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奎宇 孫 強 王國發 李文帥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院
三種藥劑對淡色庫蚊幼蚊的室內藥效及其室外防效對比
朱奎宇孫強王國發李文帥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院
為探討微生物源藥劑、保幼激素抑制劑類藥劑與常規化學藥劑對淡色庫蚊幼蚊的室內致死效果,及其在野外環境下的防效問題,本研究分別選用蘇云金桿菌懸浮劑、0.5%吡丙醚顆粒劑與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三種藥劑。室內試驗顯示:蘇云金桿菌懸浮劑LC50:7.4×10-3毫升/升<1%安備雙硫磷殺蟲顆粒劑LC50:3.4×10-2毫克/升<0.5%吡丙醚顆粒劑LC50:2.8×10-1毫克/升;藥效試驗顯示,在第6天時,蘇云金桿菌懸浮劑與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均能致使幼蚊的死亡率達到100%,而0.5%吡丙醚顆粒劑的處理下,幼蚊死亡率在前期較低,但最終也能達到94%。室外人工藥效試驗顯示:蘇云金桿菌懸浮劑的藥效持效期能達到3周以上,且能使淡色庫蚊幼蚊達到80%多的死亡率,羽化率也較低。但在室外條件下,0.5%吡丙醚顆粒劑與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對幼蚊,均具有比蘇云金桿菌懸浮劑更高的死亡率,更低的羽化率。
蘇云金桿菌懸浮劑安備雙硫磷殺蟲顆粒劑吡丙醚顆粒劑淡色庫蚊
淡色庫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是我國北方常見蚊種,是蚊科、庫蚊屬的中型蚊。淡色庫蚊主要孳生于人居住地附近中度污染的積水中,如城市里的污水池、臭水溝、化糞池、雨水井積水、下水道積水、澆花用的肥水缸、建筑工地坑洼積水等都是這種蚊蟲的重要孳生場所[1]。淡色庫蚊以成蟲越冬,主要越冬場所有地窖、防空洞、地下室、花房、暖氣溝等,待早春氣溫升高后飛出吸血產卵,是早春優勢蚊種,淡色庫蚊是我國北方地區斑氏絲蟲的主要媒介,感染率可達50%,同時,還會傳播多種疾病,如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登革熱等[2],因此防治此蚊蟲孳生十分必要。探究對蚊蟲高效、對人類和非標靶生物安全、對環境無害的環保型殺蟲劑勢在必行。
吡丙醚制成的顆粒劑是一類烷氧吡啶保幼激素類幾丁質合成抑制劑[3]。其穩定性好,活性高,持效期長,對人類低毒,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符合人類保護環境的目標,被認為是害蟲綜合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4],但近年來,國內外有少許報道,淡色庫蚊對吡丙醚產生抗藥性。
安備雙硫磷顆粒劑作為一種緩釋性殺蟲劑,主要成分是雙硫磷,對人畜和水體中的魚類毒性均很低,因此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可以在飲用水中直接使用的安全性殺蚊劑。多項研究證明,安備對多種類型的水體中孳生的蚊幼蟲有持效的殺滅效果[5-7]。
本研究,通過比較三種代表性的殺蟲劑室內藥效與室外防效試驗,以期能夠為探討微生物源藥劑、保幼激素抑制劑類藥劑與常規化學藥劑之間的防效關系,從而為更好的滅殺淡色庫蚊提供理論依據。
1.供試材料
(1)供試藥劑。蘇云金桿菌懸浮劑,以色列變種,H-14制劑,毒力效價為600ITU/毫克,購自山東魯抗生物農藥有限責任公司。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購自德國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0.5%吡丙醚顆粒劑,購自南通功成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2)供試蟲源。野外采集淡色庫蚊成蟲,養蟲室內以小白鼠飼喂,收集卵粒,按孵化日期分別進行人工飼養,獲得1~4齡幼蚊。
2.室內藥效試驗
(1)三種藥劑對淡色庫蚊幼蚊致死中濃度的對比試驗。試驗方法:按照WHO幼蟲浸液法[8]。本研究統一采用500ml燒杯為試驗容器,通過預實驗選出合適濃度梯度范圍,在合適濃度范圍內設置5個濃度梯度,其中:蘇云金桿菌懸浮劑選用濃度梯度:0.001,0.002,0.004,0.008,0.010;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選用濃度梯度:0.006,0.008,0.010,0.050,0.100;0.5%吡丙醚顆粒劑選用濃度梯度:0.010,0.05,0.10,0.20,0.5。
其中蘇云金桿菌懸浮劑濃度單位為ml/L,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與0.5%吡丙醚顆粒劑濃度單位為毫克/L。每種藥劑濃度以脫氯自來水分別配制,并以脫氯自來水為空白對照。每杯放入三日齡幼蚊50條,將所有處理,均置于25℃的恒溫箱,光照周期為12升:12天;相對濕度為60±5%。5天后,觀察記錄死亡幼蚊數,重復3次,計算死亡率。
(2)三種藥劑對淡色庫蚊幼蚊的致死效果對比試驗。由于吡丙醚顆粒劑屬于保幼激素類殺蟲劑,需觀察生活周期全程,因此設計試驗:按照WHO幼蟲浸液法,選用2.5×10-2毫克(毫升)/升有效成分濃度以脫氯自來水配制溶液,以500毫升燒杯作為試驗容器,以脫氯自來水為空白對照。每杯放入50條2~3日齡淡色庫蚊幼蚊,每日定時觀察,記錄死亡數,并去除死亡幼蚊,每天按0.5毫克/條加入人工飼料,直到試蟲全部死亡,對化蛹的幼蚊應觀察到蛹羽化出成蟲。
3.室外人工藥效試驗
本研究試驗組共設計3個處理,每處理選用2.5× 10-2毫克(毫升)/升為有效成分濃度。
選用統一規格,容積>10升的塑料桶12個,分別用于試驗組與對照組。將桶置于室外有樹蔭的草地,晚上及與雨水天加蓋,每桶加入蚊蟲孳生地污水10升,在水體表層放置觀察幼蚊的“網筐”,網筐直徑10厘米,深5厘米,并用鐵絲鉤懸掛于桶的上沿,網內放置2到3日齡的淡色庫蚊幼蚊50條,并投放少許、等量飼料。對照與每處理均三個桶,即重復三次,其中對照組為不加任何藥劑的污水。
幼蚊數量補充及死亡情況調查:為觀察待測藥物的持效時間,于施藥后每周向網筐內補加幼蚊數到50條,同時補水到10升。自幼蚊放入桶中第二天開始調查,之后每周定時調查一次,觀察記錄幼蚊、蛹的死亡數、完成羽化的蛹皮數。
4.數據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EXCLE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其中,對照組幼蚊死亡率>20%時,則視為無效。
校正死亡率=(處理死亡幼蚊數-對照死亡幼蚊數)/供試幼蚊數
羽化率=觀察期內成蚊數/觀察的幼蚊總數X100%
死亡率=觀察期內死亡幼蚊、蛹與未脫離蛹皮的成蚊數/觀察的幼蚊總數X100%
1.三種藥劑對淡色庫蚊幼蚊致死中濃度的對比試驗
(1)蘇云金桿菌懸浮劑。蘇云金桿菌懸浮劑各濃度處理5天的幼蚊校正死亡率如表1。經EXCLE軟件分析,各濃度處理5天的幼蚊校正死亡率與濃度間存在相關性,經計算,校正死亡率與濃度間的相關方程為:Y=6088.9X+5.1556,R2=0.9550。據以上方程,分析蘇云金桿菌懸浮劑對淡色庫蚊幼蚊的致死中濃度(LC50)為7.4×10-3毫升/升。

