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雨瀟 馬 軍
內蒙古工業大學國際商學院
我國CDM項目發展潛力研究分析
季雨瀟馬軍
內蒙古工業大學國際商學院
我國發展CDM項目可以改善空氣質量,減少空氣污染,促使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同時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通過對我國目前CDM項目發展現狀進行SWOT分析,找出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對有利因素合理利用,對制約因素修正改進,從而提高我國CDM項目質量,促進CDM項目在我國的發展。
CDM項目能源結構復合型人才
全球各國越來越關注溫室氣體的排放問題,這使得我國也提高了對溫室氣體的重視。我國地大物博,能源儲備量豐富,具有發展CDM的有利條件,但同時因為CDM項目本身存在的局限性阻礙了我國發展CDM項目,導致CDM項目的質量不高,最終CDM項目的簽發率低。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使更多的CDM項目達到合格標準,從而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為我國國民經濟做出貢獻。
1.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會成立
根據英國梅普爾克羅夫特公司(Maplecroft,世界上著名的風險評估公司之一)公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截止到2012年,我國通過生產,生活等活動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總量達到60億噸,已超過美國,排在世界第一。在全球CDM市場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溫室氣體的供應商,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及其管理中心于2007年11 月9日正式成立,并設立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專門用于支持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事業。截至2016年2 月29日,經國家發改委批準我國已獲得CERs簽發的全部CDM項目共1470項,估計年減排量345321312噸CO2e[1]。
2.我國現有CDM項目類型
CDM項目主要包括節能和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垃圾焚燒發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N2O分解消除,造林和再造林,燃燒替代,HFC-23分解及其他。根據圖1,簽發項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類簽發項目數為1193,節能和提高能效類簽發項目數為118,甲烷回收利用類簽發項目數為9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類簽發項目數占總簽發項目數的81.16%。

圖1 簽發項目數按減排類型分布圖
根據圖2,估計年減排放量最多的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類達到167,557,546tCO2e,排在第一位,占總估計年減排量的48.52%,HFC-23分解類66798446 噸CO2e,排在第二位,甲烷回收利用類33363143噸CO2e,排在第三位。

圖2 簽發項目數估計年減排放量按減排類型分布圖
3.全球首例CDM造林項目
我國廣西珠江流域的再造林項目成為全球第一個CDM理事會碳匯造林項目,根據廣西自然地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因地制宜,種植杉木,荷木,桉樹,馬尾松等植物,截至2010年,蒼梧縣完成1702公頃,環江縣完成1555.33公頃,共計完成3257.33公頃,大大改善了廣西當地的植被覆蓋情況[2]。在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植被恢復,保護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等生態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造林項目產生的碳匯量在全球市場進行交易,而生產的林木材料或在國內木材市場買賣,或出口國外,到2035年,預計碳匯交易收入可達334.95萬美元,并創造約1560萬美元的收入。通過碳匯和生產的木材產生的價值所得的收入將按照一定比例分給參與項目的農戶,為當地農戶提供就業機會和工作崗位,解決約500萬戶農戶的就業問題。
1.優勢
(1)CDM項目分布廣。我國疆土幅員遼闊,經緯度跨度較大,根據土壤,光照,水分植被等要素的不同,在相應地區建立不同種類的CDM項目。在內蒙古、新疆、甘肅等中西部地區可以發展以風能為主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類的CDM項目,在廣西地區發展造林和再造林類的CDM項目,在四川、貴州等地區發展甲烷回收利用類CDM項目,這些項目都是根據不同地理環境,因地制宜。各國目前已經意識到我國發展CDM項目的潛力巨大,積極尋求合作,促進中外合資的各類CDM項目,這也是吸引外資的一個重要因素。
(2)生態效益。CDM項目建立的最初目的就是要改善全球環境問題。我國的CDM項目在改善環境問題的基本宗旨上采取更加具體的措施,目前對生態環境投入很大,例如建立天然植被恢復,牧草種子基地,自然保護區以及生態功能區等重點保護項目。CDM項目能提高植被覆蓋率,減輕土地沙化程度,減輕生態惡化程度,天然植被數量和質量都得到改善。環境和植被質量的改善,同時也有助于生物多樣化的促進,使生態系統得到良性循環,從而達到生態效益的目的。
