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溫波(山東現代學院 山東濟南 5004;山東施爾明眼科醫院 山東濟南 50000)
?
基于慕課教學模式下的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改革與應用
王海燕1溫波2(1山東現代學院山東濟南250104;2山東施爾明眼科醫院山東濟南250000)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帶來了各個專業教育教學上的改革,為高校實現慕課教學提供了的機會。但針對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下的慕課教學模式下的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還有待完善,目前已有的臨床醫學專業的慕課課程多為本科課程,導致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學習資源匱乏,難以實現長期有效學習,本教育教學改革正好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慕課;臨床醫學;應用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4.063
在國外,慕課教學產生了良好的成效。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啟了“開放課件項目”,從此拉開了國際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序幕;2004年 ,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將教學資料制作成視頻,放到 YouTube網站上,他的教學視頻受到了廣泛的喜愛,隨后,薩爾曼·可汗創建了Khan研究所,推行全球視頻公開課,極大的推動了信息化教學的迅速發展;2011年,來自于世界各地的160000人注冊了斯坦福大學開出的一門《人工智能導論》課程,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2012年后期開始,無論是亞洲、歐洲、澳大利亞還是拉丁美洲,各國眾多高校,紛紛開始推出具備各自國家與高校特色的“慕課”公司與課程,教學效果超出了人們的預想。
在我國,慕課教學同樣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面對新的教學模式,我國教育界也開始了對它的探索與實踐,并在實踐中結合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找到慕課教學與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結合點,真正實現了慕課教學模式在我國盡快推廣應用。根據Coursera數據顯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冊的中國用戶共有13萬人,位居全球第九。慕課進入我國之后,各大高校紛紛出臺各類學習平臺,清華大學組建了“學堂在線”、深圳大學推動了“優課”聯盟、上海交通大學構建了“好大學在線”等,除此之外,包括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雖然沒有建設自己的慕課平臺,但都制作了有關的慕課課程。另外,慕課教學在臨床醫學專業中也有較好的應用,精品視頻公開課為慕課教學提供了充分的視頻資源,據統計,醫學精品課程總數達5326門,龐大的醫學精品課程資源為慕課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廣泛的資源。
伴隨醫學模式的改變,社會對臨床醫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新的學科、新的技術進一步拓寬了醫學科學的發展空間,給醫學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醫學科學發展的超前性與醫學教育的滯后性直接的矛盾越來越突出[1],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需要。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將前兩年的臨床前期課程分為10個模塊,其中8個模塊是綜合模塊,包括人體(解剖、組織、放射線)、細胞化學與生物學等,并以塊狀結構為順序教學,即完成某一綜合模塊的教學,再進入下一模塊,而傳統的學期結構課程是以學科為順序教學[2]。學習缺乏系統性與連貫性,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
綜上所述,為培養合格的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民需求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本次教育教學改革主要為基于慕課教學模式下的以循環系統為例的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應用,核心理念就是發展并完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正式開課之前,講授《解剖》、《生理》、《病理》、《診斷》、《藥理》、《內科》、《外科》的各任課教師將其中的循環系統知識錄制成慕課視頻,并將學習視頻和相關材料傳至網絡公共學習平臺,供同學們課下自行學習,課堂時間則主要用來深化概念、解決問題。此模式將寶貴的學習資源最大化,改革并發展了教師們的傳統授課方式,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真實的互動環節。本研究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同學,并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促使每個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自行學習;另外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學習地點和學習時間,使學習過程能夠在一種輕松的環境中進行,還可以根據自身對所學知識的接受程度來重復學習教學課件內容并隨時調節學習節奏。 本研究為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變革,同時對傳統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流程進行創新,引導同學們向興趣化學習、主動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發展,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1.本教改小組教師涉及多個專業、教授多門課程,滿足慕課制作及課程講授的師資需求。
2.本次教改所制作的慕課視頻為從循環系統的解剖位置到生理機能到病理改變到輔助檢查到臨床表現以及治療方案,從基礎到臨床,滿足同學們的認知學習規律。
3.同學們在學習后期臨床課時如果對于基礎課掌握不夠扎實,可以將基礎課老師發的教學視頻及學習資料下載復習,便于課程學習的連貫性,滿足同學們各階段的學習需求。
4.本教育教學改革是在山東現代學院進行試點實施,學校建設網絡多媒體教室216個,教學科研用計算機1721臺,實現所有教室多媒體化,館藏圖書166萬冊,建有完善的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滿足同學們慕課學習需求。
5.本次教改試行時在各班挑選參加學習的同學,利用同學們的第二課堂時間實施實踐教學,滿足教學改革試行時間、學生需求。
1.文獻研究法
通過搜索查閱與慕課教學模式相關的書籍、期刊數據庫以及網上的文獻資料,明確慕課教學模式的概念,了解慕課教學模式的特征、優勢和劣勢,構建適應于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慕課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2、案列分析法
分析國內外大學實施慕課教學的案例,并分析其如何實施、如何取得成功,以及在哪些方面存在瓶頸,分析、總結出其實施的經驗與不足。
3、個案研究法
通過對個別課堂所實施的慕課教學的具體實踐進行分析,總結出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缺陷,以此映射出慕課教學模
式在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具體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等。
基于慕課教學模式下的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改革與探索有著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
首先,改革與完善了傳統的教學流程。該模式將新授知識的學習放在課前,課前將《解剖》、《生理》、《病理》、《診斷》、《藥理》、《內科》、《外科》中循環系統知識錄制成慕課視頻,讓同學們課前自行學習,課堂上主要以教師深化概念、答疑解惑為主,幫助同學們針對性的掌握課前自學知識;
其次,探索與變革了傳統的學習順序。傳統的臨床醫學教學,同學們第一學年學習解剖、生理等正常人體基本特征的基礎課程,學習過程缺乏目的性和成就感,從而導致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的問題。到學習內科、外科等臨床科目時,約有90%以上的同學存在著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疾病發展缺乏連貫性的問題。而本課題所采用的慕課教學就可以有效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可以在教學模式上變革傳統教學的“三段式”,讓同學們開始入學就根據慕課視頻以系統疾病為導向學習,從該系統的解剖位置、生理機能到病理改變、輔助檢查、臨床表現以及治療方案,讓同學們可以帶有濃厚的興趣和成就感連貫的學習一個系統疾病。
本研究采取實踐教學的方式進行,將知識、理論和方法模擬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將傳統意義上的研究對象分為幾組進行基于慕課教學模式下的實踐性教學,并將研究的結果直接運用于對教學方法和行為的改變上,強調研究的行動功能。
本次研究過程中制作的慕課視頻除可供在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學習外,也可供校外臨床醫學專業在校生、畢業生學習與鞏固。
參考文獻:
[1]盧捷湘高等醫學教育的探索與實踐[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
[2]賀加,陳俊國,郭立美國醫學院校課程評價現狀及趨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1(3):56-58
王海燕(1986--)女,山東諸城人,漢族,山東現代學院專職教師,助教;研究方向:臨床醫學教學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