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生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水利局
淺談當前土地確權糾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劉海生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水利局
土地問題一直是“三農”問題的核心,特別是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進行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使得農民的惜地意識不斷增強,加之近年來國家對農業稅的取消以及對糧食直補力度的加大等多種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推進了農村城鎮化的進程,也提高了土地的使用價值,導致土地糾紛事件的逐漸增多,特別是在當前的農村土地確權過程中,這種情況更加突出。
土地糾紛主要有承包經營權糾紛、農業承包合同糾紛、土地轉讓協議確定無效糾紛以及承包經營權流轉協議糾紛等,在具體糾紛中主要存在以下情況。
1.不規范的土地承包流轉操作
對于那些經濟條件不是特別好的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通常不簽訂書面合同,以口頭為主,大部分以村民自主性流轉為主,并未得到承包方的同意,部分村即使簽了土地流轉合同,但由于合同內容條款不夠明確,隱藏很多矛盾隱患。
2.承包土地爭搶現象嚴重
隨著中央對農村稅費的減免、經濟的發展以及糧食補貼等惠民政策的實施,使得糧食價格不斷提升,農民在土地方面的收益也逐漸增加,大量被割棄的土地再次被流轉,使得很多沒有爭取到土地承包的農民要求土地分配與耕種,導致已經逐漸緩解的土地糾紛再次激發。
1.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以及大幅提升的土地效益是導致土地糾紛逐漸上升的根本因素。
2.不規范的地籍管理以及不統一的界樁埋設
會計帳薄所記錄的數字和承包合同書以及土地承包證書上所記錄的信息與實際分的土地存在差異,通常會在很大程度上少于農民現實所分到的土地數量。在發生農村土地糾紛時,界樁對于農民來說是最重要的界定憑據,部分村有埋設不規范不到位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為土地糾紛的發生埋下隱患。
3.農民淡薄的法律意識
很多承包商對土地用途進行自主更改,違反合同內容,導致土地與相關林業資源的破壞,直接對集體利益造成損害。還有些種植戶以對承包田進行長期使用,并交付一定費用為理由,擅自經營土地。但是通常會由于沒有辦理相關土地使用手續,而被否認土地使用權。依照相關法律規定,相關土地決策機構有土地確權的權力與義務,有些農民由于對法律不了解,本該向上級申請仲裁的,卻去法院進行起訴,最終遭到駁回。
1.對地籍管理進行規范,保證地籍的一致性
會同土地確權等相關職能部門,旗鄉村進行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對農戶的土地進行重新丈量、登記造冊以及權屬證書的發放,確保權屬書上所記錄的土地數與農民實際擁有的土地數相契合。
2.統一界樁制作與埋設方式
對界樁的埋設進行統一規范,這是對土地權屬進行明確的重要保證。因此,建議政府管理部門要對界樁進行統一設計與制作,規范界樁的制定與埋設措施,保證界樁能夠起到對土地權屬進行界定的作用
3.加強訴訟與調解
對和諧土地關系予以積極構建在土地糾紛中,訴訟調解可以有效減少農民訴訟對抗,而且對案件自動履行效率有提高的重要作用,此外,訴訟調解也是對土地糾紛進行解決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對農民訴訟調解的意識予以強化,找到訴訟調解的出口,對所發生的土地承包糾紛予以及時性的化解,最終維護好農村社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