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清代黑龍江方志文獻研究

2016-02-27 05:14:04關儒茜李德山
學術交流 2016年8期

關儒茜,李德山

(東北師范大學 a.歷史文化學院;b.古籍整理研究所,長春 130022)

?

歷史學研究

清代黑龍江方志文獻研究

關儒茜a,李德山b

(東北師范大學 a.歷史文化學院;b.古籍整理研究所,長春 130022)

“方志”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方志為一地之全史,方志類文獻對于研究其地疆域沿革、山川地理、社會人文、經濟貿易等諸多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歷史上,修方志之舉,歷朝歷代皆有,達至全盛,當屬清朝。黑龍江地區古無獨立方志,首次出現是在清康熙時期。黑龍江地區清代方志文獻雖起步晚、數量少,但兼具普遍方志和本地區方志兩方面特征。同時,在研究黑龍江古疆域、經貿、宗教、考據等方面,黑龍江清代方志文獻也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

清代;黑龍江;方志文獻

我國封建社會方志編修工作至清時已達至全盛,無論是數量之巨、種類之多、體例之完備、內容之廣泛,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統治者重視方志的編纂工作,多次向地方政府下達修纂方志的詔令,加之文人大量撰寫方志,多種因素合力促成了清時各地方志文獻的大量涌現。

嚴格講,黑龍江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可以指黑龍江一江之流域,也可以認為是清時黑龍江將軍轄境之范圍,本文所謂“黑龍江”則是指今黑龍江省,凡屬此范圍內之方志文獻均為本論文研究對象。黑龍江地處中國東北部,自古就是少數民族游牧、聚居的地方,接受漢文化晚,因而其修志意識較內地淡泊,以至于黑龍江自古便無相對獨立的方志。清之前,歷朝歷代多將東北看作一個整體,因而為其所作方志也多將東北三省作為一體,以今沈陽地區為主,吉、黑地區為輔。有關黑龍江的方志記載最早出現于明正統時的《遼東志》,此后明嘉靖修的《全遼志》以及清康熙修《盛京通志》雖均有提及黑龍江,但這些內容都是附載或散落在各志書中,并未形成獨立的體系。據《吉林通志》載,“《盛京通志》合東三省事而并記之,然皆以盛京(今沈陽)為主,吉林及黑龍江特從附載”[1]11。徐宗亮也說,“黑龍江經制事宜,見官書者舊附《盛京通志》”[2]12。

據《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記載,現存全國地方志總數有8 200余種,其中清代方志有5 701種,約占總數的70%,康熙朝1 397種,乾隆朝1 154種。而有關黑龍江的志書只有12部,僅占很小比重。這充分說明,黑龍江的修志事業,在整個東北地區乃至全中國起步較晚。進一步檢索《中國地方志綜錄》《中國地方志集成》《東北地方志總目(初稿)》《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等叢書類、目錄類文獻,整合出18部清代黑龍江方志文獻。按類別可分為省志類方志文獻8部《龍沙紀略》《黑龍江外記》《黑龍江通省輿圖總冊》《黑龍江述略》《黑龍江輿圖說》《黑龍江地略》《黑龍江志略》《黑龍江鄉土志》,府廳州縣鄉土志類方志文獻10部《呼蘭府志》《寧古塔志》《寧古塔山水記》《寧古塔紀略》《卜魁紀略》《三姓鄉土志》《寧古塔地方鄉土志》《阿勒楚喀鄉土志》《墨爾根志》《長壽縣鄉土志》。