表1 不同濃度蘇云金桿菌懸浮劑室內處理5天后淡色庫蚊幼蚊校正死亡率(%)
(2)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各濃度處理5天的幼蚊校正死亡率如表2。經EXCLE軟件分析,各濃度處理5天的幼蚊校正死亡率與濃度間存在相關性,經計算,校正死亡率與濃度間的相關方程為:Y=314.55X+39.187,R2= 0.8133。據以上方程,分析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對淡色庫蚊幼蚊的致死中濃度 (LC50)為3.4×10-2毫克/升。

表2 不同濃度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室內處理5天后淡色庫蚊幼蚊校正死亡率(%)
(3)0.5%吡丙醚顆粒劑。0.5%吡丙醚顆粒劑,各濃度處理5天的幼蚊校正死亡率如表3。經EXCLE軟件分析,各濃度處理5天的幼蚊校正死亡率與濃度間存在相關性,經計算,校正死亡率與濃度間的相關方程為:Y=98.69X+22.492,R2=0.9105。據以上方程,分析0.5%吡丙醚顆粒劑對淡色庫蚊幼蚊的致死中濃度(LC50)為2.8×10-1毫克/升。
(4)結果。通過三種殺蟲劑的毒力測定,發現三種殺蟲劑對淡色庫蚊均有很好的致死活性,其中蘇云金桿菌懸浮劑LC50:7.4×10-3毫升/升<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LC50:3.4×10-2毫克/升<0.5%吡丙醚顆粒劑LC50:2.8×10-1毫克/升。

表3 不同濃度0.5%吡丙醚顆粒劑室內處理5天后淡色庫蚊校正死亡率(%)
2.三種藥劑對淡色庫蚊幼蚊的致死效果對比試驗
由表4可見,蘇云金桿菌懸浮劑和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處理的淡色庫蚊幼蚊在第8天時,死亡率可達100%,用0.5%吡丙醚顆粒劑處理的淡色庫蚊幼蚊在12天后的防效也達到94%。因此可以看出三種殺蟲劑對淡色庫蚊幼蚊均有高效的致死活性。在第6天前,0.5%吡丙醚顆粒劑處理的幼蚊死亡率增長速度<蘇云金桿菌懸浮劑處理的幼蚊死亡率增長速度 <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處理的的幼蚊死亡率增長速度。所有處理中,以0.5%吡丙醚顆粒劑處理的幼蚊死亡率增長最慢,而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處理的幼蚊死亡率增長速度最快。

