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邱麗華張 奎
1.阿拉善左旗氣象局;2.阿拉善盟氣象臺;3.阿拉善右旗氣象局
阿右旗2015年土壤含水量變化與干旱評價
李燕1邱麗華2張奎3
1.阿拉善左旗氣象局;2.阿拉善盟氣象臺;3.阿拉善右旗氣象局
通過阿拉善右旗2015年土壤水分監測點無凍土時段內(3月上旬~11月下旬)監測到的10~50厘米土壤相對濕度數據資料,分析全年土壤含水量變化以及該地區干旱情況。該地2015年10~50厘米土層的土壤水分含量呈現周期性變化,夏季8月各層土壤水分為最低,旱象尤為明顯。而10~20厘米土層是作物根系主要生長層,對該層旬變化趨勢分析其土壤墑情如何,對農作物及時灌溉保墑、旱情較重地區的抗旱作業具有重要依據。
土壤相對濕度土壤墑情農業干旱評價
農作物旱情和旱災的分布特點受氣候、地形、水資源條件和農作物生產狀況等多種因素影響。不同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差別很大,農作物受旱的原因、發展趨勢和造成的危害也各不相同。由于氣候變暖,干旱發生頻率增大,干旱評價工作受到各方關注,用土壤墑情進行干旱評價已經成為各地氣象部門的一項常規業務工作。文章利用阿右旗地區土壤相對含水量的變化趨勢來分析土壤含水變化特征,并探討土壤含水量與干旱評價標準之間的關系。
為研究阿右旗土壤水分含量與干旱評價之間的關系,選用阿右旗有代表性的旗府南5000米非灌溉區監測場內土壤水分觀測資料。因土壤凍結期12月至次年2月無法取土測量濕度,故時間取為2015年3月~2015年11月。土壤水分資料為逐候測定(即逢3、8日監測)。深度為0~50厘米,每10厘米一個測量值,用含水百分率表示。因該監測區土壤都為沙壤土,基本代表本旗地域土壤特性,所涉及的田間持水量理論差別很小,故可視為田間持水量相同,經過對兩者的相關性分析,兩者相關系數很高,故可用阿右旗氣象局選定的監測點的原有資料作為本旗土壤含水量的特征分析。
以旬及月份為時間序列,以土壤相對深度為土層系列分析,用圖表法分析各層各季節牧業區土壤水分變化的規律。
由圖1各層土壤水分月變化趨勢和圖2 10~20厘米土壤水分旬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土壤水分含量隨月份不同的變化趨勢十分顯著,歸納起來,有如下幾點:
1.阿右旗0~50厘米土層的土壤相對濕度變化趨勢大致相同。各層土壤相對濕度最低值都出現在8月份,具體時間在8月中旬到下旬。這是由于此間正值夏季,溫度較高,土壤水分蒸發大,造成土壤相對濕度偏低。
3.阿右旗土壤濕度變化范圍大致集中在10%~60%左右,隨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含水量變化幅度趨于平直緩和。10厘米土層由于接近地表,水分易受熱蒸發,同時也易受表面降水量的影響,故土壤含水量在各月變化幅度很大;30厘米、40厘米土層土壤含水量隨月份變化幅度較??;因該地區降水量偏少,深層滲透量少,深層50厘米土壤含水量很低,逐月變化趨于平直,濕度僅維持在10%~20%之間。
3.各層土壤的相對濕度隨季節的變化較明顯。綜合來看,夏季土壤濕度波動明顯,初夏6月上旬旱情較嚴重,7月中旬是阿右旗雨期,其土壤含水量也達到了夏季的最高值,8月由于地溫高、蒸發大、降水少,土壤含水量達到全年最小值。春秋季土壤水分波動明顯,但出現長時間旱的可能性小,春旱時間在3月,秋旱在10月下旬,但不明顯;冬季該地區土壤凍結,2015年最大凍土深度77厘米,出現在2月11日。
4.及時的灌溉保墑是保障農作物生長發育的有效途徑,對于夏季旱情較重的地區,可由政府組織相關部門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以緩解旱情對農作物的影響以及其他方面的損失。


1.隨著全球氣溫的明顯上升,造成氣候變暖,蒸發加劇導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加速了土壤干旱化程度,對農業生產造成極大影響,10~20厘米土層是作物根系的主要生長層,用該層土壤墑情進行干旱評價,比其他方法更能直觀說明旱象對農作物的影響,更能說明干旱程度。
2.土壤水分呈現周期性的變化,夏季8月下旬旱象尤為明顯,早春3月和初夏6月有兩次時間較短、程度較小的旱象,因此,阿右旗地區抗旱的重點應在早春和季夏,其它時間因旱象時間短,可根據情況,因地制宜進行抗旱。
[1]譚伯勛.干旱地區土壤的灌溉和保墑[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