一、黑龍江方志文獻的整體特征

(一)通識方志體例與黑龍江方志文獻

據倉修良先生在《方志學通論》中的說法,方志的起源有多種,經魏晉南北朝之地記、隋唐之圖經,至宋元時期方志體例趨于定型。大體上均包括各地疆域、沿革、城池、山川、人口(或民族)、物產、風俗等,有的地方志在編修過程中也會根據本地區的特色,列出不同的綱目類別,做到了體例大致統一,內容不盡相同。《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載,“古之地志,載方域、山川、風俗、物產而已,其書今不可見。然《禹貢》《周禮·職方氏》較大矣?!对涂たh志》頗涉古跡,蓋用《山海經》例《太平寰宇記》增以人物,又偶及藝文,于是為州縣志書之濫觴。元明以后,體例相沿……首宮殿疏,尊宸居也。次總志,大一統也。次都會郡縣,辨方域也。次河防,次邊防,崇實用也。次山川,次古跡,次雜記,次游記,備考核也。次外紀,廣見聞也”[3]594。方志發展到清時已達至全盛,體例已完備,數量也是相當巨大的。黑龍江方志起步雖晚,但內容及種類并不亞于中原方志事業發達地區,諸如省志類之《黑龍江述略》,府州縣志類之《呼蘭府志》,山川志類之《黑龍江輿圖說》。

雖然與中原地區相比,規范、體例等相對并不完善,但黑龍江方志仍具有地方性、連續性、廣泛性、多樣性、時代性等特點。同時,由于黑龍江獨特的地理與歷史條件,經過長期發展,黑龍江方志文獻也呈現出區別于其他地區的特征。

(二)黑龍江方志文獻的時代特征

清代黑龍江方志文獻分階段、分時期呈現出其各自的特點。第一階段是康熙時期。大量流人涌入黑龍江,尤其是寧古塔地區,此時的方志文獻多是他們所作。以吳桭臣《寧古塔紀略》為例,全書僅一卷,“幾萬余言,首尾敘述兩尊人出塞入塞始末”[4]227,而在行文間貫穿了寧古塔地區的“一切山川、城市、室廬、習俗、土音、物產”[5]486等信息,其并未像成體例的方志一樣清晰地將各綱目羅列,方志特點模糊。第二階段是嘉慶十五年至光緒十五年前后,經過近百年的發展,黑龍江方志到嘉慶年間已逐漸形成體系,各方志在編修過程中也均詳列其內容,大體上包括了疆域、建置、沿革、山川、人口、風俗、物產等條目,但方志多是全省范圍的,如嘉慶時《黑龍江外記》。此時的府州縣志的編纂尚未完善,但也有些許嘗試,如英和于道光年間所作《卜魁紀略》就是今齊齊哈爾地區的方志。黑龍江方志文獻編纂的第三個階段是光緒十七年至清末,這一時期黑龍江方志全面發展,既有全省范圍的方志文獻,各府州縣也都紛紛上呈各自地方志,其中以各地鄉土志為主, “光緒二十四年,壬寅,俄員波資聶也福等,以所撰輯滿洲志略,進呈,請賞給寶星”[6]卷四一四419,“光緒三十三年,辛丑,請飭各省將通志、各府州縣志……搜采交館,以資考證”[6]卷五八二703,“ 光緒二十六年,丙午,吉林將軍長順奏,吉林通志成書,裝訂進呈,得旨,書圖留覽”[6]卷四六六107。通過以上史料可知,光緒朝特別是其后期尤為重視各地的方志編纂工作,這也是清代方志文獻大量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黑龍江方志文獻的地域特征

黑龍江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滿、蒙、達斡爾、赫哲、鄂倫春、鄂溫克等少數民族人民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因而本地區的方志文獻也具有本地區的少數民族及民俗特色。例如《龍沙紀略》中記錄了索倫部的風俗,“鄂倫春婦女,皆勇決善射”、“索倫人以射獵為生,挽弓皆逾十石”[7]211?!逗邶埥庥洝ぞ砣份d,“黑龍江,索倫地,今所居不盡索倫也。滿洲,漢軍,徙自吉林;巴爾呼、鄂勒特,歸自蒙古;達呼爾、俄倫春、畢喇爾,則其同鄉,而別為部落者”[8]28。除以上提及方志的少數民族特色外,由于黑龍江特殊的地理原因,有多部黑龍江方志文獻中收錄了清時中俄關系之內容。

