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丕(安徽金寨干部學院 安徽金寨 237300)
安徽金寨境內政治保衛局考略
趙丕(安徽金寨干部學院 安徽金寨 237300)
土地革命時期,安徽省金寨縣境內有2個道區級、8個縣級蘇維埃政府政治保衛局在此成立或辦公,留下遺址比較多。考略這些政治保衛局成立的時間、地點、建制等,揭示它們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建設的重要貢獻,總結它們在鄂豫皖蘇區“肅反”教訓,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安徽金寨;蘇維埃政府;政治保衛局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邊界的大別山區。1927年11月,黃麻特委發動了黃麻起義,開辟了鄂豫邊根據地;1929年5月,鄂東北特委和豫東南特委發動了商南起義,開辟了豫東南根據地;11月,中共安徽臨時省委發動了六霍起義,開辟了皖西根據地。他們分別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31、32、33師。后兩者起義主要發生在今天的安徽省金寨縣境內。
1930年6月,鄂豫皖蘇維埃政府成立,標志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擁有人口350萬,紅軍4.5萬人,縣級蘇維埃政權26個。其中金寨境內有2個道區級、6個縣級蘇維埃政權。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11月,紅四方面軍成立。1932年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成立。10月,紅四方面軍未能粉碎第四次“圍剿”,主力撤出根據地向西轉移。國民黨把安徽、河南、湖北邊界地區劃出來,設立立煌縣,取名國民黨第14軍軍長衛立煌,以金家寨為縣城,屬安徽省。
1931年7月,鄂豫皖省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在河南新縣成立,局長周純全。各縣根據省蘇維埃政府要求,相繼成立了縣保衛局。
在金寨境內,與蘇維埃政權相伴而生的政治保衛局考略如下:
1.豫東南特區蘇維埃政治保衛局
該局于1931年7月在湯家匯(今湯家匯鎮)成立,駐接善寺,局長曾傳六(李厚敬繼任)。轄潢川、光山、固始、息縣、赤城等5個縣級政治保衛局。1932年9月,由于第四次反“圍剿”失利,敵張鈁部75師侵占商城。中共豫東南道委、道蘇被迫分兩路撤離。道委書記高敬亭率一路去光山;道蘇主席張德山率另一路去湯家匯轉金剛臺,10月再遷到金家寨,1933年撤銷。
2.皖西北特區蘇維埃政治保衛局
本文基于武漢軌道交通商務區站深基坑逆作法工程,利用有限元分析探討了該工程支撐方案選型,針對逆作法施工挖土時間較長以及施工組織較為復雜等問題,提出更為優化的方案。
1931年1月,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東方辦事處政治保衛局在金家寨(今槐樹灣鄉境內)成立,局長曾澤民,機構尚不健全。同年4月改稱皖西北特區政治保衛局,5月復改稱皖西北特區蘇維埃政治保衛局,12月改稱皖西北道區蘇維埃政治保衛局,駐下碼頭,局長曾澤民(王建南繼任)。轄赤城、赤南、霍邱、霍山、五星、六安六區、六安、英山8個縣級蘇維埃政治保衛局。1932年9月,皖西北道區蘇維埃政治保衛局由麻埠遷回金家寨。10月,局長曾澤民因“肅反”不力被撤職,王建南接任,保衛局撤往黃山,編入紅二十七軍。12月恢復建制,局長王建南(王少祥接任)。1934年11月,皖西北道區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分別編入紅二十八軍和地方武裝,機構撤銷。
1931年11月2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政治保衛局在江西瑞金成立,可見,豫東南、皖西北兩個特區政治保衛局要早于中央政治保衛局。這兩個道區級政治保衛局,機構健全,分工明確,運轉順暢,戰斗力強。內設有秘書科、調查科、偵查科、審訊科、保管科、交通隊等,機關人員100多人。另有保衛隊(保衛營)100至300余人,分成便衣隊、看守隊等。
1.赤城縣政治保衛局