(3)經濟效益。CDM項目在實現生態效益的同時也具有實現經濟效益的功能,這是CDM項目的另一大優勢。CDM項目通過產生的碳排放量當做商品進行買賣的方式實現其經濟效益,無論是國內投資的項目還是中外合資的項目,都能使建立CDM項目的企業獲得利益,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最終達到促進我國GDP的增長做出貢獻的目的。
2.劣勢
(1)缺乏經濟支持。CDM項目涉及到被開發地區的住民的利益,如果在內蒙古草原地區發展草原碳匯CDM項目必然會損害到當地牧民通過放牧得到的收入,企業是盈利機構,給牧民的補償是有限的。其他CDM類項目也是這樣,有關于政府對CDM項目經濟補償的政策也很少,把過多的經濟壓力放在政府身上也是不合理的。
(2)缺乏核心技術支持。我國近些年申請的CDM項目越來越多,但是最后CERs獲簽率卻不高,完成的CDM項目到最后審核階段是不合格的,很大程度上是利用的相關技術不過關,我國并沒有真正掌握開發完成CDM項目的核心技術。外國投資的項目或者中外合資的項目,我國只負責CDM項目的外圍技術,真正的核心技術是通過國外研發技術完成的。
(3)缺乏人才支持。核心技術的欠缺正好說明我國專門技術人才的不足和流失,同時我國的CDM項目目前還缺乏管理人才的支撐。除了少數從事CDM項目及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外,很多企業沒有意識到CDM項目的發展前景,或者認為CDM項目只能提高生態效益而無法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所以企業管理者也不會學習關于CDM項目的相關知識,導致對CDM項目的片面認識,對CDM項目的申請流程,執行步驟,檢驗標準等理解不清,最終延長CDM項目的完成時間,阻礙CDM項目的我國的快速發展。
3.機會
(1)碳排放量高。我國是工業大國,工業化工原料消耗高,溫室氣體排放量大,根據京都議定書,沒有對我國的碳排放量做規定,產生的碳匯可以在國際碳匯市場進行交易,我國也因此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匯供應商。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國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發展CDM項目就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方式之一。
(2)能源結構優化。近些年我國大力調整能源結構,從表1中可以看出,2010~2013年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總量是逐年遞增的,但是增速越來越緩慢,控制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表1 2010~2013煤炭,石油,天然氣能源消費量圖(單位:萬噸標準煤)
表2中,水電,核電和風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費占總能源比例逐年上升,說明對這些水電,核電和風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當今低碳社會,要求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都要節能減排,做到產業轉型,循環經濟,就要大力開發利用新能源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發展CDM項目,所以能源結構的優化也是發展CDM項目的優勢。

表2 2008~2012水電、核電、風電消費占總能源比例圖
4.威脅
(1)法律支持不充分。我國在針對CDM項目相關開發及實施等方面的法律支持欠缺,目前比較完整的對CDM項目進行管理的依據是2005年頒布實施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其他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頒布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風電場工程建設用地和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建設部制定的《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等都只是相關暫行規定及辦法,并沒有專門針對CDM項目管理的完整法律典籍,無法從法律的層面上支持CDM,當然,也無法阻止一些企業鉆法律的漏洞,為自身謀取利益的同時損害社會生態利益。
(2)碳市場不完善。很多地區沒有碳交易市場,碳交易雙方沒有相對公平的交易環境,對碳交易中所涉及的計量認證,審核,擔保,可行性調查,協助調查等服務沒有完善的規定。正是由于碳市場的不完善到時減排指標的不完善,沒有完整的減排體系和缺乏完善的碳交易市場使得我國在世界碳交易市場上沒有話語權和主動權,這對我國的碳出口是不利的。
(3)CDM意識淡薄。CDM意識淡薄不僅僅是指的企業,政府,還有社會民眾。企業認為建立CDM項目不會盈利,或者通過政府的扶持僅能維持企業的日常運營,但不能給企業自身創造優厚的經濟利益。CDM項目是個長期項目,運行周期長,把過多的資金投入到CDM項目中,可能影響企業的資金流轉,甚至導致人才的流失,所以企業在沒有確定是否盈利的情況下不會冒風險嘗試CDM項目。社會民眾對CDM項目意識淡薄來源于政府宣傳的缺失,這也正反應了政府本身對CDM項目的不重視。而民眾對CDM項目的意識淡薄一方面除了政府的原因,還有一方面是民眾認為CDM與自身聯系較遠,不會得到切身利益。
5.小結

根據以上分析,應采取SO戰略作為主要戰略,即利用我國CDM項目的內部優勢與外部機會相結合,保持目前我國CDM項目數量和質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提高。同時把自身劣勢加以改正,轉化為優勢,政府要給予相應的政策引導,政府和企業完善自身的同時還要相互協調,促進CDM項目在我國的健康發展。
根據上述對我國CDM項目發展潛力的SWOT分析,要發展優勢,改善劣勢,利用機會,避免威脅,為加快我國CDM項目的發展提出建議。
