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葉
(魯東大學,山東 煙臺 264000)
?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沖突與共生
王葉
(魯東大學,山東 煙臺 264000)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積淀,與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休戚相關,全球化不可能消除文化差異,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和鍛煉文化的民族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沖突的變現是多樣的,在全球發的發展中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實現文化的共生。
全球化;文化;沖突;共生
當今世界,全球化所帶來的影響已經不僅僅局限在經濟領域里了,并逐漸蔓延到政治經濟領域。從我們自身切身感受到的,文化領域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最直觀的感受。
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一個民族全部活動及其成果的歷史積淀,他不僅規定國民對社會現象的根本態度及自身社會行為的價值取向,表現為人們的生產、生活、交往等生活方式而且作為一種價值觀和哲學思維方式,還以其滲透性、擴張性對社會生活各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1全球化對民族認同的沖擊
所謂的“民族認同”是指個人對其所屬的民族國家成員身份的認定,以及由此引起的歸屬感、忠誠心和奉獻精神。民族認同是民族文化通過自我想象和集體記憶而實現的一項重要功能。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形勢下,文化交流的途徑也多樣化,民族的自我認同感受到沖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他們把外來文化當做一種時尚來追求,從而弱化本民族的文化。
1.2全球化對多元性文化的沖擊
盡管國家與國家之間承受著不同程度的競爭。文化力量之間的競爭顯而易見,通過技術力量的對比我們也應看到,當今社會,技術力量雄厚就會讓自己國家處在有利的地位從而影響文化領域,文化領域之間的競爭與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民族文化和民族認同在未來變的脆弱性和易變性。在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總是利用既有的經濟優勢,通過國際地位,用更有利的話語權來傳播他們的價值觀和文化,讓更多的人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接受他們的文化,忘卻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一味地追求其他國家所傳播的文化。這便形成了文化霸權主義。
1.3全球化對自身民族觀念的沖擊
價值觀念是一個民族文化傳統的核心,它集中體現了這個民族的理想追求,并對制度和行為發生著持久而穩定的影響。全球化對文化的沖擊最主要的是價值觀的沖擊,全球化的過程中,有的國家實則宣傳本國價值觀,例如,現在出現了很多移民的現象,這便是對自身民族觀念的一種沖擊。對于當今世界出現的個別國家的問題,關于國家主權神圣不可侵犯的這個理念提出了挑戰。在1996年,聯合國安理會關于科索沃的決議對民族國家的主權性質做了重新界定,從此國際社會進入了一個多元關涉蓄勢待發。在9·11事件后,美國發起的國際反恐怖住聯盟出兵阿富汗、伊拉克等事件,這一系列的出兵,不僅引發了人們對全球化的思考,更多的是對民族國家觀念的沖擊。
2.1“和而不同”是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認為,世界上的民族和文化之間是存在差異的,但是又是和諧共處的。但是這種和而不同是不沖突,反而是和諧的,他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
“和而不同”意味著全球化過程不會形成單一的文化體系,而是形成文化的多樣性,全球化為文化的多樣性提供了這樣的平臺,在不摻雜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會使多元文化間更能和諧兼容。同時隨著全球化的深入,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不可避免的出現趨同的一面。這也從本國發展的眼光來看,更加符合當代人的認知。從文化上看,全球化表現為一種不同質的文化之間相互傳播彼此融會的過程,形成多元并存、豐富多樣的全球文化。這也是一個由全球文化的同一性和過程。對于每一個民族國家而言,其現有文化中都包含有同一益成分成為自己文化的構成性要素的過程中。
“和而不同”強調:國家與國家之間只要不相互對抗或詆毀,全球化的過程會為文化的交流創造更絢麗的色彩和活力。
2.2堅持文化自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以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為例,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間以及西方化與世界文化之間,也是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整體性與普遍性。世界各文化之間都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并不是隸屬關系。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就是提倡在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間要認識到自身的長處,也要認識和欣賞別人所擁有的長處。相互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正確和開闊的心胸平等地對待自己和他人,共同面對新形勢之下的考驗和爭議。
堅持文化自主性,首先要在文化上樹立自身獨立性為主的求實學風,克服一切虛無主義、建立和發揚自己的自信心,相信本國文化的有利地位。
2.3確立文化自覺:“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所謂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張的人對文化有“自知之明”,知曉該文化的誕生、形成過程,知曉該文化所具有的特色和優勢。從定義上來看,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做到文化自覺,不僅要對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還要清晰的認識到自己文化的缺點和短處,特別是阻礙社會發展和不符合時代要求的陳舊觀念。
文化自覺的內容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而不斷改變的。要達到文化自覺,要全面了解和認識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和各民族的發展變化的趨勢,要做到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華,為爭取一個更和諧的世界的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成為今天堅持文化自覺性的目的。
在各種文化的交流,沖突中,要承認自身文化的缺點,要善于發現西方文化突出的優點。文化的共生是全球化過程中必要的要求,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為了更加和諧的文化交流創造更有利的環境,也是從文化角度解決世界社會問題的需要。
[1]蘇國勛,張旅平,夏光.全球化:文化沖突與共生.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7.
[2]衣俊卿.現代化與文化阻滯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
[3]劉益梅.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覺的解讀.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
王葉(1992-),女,漢族,山東煙臺,研究生,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G05
A
1671-1602(2016)18-0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