1929年冬,商城縣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在湯家匯成立,1930年2月改稱赤城縣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局長雷長友,副局長肖大國,駐姚氏祠,后遷至商城城關,旋回湯家匯。內設偵察科、審訊科、事務室、保衛隊,全局近百人。轄一、二、三、五、十一等區代辦處。一區代辦處,駐姚氏祠(今湯家匯鎮);二區代辦處,駐丁家埠(今南溪鎮境內)。縣境外設三區代辦處,駐蘇仙石;五區代辦處,駐河鳳橋;十一區代辦處,駐雙鋪。1932年秋,赤城縣蘇維埃政治保衛局隨縣政府機關轉入金剛臺(今湯家匯鎮境內),后在佛山、岡家山、石關、雞冠石一帶游擊活動。1934年冬,局長雷長友在“肅反”中被殺,保衛局武裝編成特務隊,由縣委直接指揮,保衛局建制撤銷。
2.赤南縣政治保衛局
1932年8月,原赤城縣蘇維埃政治保衛局一區代辦處擴建為赤南縣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局長陶登明,副局長沈仲華,駐姚氏祠。轄二、三、四等區代辦處。二區代辦處,駐丁家埠;三區代辦處,駐斑竹園(今斑竹園鎮境內);四區代辦處,駐麥園(今斑竹園鎮境內)。10月,赤南縣蘇維埃政治保衛局撤至岡家山。有保衛隊60余人,特務隊20余人,審訊科若干人。1933年4月離開岡家山,在赤南一帶(金寨境內)游擊活動。1934年冬,編入一路游擊師。
3.霍邱縣政治保衛局
1931年春至1932年10月,霍邱縣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在白塔畈(今白塔畈鎮)成立,轄一、二、三、四、五、六等區代辦處。一區代辦處,駐雷家大圩子,王以信、孫瑞翠先后任主任。設秘書1人,便衣隊20余人,保衛隊10余人。二、三、四、五、六等區代辦處設在縣境外。
4.霍山縣政治保衛局
1930年春霍山六區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在燕子河聞家店成立,駐東岳廟、后遷董家河、再遷江家老屋(都在燕子河鎮境內)。翁瑯仙、洪星準、田天成、汪乃德先后任局長。1932年3月,與五縣邊區政治保衛局合并為五星縣政治保衛局(今天堂寨鎮境內)。1930年春,在流波 成立流波 市郊區蘇維埃政治保衛局(今張沖鄉境內),后改為霍山縣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八區代辦處,駐鎮北頭王姓住宅。轄三、五、六、八等區代辦處。
5.五星縣政治保衛局
1931年冬,五縣邊區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在黃氏河建立(今天堂寨鎮境內),駐黃家老屋,亦稱皖西北道區政治保衛局第八分局,袁大誼任局長。1932年3月,李澤純接任,該局撤到董家河與霍山縣政治保衛局六區代辦處合并,正式成立五星縣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局長李澤純,駐董家河江家老屋。7月胡長安接任局長。10月紅四方面軍經燕子河西撤,五星縣蘇維埃政治保衛局撤至英山,局長胡長安在一次突圍中犧牲,保衛局人員編入紅軍部隊。
6.六安六區政治保衛局
1930年5月,在金家寨上碼頭建立,駐關帝廟,吳遵會、李興田、黃義榮先后任局長。后稱皖西北道區蘇維埃政治保衛局第七分局。1932年10月以后,大部分編入第三路游擊師,建制撤銷。
另外,六安縣政治保衛局,轄三、四、八、九等區代辦處。英山縣政治保衛局,轄城關市郊區分局、西河金鋪二區、東河三區、南河四區、羅田邊區、蘄春大同區、太湖北沖區。它們部分轄區和辦公地設在金寨境內。
這些縣級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內設調查科、偵察科、審訊科,各局人員在10至30人不等;還有保衛隊、看守隊、便衣隊,人員在20 至130人不等。皖西北道區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兩個系統最為完備。各縣和區代辦處是代表蘇維埃政府行使偵察與處理一切反革命案件的職能機關。
蘇維埃政府政治保衛局的工作分偵查與執行兩個系統。偵查系統有精密復雜的工作網,執行系統有武裝組織。蘇維埃政府政治保衛局實行垂直領導。蘇區內凡拘捕審訊人犯(一般治安案件除外),一律由政治保衛局負責,其他任何機關無此權力;政府等其他機關只有在緊急情況發生時,才可將嫌疑人犯拘送保衛局機關訊辦;政治保衛局需拘捕政府機關、紅軍與革命團體負責人時,只有在行動之前才能通知有關機關最高負責者,有關機關不論是否有異議,不得阻撓政治保衛局的行動。
政治保衛局在打擊反革命破壞活動、保衛蘇區以及維護社會治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對根據地建設起到重要作用。1930年4月13日,六安六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金家寨召開,會議通過了《蘇維埃條例》、《肅反條例》等七個決議,作為指導蘇區各項建設指導性文件。其中,《肅反條例》比《中華蘇維埃國家政治保衛局組織綱要》早兩年,成為中國革命法制史上最早的法律之一。[1]
