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
河南省黃泛區農場
黃泛區農場如何發展現代農業
陳祥
河南省黃泛區農場
黃泛區農場位于中外聞名的“黃泛區”腹地,地處豫東平原的周口市轄區,點狀分布于西華、扶溝兩縣,與兩縣的18個鄉鎮毗鄰。是河南省惟一的省屬大型國有農場,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是河南省重要的良種繁育推廣基地、生豬養殖和出口基地、果蔬生產貯藏基地。黃泛區農場現擁有土地14.7萬畝,其中耕地11.6萬畝,果園1.5萬畝,下轄16個農業分場、4個場屬行政村。
發展現代農業調整農業產業強化農業技術推廣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更為迫切,只有主動適應新常態,農業農村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適應新常態,必須更加重視農業、穩定農業;適應新常態,必須著力解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黃泛區農場在現有條件下,如何將農業做大、做強、做優,如何發展現代農業?
1.種植結構單一,大眾品種多,特色品種少
黃泛區農場下屬16個農業分場,地理位置分散,結構單一,種植作物品種常規化,沒有主導產業或主導產品,糧食作物的面積占到農作物總面積的85%以上,小麥、玉米、大豆的種植面積占種植面積的90%以上。只有常規作物,沒有特色品種。
2.組織化程度低,產業鏈條短,受市場影響大,經濟效益差
各農業分場的結構調整都是由職工自發進行的,組織化程度低,受市場影響大。例如:四分場的辣椒種植,這幾年隨市場的需求,種植面積每年都在擴大,但這種農業生產是處在職工自主經營的零散狀態,產品處在初級階段,產業鏈條短,受市場波動影響大,形成不了主導產業。
3.農業種植規模小
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現在農場大部分職工種植面積在30~50畝,有的分場職工種植面積只有二、三十畝。要堅持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方向,必須合并現有區塊面積,集中在少數種植大戶手中,特別是向種田能手流轉,培育種植大戶,提高規模效益。
1.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創新土地經營方式,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
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應將農業的生產目標由滿足自給性消費的產量最大化,轉變為商品性生產的利潤最大化。要完成生產目標的轉換,必須調整農業結構,由單純地提高土地產出率、增加產量向適應市場需求、滿足工業化規模生產需要的方向調整。
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把土地按照“依法、自愿、公平競價”的原則,逐漸轉移到少數處植大戶手中,使勞動力與資源得到有效配置,大力扶持種植大戶,擴大經營規模,廣泛使用農業機械,廣泛運用科技,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形成規模效益。
2.建立黃泛區農場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
利用場部特有優勢創辦“百花節”,建立觀光生態旅游園;利用一分場、郭莊村現有資源建立核心示范園區。核心園區規劃以“一園、四區”為結構布局,即有機農業休閑觀光采摘園;優質桃區、黃金梨區、蘋果區、有機葡萄區。并以此為依托,逐步建立園林花卉苗木生產示范區、果園生態養殖區、設施農業高新區等。著力培育一個“龍頭型”專業合作社,全面負責園區內的管理,實現園區內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營銷的管理格局。要加強園區內道路、溝渠、電等配套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現代物聯網絡,逐步實現生產信息化、遠程管理控制智能化及生產過程全程可視化,使消費者隨時隨地可以檢索到產品信息。采取統一規劃、分類區域種植,最終打造成品牌特色突出、科技支撐有力、產業文化獨特,集生產示范、休閑觀光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生態園。
3.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場產業轉型升級
農場現有農業技術人員233人,其中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4人,高級農藝師32人,農藝師95人。地神種業農科院1個。農場要發展,特別是要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加快農場農業現代化步伐。
4.遴選主導品種、推廣配套技術
根據目前的農業產業結構和發展現狀,全場確定了小麥、玉米、大豆、辣椒、花生等五個主導產業。主推技術為小麥秸稈還田、配方施肥、土壤深松、種子包衣、精量播種、化學除草、節水灌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玉米單粒精播、種肥同播、化學除草等技術。要充分利用農業科研院校的品種資源,引進推廣新品種,大力發展高產高效特色品種,形成“一場一品”、“多場一品”的區域規模經營。另外集團公司要圍繞這一主導產業開展產前、產中、產后一系列的服務,特別是產后服務,要建立中介服務組織,負責整個產業的發展,并將生產、技術、加工、銷售等有機結合起來,延伸產業鏈條,實施一體化經營。其他分場要與農業科研院校合作,培育適合本區域內發展的主導產業。
5.強化農業技術推廣,建立健全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
農業技術推廣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的重要手段。農業要實現現代化,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必須要有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體系作保障。農場要建立與農業科研院校合作的長效機制,通過合作了解農業科技發展動向,掌握先進技術成果,推動農場現代農業的發展。另外要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服務農業,推廣農業技術,發展現代農業,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關鍵。信息是資源,信息是財富。農業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最新成果,促進農業持續發展的過程。
6.積極開展各項技能培訓,提升職工素質和科技水平
要充分利用新型職業農工(農民)培育項目,大力開展技術培訓,以農業新知識、新技術為培訓重點,采取集中授課、現場指導、基地園區觀摩的方式全方位的開展農業職工培訓。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1]謝天丁,黃泛區農場現代農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農墾,2012,11:60-62.
[2]潘軍茂,席曉燕,淺議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思路[J].基層農技推廣,2015,1:18-20.
[3]張玉霞,張玉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經驗及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J].基層農技推廣,2015,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