬人次,其中10月3日一天接待游客超過2萬人次,成為莫高窟開放以來參觀人數最多的一天,2015年參觀人數更是突破百萬人次大關,可是莫高窟接待能力僅僅只有3000人次/天,已經遠遠超出了其正常的參觀接待能力,如此多的游客,對洞窟保護帶來的壓力不言而喻[4-7]。
多年來,國家為敦煌莫高窟文物保護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起到了良好作用,但從客觀上來講,傳統的方式、方法已不能滿足文物保護利用的實際需要。為此,敦煌研究院針對莫高窟文物本體保護亟待解決的問題,積極申請相關保護項目 。
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期間,時任全國政協委員、敦煌研究院樊錦詩院長聯合其他25位政協委員提出了關于建設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的提案(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提案第1412號),建議在游客數量快速增多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保護好這一世界文化遺產,有效的對策是建設數字化保護利用功能的基礎設施[8-11]。該提案受到了全國政協領導的高度重視,賈慶林主席、王忠禹副主席分別作了重要批示。2003年8月,政協全國委員會提案委員會組成調查組,赴莫高窟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后提出了“關于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調研報告”。“報告”認為,建設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項目的設想,從中國國情出發,借鑒國外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先進經驗,不僅是從根本上解決敦煌莫高窟保護與開發的有效措施,而且對于全國解決類似問題具有先導和示范作用。在該“報告”報送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后,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前國務委員陳至立等領導在“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莫高窟的保護應予重視,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為此,敦煌研究院委托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編制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項目建議書,對該項目進行初步可行性研究,開展工程前期工作。在國家發改委和甘肅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項目前期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制定了《敦煌莫高窟保護總體規劃》,完成了數字展示技術驗證、環境評估以及莫高窟保護與利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工作。經過近4年的前期準備,該項目于在2007年12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游客服務設施、崖體加固及棧道改造工程、風沙危害綜合防護工程及安全防范系統等四個子項目。
新建游客服務設施(即游客中心)于2010年4月開工建設,地處314省道南側,太陽村酒店東側500m處,平面尺寸約為94×200m,建筑面積1.18?104m2,占地面積約10?104m2,由設計大師崔愷院士擔綱總設計,建筑大部分為一層,辦公為二層,包括游客接待大廳、球幕影院、數字影院、貴賓接待廳、購物、餐飲、辦公及設備用房等。

圖1 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鳥瞰圖

圖2 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區位圖

圖3 風沙防護工程完成效果圖
2013年1月18日,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子項目崖體加固及棧道改造工程、風沙防護工程、安防工程等項目順利通過了由甘肅省文物局組織的專家驗收,目前上述項目正在為莫高窟的有效保護發揮著重要作用。
敦煌莫高窟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也是綜合性的。不同的問題需要采取不同的對策才能加以解決。雖然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項目中的各個子項目在空間上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每個子項目都具有文物保護和利用的雙重作用,各子項目之間在文物保護與利用上也是相互聯系的。因此,在整體項目管理上既有共性措施,各子項目又有其自身特有的管理措施。
1.整體項目的管理措施
(1)成立項目管理機構,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
在項目得到國家發改委批復立項之后,報甘肅省文物局同意,于2008年1月,成立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領導小組,負責該項目的組織實施。
工程指揮部下設工程辦公室、財務部、工程部及管理部四個部門,并制定了各部門工作職責。工程部成立了保護利用設施項目部、崖體與棧道工程項目部、風沙防護工程項目部、安防工程項目部等部門,具體負責各項目的實施。
為了加強內部廉政建設,遵守財務紀律,自覺接受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審計監督,確保項目安全、有序的開展,監督組制定了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工作人員廉潔守則。
以項目法人為組長的工程領導小組,具體領導工程項目實施,研究審定工程項目總體方案,審批項目年度計劃及資金計劃,審批項目管理總體實施方案,不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協調項目建設中發生的重大問題。工程指揮部全面負責該工程項目的組織管理工作,在工程領導小組授權的范圍內通過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合同措施、經濟措施對項目實施質量、進度、費用控制,實現項目建設目標。
(2)成立安全領導小組,加強工程項目安全管理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始終把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按照甘肅省重點建設項目安全管理要求,成立了以院黨委書記、項目監督組為組長的安全領導小組,統籌管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安全工作,并具體落實了各個項目的安全責任人及崗位職責。
(3)聘用項目管理公司,進行全方位、專業化管理
在工程前期立項和設計階段,在引入項目管理公司參與工程項目管理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收到了良好效果,積累了一定的項目管理經驗。為了切實加強管理,確保工程順利實施,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項目施工階段的管理單位,繼續對本項目的建設工程進行管理與服務。
(4)嚴格落實招投標制,確保工程實施公開、公平、公正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依照工程招投標制要求,對所有項目實行公開招投標,優先選擇質量和價格均具有優勢的企業作為中標單位,確保了工程實施的合法性。
(5)聘請項目法律顧問,防范各類法律風險
為了防范各類法律風險和經濟風險,聘請律師事務所為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法律顧問。在招投標、合同審查及經濟糾紛等各個環節中發揮了很好作用。
(6)啟動工程財務監督審計機制,確保款項合法用途
按照國家現金管理辦法及保護利用工程財務審批支付結算辦法的規定,嚴格工程資金管理,做到不擠占、不挪用工程資金,保證工程施工順利進行。
同時,經省文物局報請省審計廳同意,將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項目納入國家審計范圍,確保款項合理、合法的用途。