1931年4月,張國燾、陳昌浩、沈澤民奉命到達鄂豫皖根據地。張國燾等人全面否定蘇區所取得的成就,推行一套極左路線和政策,他指示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向所轄各級黨組織下發肅反文件;派巡視員到地方和軍隊中去直接抓“肅反”工作;分級成立政治保衛局,不受各級黨和蘇維埃政府領導,直接負責肅反工作;采用逼供信的審查方法,對嫌疑人施行殘酷的肉刑,大開殺戒等。在某種程度上,政治保衛局的“炮火”成為瞄準黨內“肅反”的專門工具。
鄂豫皖蘇區“肅反”被害者到底多少人?沒有統一準確地數字。“據一九五一年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鄂豫皖分團河南分隊,對商城九個區(不包括現屬安徽省金寨縣所轄的原商城和、樂兩區和康區的一部)中的七個區,一百零一個鄉的調查,被‘肅反’殺害的縣、區、鄉黨政軍(地方武裝)、群團和其他各種組織的負責干部,計四百零九人。”[2]據《金寨紅軍史》不完全統計,“金寨籍被錯殺的有師(道)級干部23人,縣團級干部98人,其他干部戰士1300多人……”[3]在金寨境內留下多處政治保衛局肅反的“紅軍墓”。1932年2月2日,沈澤民在《鄂豫皖蘇區省委報告》中寫到:“由于肅反的結果,暴露出蘇區干部異常缺乏的狀態”,“干部問題,在蘇區目前則真是極嚴重的。”他請求中央給鄂豫皖蘇區派6個師長、20個團長和大批政治委員和參謀人員。
盡管“肅反”給廣大紅軍指戰員和地方黨政群干部帶來嚴重災難,例如,金寨籍開國將軍曾紹山、徐立清、詹化雨、董洪國、張貽祥、汪少川、林維先等都曾在“肅反”中受到審查、逮捕、判刑甚至險些殺頭。但他們對革命事業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前赴后繼,英勇不屈與敵人進行戰斗。
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工作人員,絕大多數同志忠誠奉獻,履職盡責。有的堅持原則,依法辦案;有的保護同志,自己蒙冤;有的主持正義,糾正錯誤。赤南縣政治保衛局副局長沈仲華,堅持制度辦案,保護革命同志。皖西北特區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局長曾澤民,抵制擴大化,因“肅反”不力被錯殺。開國將軍于俠,時任赤南縣蘇維埃政治保衛局看守,看見年僅十幾歲的小紅軍丁維昆被當成“肅反”對象抓起來時,極力說服上級救了丁維昆。1933年6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書記郭述申到省委匯報工作,省委告訴他,在鄂東北工作的留蘇學生胡正明是反革命,已被處決。胡的愛人夏玉華在皖西工作,也是留蘇學生,也是反革命。郭述申回皖西區后,經過調查,曾任紅二十七軍政治部副主任、時任紅軍第三路游擊師政治部主任的夏玉華是個好同志,沒有執行省委指示,把她保護下來。省委又說皖西北道區蘇維埃主席、道區游擊總司令吳寶才,八十二師政委江求順是反革命。郭述申認為他們都是為革命出生入死、久經考驗的優秀干部,也將他們保護下來。為此,1933 年9月28日,省委第四次常委擴大會議作出《對郭述申同志的決議》,指責他“缺乏殘酷的復雜階級斗爭警惕性”,“造成了在肅反問題上表現嚴重的機會主義動搖。”郭述申受到撤職處分。1933 年5月的一天,徐海東看到特務連的指導員被“肅反”情形,因為質疑“一點口供沒有,為什么殺人”和在檢討七里坪失利的會議上批評鄂豫皖省委言辭過激,被當做“肅反”對象。時任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雖然在鄂豫皖蘇區“肅反”上犯了嚴重錯誤,但是當他知道徐海東情況后,主動與徐海東推心置腹談話,并把瞿秋白送給自己的懷表送給了徐海東,保護了一批像徐海東那樣的紅軍干部免受“肅反”的沖擊。
[1]《金寨紅軍史》(精裝本)269頁.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2]《商城革命史簡介》.商城縣情網.引用時間2016-08-29。
[3]《金寨紅軍史》(精裝本)258頁.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趙丕(1964--),安徽金寨人,安徽金寨干部學院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是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