1.發展多種項目
CDM項目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上,要重點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類的CDM項目,這類項目在最后簽發的數目和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上都是占有覺得優勢的,發展優勢類項目更能提高節能減排量,起到顯著的效果。但同時要優化結構,不能忽視其他種類的CDM項目,可能其他類型的CDM項目治理的效果不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類項目,但是,有些地區不適宜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類的CDM項目,有因地制宜,根據地理條件建立不同的CDM項目,重視發展多種CDM項目,在不同地域建立代表性的CDM項目,這樣可以為其他的CDM項目提供借鑒,為本地區其他CDM項目的范本。在集中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類CDM項目同時重視其他類CDM項目,這樣既可以保證一定量的減排指標,又能促進其他CDM項目的多樣性發展。
2.培養復合人才
傳統的人才培養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分開進行的,而往往這樣的效果并不好,技術人才只管技術,管理人才只管管理,造成技術和管理無法溝通協調。培養技術和管理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才是最好的培養方式。對復合型人才進行專業培訓,除了專業知識以及管理知識的培訓外,根據截止到目前為止的所有CDM項目進行分析,找出CDM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比較普遍的問題,并對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
3.掌握核心技術
在各級地方政府建立專門科研院所,聘請相關專家,技術人才對CDM項目實施整個過程加以研究,找出核心部分和核心部分所運用的專業技術,對核心技術進行分析,把核心技術運用到具體CDM項目中,并在運用中發現問題,修正問題,達到掌握和完善核心技術的目的。掌握核心技術的主體是人,所以優先解決的還是人才的問題,復合型人才的問題得以解決是掌握核心技術的前提保障。
4.完善相關法律
為了阻止企業利用其它相關法律的漏洞為自身謀取經濟利益,和國際法接軌,根據《京都議定書》,《減排量購買協議》等相關規定,制定CDM方面的法律,法規,地方規定等一系列的專業完整法典,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執法部門要執法必嚴,運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對CDM項目進行嚴格治理,把CDM項目納入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法律依據是一切行為的前提,法律為CDM項目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有序、穩定的環境,只有有了法律支撐,CDM項目的合理性才能得到支撐。
5.完善碳交易市場
管理CDM項目的成本巨大,除了企業自身的運營成本,國外的自己投入,政府作為強大的后盾,采取相應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從各個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措施。制定優惠政策,如對企業進行補貼,為發展CDM項目的企業提供一定技術上的咨詢和幫助,建立良好的發展CDM項目的環境。利用我國是國際碳交易市場上最大供應商這一優勢,完善國內森林碳匯的碳匯交易市場,同時建立草原碳匯的碳匯交易市場,制定碳排放標準,合理制定碳交易價格,與國際碳交易市場接軌,掌握主動權,在國際碳交易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
6.培養強化意識
首先要強化企業領導者的意識,CDM項目帶來的生態效益,優化生態環境,同時還能帶來經濟效益,產生的碳匯在國際市場進行交易能是企業獲得收益,使企業有更多的運行成本,促進企業的發展。還要對公眾強化意識,讓社會大眾正確認識CDM,CDM項目與人類社會休戚相關,并不是毫無聯系的。CDM項目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凈化空氣,更利于人們的生產生活,可以讓公眾參與到企業的CDM項目中,對CDM項目進行監督,在執行過程中發現異常情況,可以向相關部門進行舉報,有利于CDM項目的及時修正,這樣也能約束企業的行為。
[1]中國清潔發展機制網.[EB/OL].http://cdm. ccchina.gov.cn/NewItemTable12.aspx.
[2]李富福.全球第一例CDM理事會碳匯造林項目在我區成功實施[J].廣西林業,2010.
[3]甘激文,怕麗珠,呂曠.清潔能源發現機制(CDM)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大眾科技,2012,(155).
[4]李光普.低碳經濟下的清潔發展機制(CDM)分析-基于SWOT的角度[J].生態經濟,2011,(2);72-77.
[5]馮相昭,李麗平,田春秀,尚宏博.中國CDM項目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評價 [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7).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協作性公共管理視角下的草原碳匯管理框架設計及應用研究”(項目編號71363039)、內蒙古人才基金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