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君(陜西省電子信息學校 陜西西安 710024)
淺談開放式教學體系在中職教育中的構建
盧麗君(陜西省電子信息學校 陜西西安 710024)
構建開放式教學體系是改革傳統的中職教學體系的有效途徑,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獲得較高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式教學體系必須遵循質量第一、資源優化和開放式管理的原則,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繼承與創新、開放與約束的關系,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快速啟動,分步推進,優質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中職教育;開放式教學體系;開放與約束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9.081
開放教育作為與傳統教育不同的一種教育觀念和教育體制,不僅表現為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資源等方面的開放,最重要的是體現在教學體系的開放。
構建開放式教育體系,既是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增強學科自身建設和發展的必然性要求。一方面,我國工業化進入新階段,走新型工業化之路為職業教育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怎樣滿足新經濟形勢對職業教育提出的要求成為職業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日益重視的問題。職業教育為適應經濟發展,必須抓好教學質量建設。高質量的教學,是職業學??沙掷m發展的重要前提。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對緊缺型專業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無疑,在把握培養人才所具有的適應性、綜合性、發展性等共性特征的前提下,培養實用型創新人才,成為教育教學中基本的價值尺度和判斷尺度。
1.教學內容的開放
教學內容的確立,關系到人才培養的目標,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是開放教學體系構建的核心,為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適應社會對專業人才的多樣化需求,我們需要對課程設置進行新的構建,尤其是數控專業,大家都知道這幾年數控專業大的發展形勢還是不錯的,但是為什么數控專業的學生想找到一個真正的對口專業是何等的艱難?分析其主要原因,我個人認為是專業的設置不是很理想。在招生時,專業可以適當細分,但是在班級和課程設置上則不要細分。具體來說,就是推行“大專業,小方向”在專業設置方面,盡可能將類似的專業歸為同一模塊,而在招生時,則可以在大專業下面注明各個不同方向。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同一個“大專業”的學生在前兩年可以編在同一個教學班學習,從而避免了教學資源的嚴重浪費。而在最后一年,則可以針對學生報名時的專業細分方向,進行強化學習。我想,只要學校相關人員能夠及時而負責的向學生闡明這些問題,學生是可以接受并歡迎的。
2.教學資源的開放
首先,上位資源的開放(教師資源)。加強教師資源的共享性,構建校內與校外,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開放式用人機制。 就我?,F有的教師現狀來看,大多數教師都是直接從學校畢業分配而來,長期在封閉的環境下從事單一專業、單一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其相應的知識結構,加工經驗以及開放意識、創新意識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這在客觀上也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為此,我校應該堅持引進外智的開放辦學思路,在不斷加大教師培養力度的同時,構建校內與校外,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開放式用人機制,要基本上形成一種多樣性,開放性,適應性相統一的師資隊伍結構。這種結構的構建,在客觀上融入了不同種類、不同風格的教育形式,融入了不同層次、不同背景的藝術教育內容,既滿足了學生多層次、全方位的求知需求,也極大地推動了本校教師在教學上形成的競爭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其次,硬件資源的開放(圖書館,機房、多媒體,實驗室以及實習工廠)。封閉的自習方式,已經明顯達不到到有效學習的目的,反而成了學生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尤其是即將畢業的學生)。打破原來單一的圈式自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他們一個選擇自我發展方向的余地和體現自身特點的空間。封閉的教學資源全面開放是必要的,例如,讓學生自習時間可以憑票證到圖書館、機房、多媒體、實驗室和實習工廠吸收自己感興趣的、適合自身發展的知識營養將更有效更直接的有益于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學組織的開放:即打破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合理運用第二課堂。這一方式分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走出教室,以實訓中心和實驗室為依托進行的技能訓練課堂教學。第二個層面是走出學校,以實習基地為依托進行的社會實踐性課程教學。這一做法打破了常規集中的教學方式,合理進行分散式教學。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根據課程類型進行分組教學,如實訓課,實驗課,實踐課等;二是根據課程內容進行個別教學,如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畢業實踐,專業實習等。
為真正實現教學形式的開放性,提高其開放的效果和水平,一方面,定期派老師在實習基地或公司參與具體項目,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提高開放教學的能力;安排具有學、研、產相結合,經驗豐富的外聘教師主講,努力構建專業——市場——文化三位一體的互動。另一方面,通過制定詳細的階段性課程計劃,明確和組織實施室內,室外,校內,校外實習與調查,設計與研究,設計與實踐等各個環節的任務,延伸學生學習與實踐的空間和時間。
3.教學評價的開放
評價方式由單一評價、集體評價、社會評價和綜合評價組成。單一評價是指在閉卷、理論性考試中實行的,由任課教師依據標準答案對學生考試進行的評價;集體評價,是指在技能性訓練課程中實行的,由多名教師對學生作業或考試進行評價,以此克服教師個體評價的片面性,保護和激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社會評價是指對校外獲獎成果的評價。綜合評價:綜合單一,集體和社會評價,形成學生基本的學業成績。綜合學生參與各類競技活動的成績,包括學生的課程學習競技,文化素質競技,校外參賽競技以及社會實踐競技的成績,一方面納入到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獎學金評定和各類評優的指標體系,形成有競爭的激勵機制;另一方面,將學生的各種競技性成績按有限學分的要求進行量化,納入到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體系。
在開放式教育的教學過程中,選擇教學模式也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能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為條件,根據學生的特點、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同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能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為條件,根據學生的特點、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
[1]蔡憲.建構新型教學模式是教育技術的首要任務[J].中國電化教育,2000,(4).
[2]黃若妤.建構主義與多媒體外語教學模式[J].外語電化教學,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