(四)黑龍江方志文獻的撰修特征

清時黑龍江方志呈現出私撰逐漸向官修過渡的特點。由于清代早期黑龍江方志編纂尚未形成完善系統,因而多為私家修方志,以寧古塔流人為主,方式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寫成的《龍沙紀略》,全書一卷分九門:方隅、山川、經制、時令、風俗、飲食、貢賦、物產、屋宇,其基本符合方志的體例和編纂形式,既是清代黑龍江的第一部獨立方志,也是黑龍江私撰方志的代表作品。至清中后期,黑龍江方志體系逐漸形成,編修工作出現了私撰向官修過渡的局面?!肮饩w十七年,創修吉林通志”[6]卷三〇一986,當時吉林將軍統轄之三姓(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縣)、阿勒楚喀(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各自上呈其鄉土志,即《三姓鄉土志》《寧古塔地方鄉土志》《阿勒楚喀鄉土志》,以配合吉林全省的通志編修工作,這是三部較有代表性的官修方志。光緒年間成書的《長壽縣鄉土志》及宣統二年(1910)的《呼蘭府志》均為時任知縣組織纂修,也屬官修方志一類。此時,黑龍江方志的私撰數量有所減少,只有西清的《黑龍江外記》和徐宗亮的《黑龍江述略》等少量文獻。黑龍江方志的纂修呈現出的私撰向官修轉變的根本原因應歸結于清統治者對黑龍江治理方式的轉變。

二、黑龍江方志文獻研究的學術價值

(一)厘清清朝時期黑龍江疆域四至

清代黑龍江方志文獻中對清時黑龍江疆域四至的記載,是研究今黑龍江省清代邊境問題重要的歷史依據。黑龍江省境一直是動態變化的,通過對清代黑龍江各方志文獻中疆域四至的研讀,可大致梳理出今黑龍江省在清時期,甚至是更早期的行政區劃情況,為研究吉、蒙、黑區域變化以及中俄邊境問題提供佐證。對比康熙時《龍沙紀略》、同治時《黑龍江通省輿圖總冊》、光緒時《黑龍江述略》以及民國時《清史稿》四個時期有關黑龍江疆域四至的記載,可以發現,康熙前期黑龍江省東邊界可延伸至海,而到了同治三年,省境縮小到了松花江與黑龍江交匯處,即與吉林將軍所屬三姓副都統轄區接??肌度罩尽そㄖ蒲馗铩?,“(康熙五十三年)由吉林烏喇揀派協領一員……雍正五年,添設副協領一員……十一年,添設副都統一員”[9]23。又據《清史稿·地理志》載,“康熙元年,改寧古塔將軍。十五年徙,改吉林將軍”[10]卷五六1945。康熙時期吉、黑兩省省境范圍發生變化,以黑龍江、松花江兩江交匯處為界,分別歸吉林將軍與黑龍江將軍管轄。考《清史稿》,吉林清時疆界“西至伊通州,界盛京;東至烏蘇里江,界俄領東海濱?。槐敝了苫ń绾邶埥?;南至圖們、鴨綠江,界朝鮮”[10]卷五六1946,可知清后期其東部沿海地區已被沙俄占據。而黑龍江北境則由于《尼布楚條約》與《璦琿條約》的簽訂,包括外興安嶺在內的黑龍江以北大部分地區在清末被俄國所吞并。

(二)反映黑龍江清時期對內、對外經貿情況

由于黑龍江獨特的地理條件,各方志中多有涉及中俄貿易的內容?!洱埳臣o略》載,“秋盡,俄羅斯來互市,或百人,或六七十人,一官統一,宿江之西”[8]205??梢?,自清早期康熙時,中俄已有貿易往來?!爸卸碓诖蠛诤油屯ㄉ?,多以俄帖交易,謂之羌帖,以銀易帖,與中國帖價略同,冰合則賤,冰泮則昂,以行銷暢滯之故,而中帖則不行也……羌帖上具俄文,紙亦堅紉耐久,無作偽者,黑龍江城境悉通用之”[2]95。據分析,史料中所謂“羌帖”應是類似支票,并可替代貨幣且具有一定價值的流通交換憑證,受時段、需求量等因素影響,兌換標準不同,實際價值有所變化。中俄兩地均認同這一“羌帖”作為流通貨幣,足以說明當時邊境中俄貿易的頻繁。