表1 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財務審批單 編號:
(7)制定合同會簽流程,落實合同管理制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依照合同會簽規范,在法律顧問把關下簽訂工程相關合同,落實合同管理制,確保了工程合同規范、有序的管理。

表2 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合同會簽表 編號:
(8)擇優選定工程監理公司,落實工程監理制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依照工程監理制要求,公開招標后,擇優選定專業工程監理公司,協助我方進行工程管理和質量監督工作。
(9)委托專業造價咨詢機構,對項目投資進行全過程控制
在工程建設期間,委托專業造價咨詢機構中國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造價咨詢中心對工程結算進行初步審核,為后續省審計廳對項目的專項審計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通過采取上述管理措施,確保了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嚴格按照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監理制的要求,安全、高效、有序、順利的實施。[12]
在各子項目實施過程中,崖體加固工程的管理措施,在莫高窟本體保護中具有代表性,現作為其中一例闡述如下:
2.崖體加固工程的管理措施
崖體加固工程是保護利用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崖體是否穩定關系到石窟文物的安全,作為石窟精美壁畫和塑像的重要載體,崖體的加固對于石窟內文物的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工程管理方的敦煌研究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確保了工程的順利實施[13]。
(1)高度重視該項工作的開展
考慮到崖體保護加固工程對于莫高窟精美壁畫和彩塑長久保存的重要意義,由長期從事遺址保護與加固的年輕專家王旭東研究員負責,經驗豐富的李最雄研究員作為顧問,組織了一個科研小組來負責此項工作的開展。由于對該項工作的極為重視,才使得這一項目得以順利、成功的開展。
(2)極為重視科技研發對加固工程的引領和支撐
巖土質文物雖在我國開展時間較長,但一些技術仍然處于發展階段,還處于逐步摸索和提高的過程中。為此,聯合多年合作伙伴蘭州大學,共同開展巖體加固的勘察和設計工作。在勘察設計中,大量先進的試驗和勘探手段得以應用,如近景攝影、全自動氣象站、探地雷達、離子色譜等較為先進的探查手段,確保了能夠較為深入的查明崖體所存在的問題,做到有針對性的設計。
(3)加強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前期試驗
由于文物保護工程的特殊性,往往處于不同環境的遺址加固,所采取的技術措施也有所區別,前期試驗至關重要。保護所的年輕骨干、施工單位的技術骨干聯合設計方,共同討論和研討具體的室內測試和現場試驗方案。這一過程不但明確和細化了具體工程措施的施工工藝和注意事項,同時也使施工方能夠較好領會和理解設計意圖,達到較為滿意的設計效果。
(4)加固過程中采用信息化設計
限于勘察經費和時間,在工程勘察過程中往往都不會搭架,這就會導致崖體較高部位無法進行詳細的勘察。因此,工程實施過程中,要求采用信息化設計,即對原來不是很清楚的部位,搭好施工腳手架后,管理方會同設計方一起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深化設計,確保了工程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組織施工單位增強施工過程中的科技含量,確保施工效果
由于管理方均為石窟崖體加固方面的研究人員,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加強了對施工單位對先進工法和手段的引入,如加固過程中的預支護、預加固、加固過程中的變形監測、施工前后的變形監測,通過數值模擬來驗證和判斷加固效果等。這些措施不但較為有效的保證了施工效果,而且使得保護加固技術得到了完善和提高。
