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萬綱
過去十年,是商業哲學和商道經營發生轉變最大的十年,不僅是中國企業家張開臂膀擁抱企業變化、擁抱國際化、擁抱中國政治周期變化的十年,更是從內在的心理層面、集體意識層面、人與社會關系層面、企業與社會關系層面、產業與企業關系層面、國家與國家關系層面,轉變最大的十年。
我們可以將商道變化的核心,濃縮為從十年前的以少變應萬變,轉變到今天的以萬變應一變。盡管施正榮在20世紀末就講過,21世紀最大的不變就是變,但20世紀末所理解的“變”和今天我們所經歷的“變”,可謂是天壤之別。
20世紀末的“變”,主要是因全球化所導致的金融管制和通訊管制被解除,世貿總協定大行其道,掀起了產業整合和貿易自由化高潮之后所帶來的沖擊和變化。而今天之“變”,則是因處于全球、技術、科技、金融、政治等帶來的一個高度不確定性、動蕩開放系統所造成的“變”。
十年前,商道的核心是以不變或少變應萬變。對企業家來講,盡管外部紛繁復雜,但依然能夠找到可堅守的規則、模式、方針、制度、經驗,能夠找得到確定性。但今天的商道,卻必須考慮組織本身的變化幅度和所要調整的步伐,以及不斷調整的戰略與模式,這種內部變化的幅度已遠遠超過外部變化。
換言之,企業的內在生物鐘,比社會生物鐘要跑得快得多,這也就促使企業必須以萬變應一變,整個商道核心被倒置。
在總體商道的變化之下,出現了四個層面的細分變化。
第一層,由國家動力走向情景動力。過去,企業可以通過看報告、讀報紙、聽專家講解,來尋找時代性、階段性的亮點,然后迅速抓住亮點而為。今天,企業則必須把握住一個趨勢,營造出一個事件,利用好一個流行,駕馭住一種思潮,從而獲取波段式價值。
第二層,形成新型政商關系。今天,有抱負、有心胸、有格局、理解市場的政治家與企業家之間,形成了陽光的、互動性的新型政商關系。
第三層,企業家群體姿態的轉變。過去,企業家群體或企業家、領導人往往都是以自身的遠見卓識,高屋建瓴指揮整個企業攻城略地。今天,企業家本身也在不斷地試錯、變化。隨著碎片式領導力時代的到來,大師式、領袖式領導力將會逐漸消失。
第四層,從階級社會走向族群社會。如果一個社會按階級分,那么只有少數幾個階級就可以概括整個社會。但今天的社會已經淪為以千層餅式、多維度、多結構、復雜的階級或族群為基礎,構成了一個、相互穿插、相互包容的多向量式匯合體,這在互聯網界被叫做圈層,從社會學意義上來講,就是族群化。隨著族群的動態變化,個體在不同族群中的地位、角色、歸屬也在不停地變化。
商道變化最大的問題是,因變化的紛繁復雜使得企業家開始懷疑一切問題,把變化、泡沫性、流行性思維置頂于一切之上,把各種觀念的淺層次發酵、交流置頂于一切之上。甚至是以傳播流行、最新鮮的商業思維來應對內心的恐慌。
的確,要以萬變應一變,但萬變背后的終極是什么?我想這不是淺淺的商業層面所能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