據方志中所載,黑龍江與中原內地的貿易也相當發達,主要以山西、山東為主。“漢民至江省貿易,以山西為最早,市肆有逾百年者,本巨而利厚,其肆中執事,不雜一外籍人,各城皆設焉。次則山東回民,多以販牛為事,出入俄境,極稔而傭值”[2]83。這在《黑龍江外記》中也得到了印證,“商販多晉人,鋪戶多雜貨鋪,客居應用無不備”[9]55。關于內地的集市貿易,《黑龍江外記》有著生動的描述,“每歲五月,布特哈官兵悉來齊齊哈爾納貂皮、互市,號楚勒罕,譯言盟會也。初在城西北四十里因沁屯,本名克伊勒屯。乾隆六十年,以事改城中,而其部人卓帳城北,故俗有北關集之稱”[9]52。

(三)黑龍江方志闡述了古代北方地區宗教信仰問題

黑龍江省境內少數民族眾多,眾人在與大自然的艱苦斗爭中,產生了這一地區最古老的宗教——薩滿教。清代黑龍江方志中有許多關于薩滿的內容,從服飾、祭祀特點、祭祀形式等方面均作了詳細描述。據《龍沙紀略》載,“降神之巫,曰薩麻。帽如兜鍪,緣檐垂五色繒,條長蔽面,繒外懸二小鏡,如兩目狀,著降布裙。鼓聲闐然,應節而舞。其法之最異者,能舞馬于室,飛鏡驅崇。又能以鏡治疾,遍身摩之,遇病則陷肉不可拔,一振蕩之,骨節皆鳴,而病去矣”[7]212。《黑龍江述略》中亦有相似的記載,“巫風盛行,家有病者,不知醫藥之事,輒招巫入室誦經。裝束如方相狀,以鼓隨之,應聲跳舞,云病由某崇,飛鏡驅之,向病身按摩數次逾愈”[2]82?!逗籼m府志》中詳述了滿洲家祭時薩滿的祭祀過程,“家薩滿二人捧香碟,燒年期香訖。薩滿系腰鈴,持哈嗎刀,族人擊單環鼓,童男二人擊札板,相與樂神。薩滿歌樂詞三章,每章畢,主祭、助祭者咸行叩首禮”[11]1848。

由于中央王朝的治邊政策、關內移民的大量涌入等諸多因素,中原文化逐漸傳入黑龍江等東北邊疆地區,中原地區的佛、道等宗教也隨之而來。黑龍江方志文獻中有關佛教最早的記載見于《絕域紀略》,“滿[初]人[時]不知有佛,誦經則群伺而聽,始而笑之,近則[乃]漸習合掌以拱立矣。西達[□]子則知有佛有經,能膜拜,大約與哪[喇]嘛教同”[12]112。到了清末,黑龍江民間更是崇佛風氣日盛。據《呼蘭府志·祭祀略》一卷所載,僅呼蘭府一地的寺、廟、壇、祠、閣等佛教祭祀場所就達近百處,甚至是少數民族的家中也供奉有佛像,“達呼爾種族家供銅佛……索倫、蒙古、錫伯、巴爾虎各種族,亦供銅佛……瓜爾察種族家供木佛一尊”[11]1851。道教在黑龍江也有所傳播,據《墨爾根志》載,同治九年在墨爾根城南門外建有信奉道教的萬壽宮。除本土宗教信仰外,清中后期外國人大量涌入,西方宗教信仰也傳入黑龍江,“江省有法國教堂,在呼蘭城境,從其教者,滿、蒙、漢民皆有之”[2]95。據《長壽縣鄉土志》載,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民近三千人。