表四 三種藥劑處理的淡色庫蚊幼蚊累積死亡率(%)
3.室外人工藥效試驗
通過表五,可以看出:
(1)用1%安備雙硫磷顆粒處理的淡色庫蚊幼蚊,在23天內,死亡率均達到100%,從30天開始,死亡率有所下降,并出現成蚊,可以推斷1%安備雙硫磷殺蟲顆粒的持效期應該在23到30天。
(2)用0.5%吡丙醚顆粒劑處理的淡色庫蚊幼蚊,雖然死亡率均未達到100%,但在37天之前,均未有成蟲羽化,效果明顯,在37天時才出現成蚊。在30天后,死亡率才有所下降,可以推斷持效期應該在30天到37天之間。
(3)用蘇云金桿菌懸浮劑處理的淡色庫蚊幼蚊,在23天之前,死亡率均在85%左右,防治效果較好,持效期推斷在23到30天之間。但蘇云金桿菌處理的幼蚊,在16天開始,有成蟲出現,相較于其他兩種藥劑,效果較差。可能是由于蘇云金桿菌所處的污水環境降低了蘇云金桿菌的活性。

表5 在室外人工藥效試驗中三種殺蟲劑處理的淡色庫蚊幼蚊累積死亡率與羽化率
利用這三種類型藥劑防治害蟲的研究與實踐已有百年歷史,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研究通過比較微生物源農藥蘇云金桿菌與保幼激素抑制劑中的吡丙醚、常規化學農藥中的安備雙硫磷三種藥劑間的室內藥效與室外防效,以期綜合評價三種藥劑對淡色庫蚊幼蚊的防治效果情況,從而為更好的滅殺淡色庫蚊提供理論依據。
通過室內試驗,我們得出:蘇云金桿菌懸浮劑相對于其他兩種藥劑,其對淡色庫蚊的致死中濃度最低,而其對幼蚊的致死效果卻足以與化學殺蟲劑安備雙硫磷媲美,均能達到100%。而作為保幼激素抑制劑類的吡丙醚,由于其主要是抑制幼蚊的生長發育,因此其致死中濃度較高,致死效果在前期不強,到最終效果也能達到94%,具有很好的致死活性。
通過室外人工藥效試驗,我們發現:蘇云金桿菌懸浮劑的藥效持效期在3周左右,且能使淡色庫蚊幼蚊達到80%多的死亡率,雖與化學殺蟲劑安備雙硫磷使淡色庫蚊幼蚊達到100%死亡率存在差距,但致死活性已然很高。相對于室內試驗,吡丙醚在室外試驗中,具有更好的防效。持效期長,致死活性僅低于化學殺蟲劑,且最大的優勢在于其成蟲羽化率低。這可能與吡丙醚作為保幼激素抑制劑,本身主要是抑制昆蟲的生長發育,隨著試驗時間的增長,越往幼蚊發育后期,幼蚊越難以羽化,從而死亡率會升高。
綜合來看,化學殺蟲劑安備雙硫磷的防效無疑是三種藥劑中最好的,其次吡丙醚在室外條件下,效果也要優于蘇云金桿菌。而蘇云金桿菌懸浮劑,在室內試驗中,雖具有較高的致死活性。但在室外條件下,其效果較室內要差,且其持效期相對于其他兩種藥劑要短。因此建議在現場使用蘇云金桿菌懸浮劑滅蚊時,首選雙效微生物滅蚊幼蟲制劑,并對較清潔的水體,可以使用較低的劑量,而對于沉積物較多的積水,則采用較高的計量,且在三周后,最好能重新施藥,或與其他殺蟲劑混配施用。
[1]陸寶麟.中國動物志,昆蟲綱:第九卷,雙翅目蚊科(下)[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2]陸寶麟.醫學昆蟲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106-163.
[3]Ishaaya I,Horowitz A R.Pyriproxyfen,a Nove L Insect Growth Regu Lator for Contro L Ling WhitefLies:MechanismsandResistance Management[J].Pesticide Science,1995,43(3):227-232.
[4]白勇,朱光鋒,范飛能等.2種殺蟲劑殺滅蚊幼蟲效果觀察[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07,18(2):151-153.
[5]馮向陽,方寧燁,熊綺夢等.1%安備雙硫磷顆粒劑控制城市內河蚊幼效果研究 [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11,17(5):354-355,359.
[6]姜洪榮,王洪林,趙勇進.東鄉伊蚊幼蟲的野外孳生習性及安備對其防制效果觀察[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06,17(4):279-281.
[7]F Loore T,Petersen J,Shaffer KR.Eva Luation oftemephosformuLa-tionsagainstAedes taeniorhynchus Larvae[J].J Am Mosq Contro L Assoc,2009,25(2):215-217.
[8]WHO.Vectorresistancetopesticides[R]. Geneva:WHO,19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