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
阿榮旗農牧業局
阿榮旗積極發展現代農業
郭平
阿榮旗農牧業局
阿榮旗地處呼倫貝爾市東南部,全旗總面積1.36萬平方公里,轄7個建制鎮、4個少數民族鄉、7個地方林場和2個國營農場,共148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其中農業人口23萬。境內自然環境優越,資源豐富,有天然優質草牧場234.7萬畝,林地面積892萬畝,耕地面積471.6萬畝,常年糧食產量40億斤,是全國441個優質商品糧基地、內蒙古自治區5個大豆主產區之一,也是全區最大的柞蠶生產基地。十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并被確定為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旗、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國家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試點旗、國家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旗,這些項目極大地推動了該旗現代農業的發展。
1.結構調整,統攬發展
按照“種養結合,以養為主,為養而種,為加而養”的發展理念,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草”和“穩羊增牛”戰略,加大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農牧結合的現代農業結構。
(1)在種植業內部。積極響應國家“糧改飼”,糧豆、糧經輪作間作的號召,按照“三個緊緊圍繞”的要求優化種植結構(即一是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優化種植結構,二是緊緊圍繞構筑“為養而種”格局優化種植結構,三是緊緊圍繞做大做強十大富民產業優化種植結構),不斷提高生產效益,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40億斤以上。預計今年種植業將呈現一減(玉米)一穩(大豆)四增(水稻、馬鈴薯、雜糧、飼草)的“114”趨勢,預計今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47萬畝,其中玉米300萬畝、大豆90~100萬畝,為養而種格局正逐步形成,經過結構調整全旗糧-經-飼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2)在養殖業內部。按照“穩羊增牛”的發展思路,聚焦肉產業發展,服務“中榮”抓養牛、服務“興源”抓養羊,走“小群體大規模”的路子,實現“由小到大、由量向質、由粗向精”轉變。重點抓好基地建設、品種改良、利益聯結、防檢疫、飼草料體系建設五方面內容,預計今年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達480萬頭只,出欄肉牛25萬頭、肉羊260萬只,肉產量達到10.5萬噸。
2.科技先行,引領發展
堅持農機農藝相融合、良種良法要配套,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新機具,以科技應用驅動農業轉型發展,切實提高糧食單產水平。2016年,精心抓好10.1萬畝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00萬畝以上;全力實施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全面抓好新技術的試驗研究與創新,尤其是“五大作物五項核心技術”和“輪作休耕技術”的示范推廣。
加大以種羊擴繁場、良種肉牛基礎母牛擴繁場、人工授精站(點)為主的良種工程建設力度,積極探索推廣養殖場與養殖戶“戶繁場育”的養殖模式,加大規模養殖場建設力度。全旗共落實羊擴繁場6個,羊人工授精站點11個,牛冷配站點94個,規模化養殖場總數達到132個。
3.主體培育,抱團發展
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圍繞十大富民產業(米、豆、薯、稻、種、肉、蠶、瓜、果、藥),以“一村四社”工程為抓手,積極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推動分散經營向抱團發展轉變,加快特色產業由小變大,由大變強。全旗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620家,家庭農牧場148個,種植大戶1600家,養殖大戶1221家,新型經營主體量大、種類多,基本覆蓋了農、林、牧、副、漁等生產、加工、銷售。
4.品牌打造,綠色發展
依托綠色無污染這一最大優勢,深入開展品牌創建活動。大力宣傳和打造八大品牌(呼倫貝爾牛肉、呼倫貝爾羊肉、阿倫新米、音河白瓜籽、山垴黑麥、蒙天源黑木耳、九豐種業、凌志薯業),不斷提升阿榮旗農畜產品知名度和企業的競爭力,以品牌促進農產品銷售。截至目前,共獲得“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86個。其中,有機食品認證30個,綠色食品認證9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41個。登記了涵蓋大豆、玉米、馬鈴薯、白瓜籽及柞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面積495萬畝。建設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230萬畝。
5.龍頭帶動,集約發展
