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愛麗
(湖南科技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個案分析
鄒愛麗
(湖南科技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是心理健康研究的重點。本文對一例大學生危機事件心理干預進行分析,完善心理危機干預的方式和方法,并提出危機干預機制。
大學生;心理危機;危機干預
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鄭某因賭球無力償還大學生借貸平臺數十萬借款,不堪重負,在山東青島跳樓自殺。隨著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家庭壓力、經濟壓力、人際交往壓力等的不斷增加,大學生暴露出來的心理問題日益增多,且狀況日益嚴重,自殺、犯罪、出走、暴力沖突、突發嚴重疾病、突然死亡等突發事件時有發生[1]。國內多項研究表明,人際關系障礙、情感問題、人格障礙等心理問題在大學生中的發生率很高。如何有效的干預和處理學生突發心理危機問題,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點。本文通過對一例大學生危機事件心理干預進行分析和總結,進一步完善心理危機干預的方式和方法,并嘗試提出有針對性的危機干預機制。
心理危機是指由于突受嚴重災難、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壓力,使生活狀況發生明顯的變化,尤其出現了在現在的生活條件和經驗難以克服的情況下,導致當事人陷入痛苦和不安的狀態。
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在發生嚴重突發事件或創傷性事件后采取的迅速、及時的心理干預。它對危機中的個體采取支持性治療,幫助個體化解危機,恢復正常的適應水平,防止或減輕未來心理創傷的影響。[2]
心理危機的識別標準主要由三個方面:首先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響的事件;其次對危機事件的感知導致當事人的主觀痛苦;最后慣常的應對方式失敗導致當事人的心理承受水平明顯下降[3]。
2.1背景內容
張某,女,21歲,大二學生。父母均為農民,常年在外打工,崗位流動性強,造成張某多次轉學,無固定朋友,性格內向,自卑,獨立。寒假期間,有嚴重的失眠、心悸,情緒低落,無法排解。開學期間該生稱身體不適在家休養三周。3月中旬,張某返校的第二天,情緒十分低落,在宿舍嚎啕大哭,且有自殺傾向。
2.2危機干預流程分析處理
2.2.1穩定心態,及時匯報。良好的心態,頭腦清醒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危機干預的基礎。輔導員接到寢室長電話后,了解當前張某的情緒狀態,安排室友繼續安撫張某,穩定情緒,保證安全。
2.2.2危機評估,做出診斷。該生情緒非常低落,在宿舍大哭,在語言和行為上有自殺的傾向。根據這一特殊情況,進行心理危機評估。心理老師通過觀察了解張某的知、情、意、行,根據與張某的交流結果、觀察到的情況以及綜合收集到的信息,初步診斷為抑郁癥,需立即轉介醫院接受治療。
2.2.3有效溝通,完善支持體系。心理危機干預需要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完善家庭支持體系。通過電話與家長匯報張某的情況,并詳細問了開學期間該生請假的原因,家長反饋,寒假去縣醫院診斷患有中度抑郁癥,開學請假是在住院治療。醫生建議其再住院觀察一段時間,但張某本人執意返校。了解情況后,從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角度分析誘發抑郁癥的原因及影響因素,建議家長來校帶張某在專業的醫院進行診斷。
2.2.4后期跟蹤,解除危機。后期跟蹤,是解除危機干預之前的重要環節。在張某住院治療期間,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系,了解張某的治療進展及康復情況,在張某返校后,根據醫院開具的張某康復證明,對張某的心理狀態再次進行評估;要求其母親陪讀并監督張某按時服藥,與其約定定期進行談心談話;并指導朋輩關注張某。
3.1建立健全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建立心理危機網絡,建立一個從下至上,師生共同參與的6級心理健康教育立體網絡。6級網絡包括:寢室信息員(1級)、班級心理委員(2級)、校系心理健康服務部干部(3級)、系心理專干、輔導員、班主任(4級)、校系主管領導(5級)、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機構(6級)。寢室信息員定時向班級心理委員匯報寢室成員的動態,班級心理委員通過談心談話,收集信息以心理周記、班級心理動態表等形式向心理專干教師匯報。心理專干教師及輔導員每周與系重點關注對象通過談心談話、QQ、微信聊天、關注其空間狀態等形式了解系重點關注對象心理動態,形成系重點關注對象心理動態表,系領導簽字后,每周定期向心理中心匯報。心理中心根據系提交的周報表,給予專業的指導和意見。
3.2加強對心理專干、輔導員的專業知識培訓
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普查,以及日常的心理工作普查時,心理專干、輔導員要正確引導學生填寫測評,提高測評的真實性,測評結果出來后,輔導員找學生訪談,提高訪談的質量,抓出深層次的東西。心理中心要加大對心理專干、輔導員的培訓。
3.3建設朋輩心理輔導隊伍
學校每年定期對朋輩人員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包括心理中心的介紹、心理危機的辨別、溝通的方式和方法等形式。通過一定的培訓,學生通過宣講、座談、情景表演、討論等方式去交流互動,教育感染同輩,另外一旦發現異常,可及時與老師溝通,朋輩心理輔導在大學生的危機干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4開展生命教育意義活動
大學生生命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受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和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高校是大學生生命教育的主要陣地。一方面,可以開展生命價值澄清活動,重點引導和教會選擇正確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舉辦各種體驗類的活動,讓學生體驗生命。體驗類活動主要包括:(1)成功體驗類活動,證明學生“我可以”、“我能夠”、“我成功”,積極傳遞正能量。(2)挫折體驗類活動,教會學生坦然面對挫折,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1]林澤紅.基于舜道德思想的大學生公民道德規范教育[學位論文].中南大學,2009.
[2]黃春蓉,李俊鵬,李丹.大學生心理危機與突發性事件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7,12 :72.
[3]莊穎慧.大學生心理危機成因分析及危機干預[J]. 福建論壇(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專刊) .
鄒愛麗(1989-),女,漢族,湖南永州人,碩士,湖南科技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B844. 2
A
1671-1602(2016)18-01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