(6)尋求高水平平臺的技術支撐
為使工程順利進展,管理方促使施工方在施工過程中聯合國家古代壁畫與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對其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進行技術授權和技術服務,幫助解決施工中的一些難題,這不僅為研究人員找到急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也使得保護工程的科技含量全面提升。
(7)嚴格要求施工企業
由于莫高窟屬于世界文化遺產,在施工過程中,洞窟也沒有全部關閉。因此,為較好的保持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形象,管理方會同監理方,不但嚴格要求工程施工質量,也對施工企業的施工人員形象、施工場地的整潔方面從嚴要求,每天的施工垃圾必須當天清理出場、場地必須保持干凈整潔、垃圾和工具不能隨意拋擲等。
1.游客服務設施土建工程概算調整[14]
作為核心子項目,游客服務設施工程主要功能包括游客接待大廳、球幕影院、數字影院、數字展陳廳、購物區、辦公用房、餐飲等。該項目于2010年4月開工建設,2011年11月8日主體結構封頂,在此建設過程中,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及行業主管部門多次蒞臨施工現場指導工作并提出寶貴意見。由于該工程設計新穎、造型獨特,整個建筑沿用地東西向一字展開,如同流沙般的形態從大地中生長出來,近兩百米的體量在沙漠中游走,其恢宏的氣勢將給游客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這種以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表現如此起伏多變、結構復雜的建筑工程在國內外甚是罕見,在工程建設之初,盡管有心理準備,但對于結構難度如此艱巨的項目,參建各方對工程的施工工藝及施工難度還是估計不足,采用的施工措施和方法甚至要突破相應的建筑工程施工規范。為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勢必要投入更多的人工、材料及機械費用,工程難度和費用控制之間的矛盾凸顯出來,也致使參建各方之間產生矛盾,影響了工程的正常進展。
2011年8月份,甘肅省審計廳對該工程階段性審計后指出:“游客服務設施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客觀原因導致原批復概算不能滿足工程需要,應向國家發改委申請調整概算,請業主單位對此情況給予高度重視并向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積極申報”。隨后,我院即邀請甘肅省建設工程造價總站勘察施工現場,組織參建各方采集本工程現場實際消耗量。省造價總站對提交采集的基礎數據組織參建各方充分討論后并認真核算,報請省建設廳專題批復本工程的補充定額。

圖4 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穹頂結構
2.洪災損失
2011年6月15日下午至16日早晨,敦煌市及周邊肅北縣、阿克塞縣遭受暴雨襲擊,其中肅北降雨量達83.1mm, 莫高窟降雨量達39mm。暴雨導致敦煌莫高窟前大泉河發生40年來罕見的特大洪水,造成通往莫高窟公路大橋西側防洪壩沖毀,國道215線個別路段路基被沖塌,莫高窟游客中心工地受到嚴重影響。
洪水沖垮圍墻后,基坑和地下管廊全部被洪水淹沒,施工現場及辦公區水深達1m,所有建筑材料(如水泥、鋼筋、木材等)、設備、機具、辦公生活用品及部分資料等,均被洪水浸泡,施工單位勞務人員生活區也遭受到洪水襲擊,損失達到千萬元以上。因現場采取措施得當,未造成人員傷亡,勞務人員妥善安置,大部分工程資料得以保護,避免了損失進一步擴大。
在工程開工時同步對游客中心建安工程進行了投保,險種為建筑工程一切險。災情發生后,人保財險公司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到工地察看現場,6月20日,省公司領導一行親臨施工現場察看災情,并承諾先期撥付部分施救資金,賠付400余萬元[15-17]。