(四)黑龍江方志文獻的考據價值

黑龍江方志作為地方性史志類文獻具有正史所沒有的一些獨特參考價值,對黑龍江方志文獻的整理和研究,既可以達到完善黑龍江史學的目的,同時也對黑龍江其他史部文獻的??薄⒆⑹琛⑤嬝幸欢ǖ慕梃b作用。以光緒時成書的《墨爾根志》為例,其中對職官的記載,可以為確定該志書的成書時間提供佐證。據《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收錄,《墨爾根志》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修,而據《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方衍先生所說,《目錄》所收其修志時間有誤,《墨爾根志》應于光緒三十年(1904)后所修。據《墨爾根志序》所說,其體例條目仿《承德府志》而作,而《承德府志》于光緒十三年(1887)修成,此點不能說明《墨爾根志》確切的修纂或成書時間。《黑龍江通志條目》確定于光緒二十三年(1897),經比對,《墨爾根志》大致按《黑龍江通志條目》規定所列,因而《墨爾根志》始修纂時間后推至光緒二十三年(1897)。查本方志職官表之“教授八旗幼童清文歷任學官名表”,“倭克吉善,光緒二十六年任”[13]429,故而方志修書時間推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又據書中職官表之“歷任副都統”載,“博棟阿,齊齊哈爾鑲黃旗人,光緒十四年任,于光緒二十七年進京召見。額爾精額,東布特哈。”[13]377查《清史稿·列傳二百四十一》,“額爾慶額(即額爾精額),字藹堂,格何恩氏,隸滿洲鑲白旗,墨爾根城駐防……(光緒)十九年卒”[10]卷四五四12625-12626。由此條史料可知,額爾精額于光緒十九年(1893)去世,其不可能于博棟阿之后任墨爾根城副都統,故而《墨爾根志》成書時間應為光緒二十六年(1900)至光緒二十七年(1901)之間。

三、黑龍江方志史學價值及現實意義

(一)黑龍江方志文獻研究的史學價值

方志文獻輯錄了某一地區包括歷史沿革、山川地理、風土人情、民族宗教、物產資源等方面內容,它與各地地方史相比更加生動豐富,堪稱“博物之書”,而且涉及了民族學、民俗學、人口學、宗教學、經濟學等多方面學科。作為黑龍江地方古文獻的分支,清代黑龍江方志文獻是東北地方古文獻的一部分,是中華史學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追述東北亞歷史文化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是研究黑龍江歷史乃至東北史的前提和基礎,體現了中華歷史形成的“多元一體”文化格局,具有豐富實證性質的史料價值和相當高的文獻學價值。

清以后黑龍江開始出現獨立方志,歷經百年發展,至清末宣統年間,黑龍江方志已有包括省志、府州縣鄉土志、輿圖說等多種方志類型。通過對清時黑龍江方志的整理研究,整體把握這些方志文獻的體例、特征、流傳等,對了解黑龍江的歷史沿革、山川地形、經濟貿易、宗教民俗、文化教育、中外關系,以及清朝對黑龍江的治理,都具有極深遠的意義。

1.清代黑龍江方志文獻屬東北地方古文獻的研究范疇。對清代黑龍江方志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既要把握其整體特征,也要探究每一部方志文獻的成書過程、纂修者(群)及版本源流等文獻外部情況,還要對每一部方志文獻的內容整理、分類,以探求其所具有的各方面內在研究價值,以達到豐富東北地方古文獻系統的目的。