近年來,阿榮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視農牧業產業化發展,以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增加農牧民收入為目標,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區為依托,全力推進綠色產業基地發展,不斷推進現代農牧業產業化進程。2014年10月,被認定為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產業化(肉產業)示范園區,目前,示范園區內聚集企業27家,各級龍頭企業15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2015年產業化規模以上企業(百萬元以上)銷售收入達到70.2億元,增加值達到20.5億元。
6.金融創新,助力發展
為破解農牧業發展資金瓶頸問題,2014年6月,該旗率先在全區開展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業務,截至目前金融部門已發放貸款3.5億元。2015年12月被正式確定為惟一國家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旗。下一步將以改革試點工作為契機,緊密結合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一步完善和細化工作措施,力爭今年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達到3億元。
7.休閑農業,破題發展
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圍繞“農家樂”、休閑旅游、垂釣、餐飲、娛樂、度假等內容,在圣水山莊、太平溝休閑示范點的基礎上,推動了東光村、仙人洞等民俗旅游、那農設施農業和一職生態園建設。以建設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旗為契機,進一步擴大“農家樂”、休閑旅游規模,全面提升該旗休閑旅游檔次和水平。截至目前,全旗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29個,從業人員1954人(其中農民就業715人),年接待22960人次,營業收入2505萬元 (其中農畜產品1055萬元),利潤總額863.6萬元,上繳稅金57萬元。
1.從國家到地方高度重視“三農”工作
1月27日國務院公布了 《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號文件,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三農三牧”工作指明了方向。阿榮旗委、旗政府也把“三農”工作列為全旗工作的重中之重,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做了定位和重要部署,為全旗現代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農村改革深入推進必將為農牧業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積極開展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等農村各項改革,農業農村發展的深層次障礙將進一步破除。
3.隨著交通動脈的暢通和電子商務的興起,農產品銷售市場更加廣闊
農業要素交換更加頻繁,必將進一步激活農業發展的活力。
4.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
新一輪科技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為農牧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更加強勁的驅動力。
5.資源豐富
阿榮旗境內自然環境優越,有天然優質草牧場234.7萬畝,林地892萬畝,耕地471.6萬畝,是全國441個優質商品糧基地、內蒙古自治區5個大豆主產區之一和全區最大的柞蠶生產基地,擁有發展現代農牧業得天獨厚的優勢。
1.農民人均收入增速連續8年超過城鎮居民
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增加農民收入,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4055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八年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到2020年,人均收入將達2.8萬元,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加速和諧社會發展進程。
2.項目拉動經濟社會發展
2010年以來,爭取各級投資20.6億元,落實建設項目102個,帶動農民投資8億元,助農增收600元,通過項目實施,阿榮旗農業的生產功能、服務、生態、社會功能顯著增強,滿足了特定人群的多元化消費,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3.規模化經營解放了勞動力
全旗土地流轉面積達26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471萬畝的56.26%;耕、種、收綜合機械作業率達到 80.3%。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解放了勞動力,截至目前,進城農民已達2萬人,刺激了消費,拉動了城鄉經濟的發展。
4.保護了生態環境
2009年,阿榮旗對境內70萬畝“五荒”資源依法有償流轉治理50萬畝,發展林、果、蠶、草、藥等產業。截至目前,累計治理“五荒”45萬畝,促進農民增收8800萬元,人均增收382元。通過 “五荒”拍賣,全旗籌集富民產業發展基金5000萬元,已全部用于支持重點產業、重點園區和重點項目建設。另外,該旗于2011年至2015年實施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項目,草原禁牧60.5萬畝,草畜平衡140.5萬畝,2015年全旗草原植被蓋度達到85%,高度達到35厘米,產草量達到198.2千克/畝,同比提高3%、1%、5%,草原生態得到了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