圖5 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遭受洪災侵襲
1.工期滯后
游客服務設施工程,由于受洪災的影響,加之本工程為異型曲面結構、造型獨特、結構復雜等因素,致使施工難度加大,工程進度比原計劃有所滯后。
2.缺乏溝通協調
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的實施,不僅僅是施工單位的責任,更需要全體參建單位加強溝通,互相協作。在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完成過程中,涉及勘察、設計、監理、業主、上級主管部門、影院施工企業、以及場館土建施工、裝修施工、設備安裝企業等,關系復雜。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各種原因各方關系復雜,溝通不是特別順暢,導致窩工現象時有出現,因此在以后項目管理方面還有待借鑒和提高。
本文分析莫高窟遺址保護的項目特點、流程和組織模式,著重研究文化遺產地保護項目的保護理論、施工技術、項目構成、風險管理和質量管理等,總結管理措施,總之,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準則建立遺址保護工程管理控制體系,加強管理控制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建設,是遺址保護工程成功實施的有效保證。
[1]Wang Xiaoming, Yang Fan, Wang Yang. Sustainable improvement and management for old urban residential area in China[A].Proceedings the 2005 World Sustainable Building Conference in Tokyo, 2005: 3258-3265
[2]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 (AIJ). Architecture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M].Japan:Institute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2005: 101-105
[3]黃文錚,鄭力鵬.文物保護工程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技術工作[J].價值工程,2011(19):126-128
[4] 王永偉.簡論文化遺產地區田野文物安全問題[J].絲綢之路,2012(04):87-89
[5]杜久明.殷墟遺址與日本奈良平城宮遺址保護展示的比較研究[J].殷都學刊,2012(04):56-57
[6] 西安市文物局,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保管所,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漢長安城遺址保護[M].北京:科學出版社社,2012:1-25
[7]西安市文物局,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保管所.漢長安城桂宮2號建筑遺址(南區)保護工程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101-102
[8]楊璐,黃建華.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保護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1-18
[9]戴寧.高昌故城土遺址保護理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1-25
[10]詹長法,岡田健.土遺址保護研修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36-40
[11]楊坤.關于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價值工程,2013(17):54-56
[12]楊坤.論文物保護科學研究的內容及原則[J].價值工程,2013(18):89-90
[13]鄧中亞.基坑支護方法及相關問題淺析[J].建筑與文化,2013(06):53-56
[14]劉小玲.工程施工階段造價控制探討[J].價值工程.2011(07):2-5
[15]孫滿利,王旭東,李最雄.土遺址保護初論[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76-78
[16]孟憲民,于冰,李宏松.文化遺產地保護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2:101-103
[17]何流.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的探討[J].東南文化,2013(03):59-61
宋明,敦煌研究院工作,工程師,造價師,曾協助院領導管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從國家發改委評審、立項,到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管理等各環節全程參與,組織協調,并協助完成項目招投標20余次,接受工程各級各種檢查30余次,組織完成項目竣工驗收、審計等全過程管理工作。
致 謝
本文是在導師諶文武教授和王旭東研究員的認真要求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在這一年期間,無論是從選題的確定,論文的寫作、修改到最后的定稿,時刻都能得到兩位老師的啟發和引導,在我感到進展困難的時候為我指點迷津,幫助我開拓思路,精心點撥,熱忱鼓勵。正是在兩位老師不遺余力的幫助下,我的思路才得以能夠從混亂到清晰,論文材料才能夠從蕪雜到精到,語言組織才可以從瑣碎到精煉,一步一步接近完善。兩位老師嚴肅的教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在此,謹向諶老師、王老師致以我最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同時,感謝樊錦詩院長和敦煌研究院的各位同事們,感謝一起風風雨雨并肩戰斗6年之久的各位參建人員,正是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奮斗才較為圓滿地完成了此項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