2.清代黑龍江方志文獻研究既完善了黑龍江史學研究,同時也拓展了整個東北古史研究領域。馬端臨在《文獻通考》自序中說:“凡敘事,則本之經史而參之以歷代會要以及百家傳記之書,信而有證者從之,乖異傳疑者不錄,所謂文也。凡論事,則取當時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諸儒之評論,以致名流之燕談,稗官之記錄,凡一語一言,可以訂典故之得失,證始撰之是非者,則采而錄之,所謂獻也”[14]卷首3。“文”指典籍文章,“獻”則是古代耆舊先賢的見聞、言論。文獻之所以存在的意義在于,它們可以記錄下一切具有史學研究價值的信息。可見,文獻學研究任務之一是服務于史學研究。

3.清代黑龍江方志文獻內容多有涉及今黑龍江清時的歷史地理、治邊政策、社會生活、經濟及農業發展、民族宗教、中外關系等情況。通過本論文的研究,加之考證其他史書,二者相互補,可以更加全面真實地反映出今黑龍江清時的社會風貌,以及黑龍江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史學發展脈絡。

(二)黑龍江方志文獻研究的現實意義

1.清代黑龍江方志文獻研究為我國歷史疆域及文化變遷提供了佐證。黑龍江方志文獻詳實地記載了清代黑龍江歷史疆域及文化的變遷,通過對這些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并結合歷代關于黑龍江的相關史料,還原了黑龍江曾經輝煌的歷史文化,展現了我國古代開疆拓土、友好外交、商賈互市、文化交融的歷史文化景象,為現代社會邊疆經濟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借鑒作用。

2.清代黑龍江方志文獻的研究有利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2013年12月20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焙邶埥瓝碛兄鴱V袤的土地、富饒的山川、豐富的自然資源、厚重的人文歷史文化,其自古就轄于華夏歷朝,且鮮有史志記載。作為新一代龍江人,只有了解從前的黑龍江,才能更加熱愛今天的黑龍江。通過對黑龍江方志文獻的整理和研究,讓“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全面系統完整地學習黑龍江歷史,讓龍江文化傳承下去,從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黑龍江。

3.黑龍江方志文獻的研究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團結。在黑龍江的土地上生活著漢、滿、蒙、達斡爾、赫哲、鄂溫克、鄂倫春等多個民族,黑龍江古方志文獻中對此多有記載。這些少數民族與漢民族和睦相處,從宗教信仰、經濟生活、文化共榮等諸多交往中,互相包容,和諧進步。對這些方志文獻的整理工作,增強了各族人民共同的民族認同感,有利于各民族團結,為多民族大家庭國家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1][清]長順.吉林通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2][清]徐宗亮.黑龍江述略[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

[3][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2008.

[4][清]吳桭臣.寧古塔紀略[M]//龍江三紀.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

[5]柳成棟,宋抵.東北方志序跋輯錄[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1993.

[6][清]清德宗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7.

[7][清]方式濟.龍沙紀略[M]//龍江三紀.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

[8][清]西清.黑龍江外記[M].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

[9][清]富魁.三姓鄉土志[G]//遼寧省圖書館.東北鄉土志叢編.沈陽:遼寧省圖書館,1985.

[10][清]趙爾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1][清]黃維翰.呼蘭府志[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

[12][清]方拱乾.絕域紀略[M]//徐宗亮,等.黑龍江述略.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

[13][清]佚名.墨爾根志[M]//柳成棟.清代黑龍江孤本方志四種.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

[14][宋]馬端臨.文獻通考[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責任編輯:曹金鐘〕

2016-05-25

201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重點項目“漢文化東傳與古代東北社會變遷研究”(11AZS004)

關儒茜(1988- ),女(滿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研究生,從事歷史文獻學研究。

K291

A

1000-8284(2016)08-0201-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亚洲啪啪网|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婷婷亚洲最大|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 国产va视频|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亚洲永久视频|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一级黄色片网|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婷婷在线网站|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91视频|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蝌蚪窝|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啪啪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系列|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欧美色图久久|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91热爆在线| 欧美第二区|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色噜噜综合网| 天堂网国产| av在线无码浏览| 欧美色亚洲|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jizz| 青青操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四虎永久在线|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一二区| 色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伊人无码视屏| 不卡国产视频第一页|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