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年(瓜州縣淵泉第三小學 甘肅瓜州 736100)
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楊福年(瓜州縣淵泉第三小學 甘肅瓜州 736100)
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多元化教學,造成了課堂教學目標無法有效落實、課堂容量變小、教學體系凌亂等不可忽視的問題。結合實踐,本文認為可以從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手段、準確把握預設與生成的平衡關系、以學生獲得最多的知識、能力與情感為準則,多元并舉地落實教學內容三個方面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多元化;教學策略;教學質量;提高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7.078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課堂教學越來越追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質量的均衡,基于此,教學實踐中教師也越來越注重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方式來激活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在此背景下,多元化教學手段被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所謂多元化教學,就是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地位,將課堂時間的利用和教學內容的推進主體都轉移到學生身上,采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培養其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等情感態度素養。多元化教學手段在學科教學中的廣泛運用,不僅解放了課堂中師生雙方,讓教師的教不再是生硬的填鴨,學生的學不再是毫無營養的囫圇吞棗,而且讓課堂形式變得豐富起來,課堂中學生的思維火花不斷迸現,每個一個學生作為一個生命個體都得到了有益的成長和促進。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多元化教學,造成了課堂教學目標無法有效落實、課堂容量變小、教學體系凌亂等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不能合理的解決這些問題,教學質量的提高將淪為空談。結合實踐,本文認為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目標是統領課堂教學的唯一綱領,也是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流程、選擇教學方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程度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整個實施過程和教學質量。從教學手段的選擇來看,相應的內容適用那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而言那種方式的效果更好,都是教師選擇教學手段的參照物。從教學實踐出發,教師在選擇教學手段時,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根據內容選擇教學方式,二是多種方法要相互融合使用。首先,教學目標統領教學內容,而教學內容是教學的載體,是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定的方法實施之后需要理解和內化的主體,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手段時,要僅僅圍繞著教學目標。其次,針對一個知識點,可能會有多種方式來選擇,教師既不能單純的選擇某一種方式來組織教學,也不可能將所有的方式都全部采用,此時就需要教師對多種方式進行甄選和融合,確保教學方法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凡卡》一課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課文,了解俄國沙皇統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找到體現凡卡悲慘生活的動詞,讓學生朗讀體會,運用朗讀法讓學生深刻理解窮人的悲慘;接下來進行分角色對比體會,教師扮演“老板”大吃大喝,學生則體會凡卡的挨餓,通過對比感悟法讓學生更直接的感受到階級差別。最后教師語言點撥,讓學生把同齡的凡卡與自己相對比,感受當前幸福生活,激發學生的同情和對當前幸福生活的珍惜。整個過程中,教師依托教學目標,采用的多種教學方法,確保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課堂預設是教師備課環節中對課堂教學流程、教學內容等的全面設計,既包含了教學內容的實施,也含有學生學習效果的預判,但是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而且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他們對教學內容的感悟和體驗各不相同而又精彩紛呈,課堂上時時刻刻都會有學生的思維火花,而恰恰有些課堂生成是教師沒有預設到的,這樣的課堂生成往往無法忽視,對教學內容的落實和教學流程的推進都產生巨大的影響。此時,教師就要對課堂預設進行迅速調整,圍繞教學目標綜合考慮教學流程和內容的組織,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習得,涉及十點不如掌握一點,因此,如果課堂生成能夠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那么,一些相對次要的教學預設則可以剔除或者延后。及時的調整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靈活多樣,同時也能夠讓課堂教學質量更高。以《勞動的開端》一課為例,學生對勞動的認知不盡相同,尤其是對主人公的勞動的認知上,有學生認為主人公最終挑著兩只空筐回家說明了勞動的艱苦,更證明了在沒有制度保障的情況下勞動與價值的不對等。毫無疑問這一課堂生成非常深刻,很多學生都不能迅速理解,但正是這個課堂生成緊緊扣住了文章的脈搏,教師圍繞著這一課堂生成,組織學生在此朗讀、體會、交流,有效的突破了課文主題。
課堂教學內容既要包括重難點,也好兼顧基礎語文知識,因此在短暫的課堂教學中會顯得內容蕪雜,想要讓學生全部掌握這些知識,無疑會造成蜻蜓點水、流于形式的教學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秉持學生獲得最多的知識、能力與情感的準則,多元并舉的落實教學內容。首先,采用讀、寫、練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夯實基礎;其次,采用合作探究學習、學生點評總結等方式為學生搭建展示和體驗平臺,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表達出來,在探討中豐富情感體驗和知識體系;第三,教師要善于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判,并據此調整教學方法,如果學生的表現積極活躍,思維能力強,那么教師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來自我調控,如果學生的表現沒有達到預期,那么教師則要進行相應的干預,通過講解、組織探討、舉例啟發等方式,讓學生回到課堂教學之中來。
多元化教學手段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毫無疑問是有效而且必要的,教師在預設課堂、組織教學等過程中,對于教學方式的選擇要根據教學內容、學情、課堂生成等隨時進行調整,確保多元化教學手段能夠讓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1]史瑞明,劉小紅,黃燕萍,徐曼,周熙惠,譚春喜.多元化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方法的應用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5,02:246-249.
[2]呂曉亞.小學數學學習多元化評價方式體系的構建[D].陜西師范大學,2006.
[3]謝蓉.云南義務教育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多元化評價研究[D].云南大學,2012.
[4]許雁.多元化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2,03:94+96.
[5]陳桂梅.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多元化發展[J].語數外學習(高考語文),2012,03:41+43.
[6]王彬.淺析小學數學課程評價的多元化處理[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235.
甘肅省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GS[2015]GHBZ045
楊福年(1962--)男,甘肅瓜州人,副高職稱,淵泉第三小學校長,研究方向:小學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