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宣


[摘要]體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教師來說,其教學技能對自身和學生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如何評價教師技能更是當下高校教育研究重點。本文通過數據調查、文獻資料及專家訪談等方式構建高校體育技能模型,以此改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水平,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師;技能評價;模型
高校體育教育將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等內容納入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中,通過構建高校體育教師技能模型提高教學質量,對高校整體實力及未來發展都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構建高校體育教師技能評價模型的必要性
隨著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普及,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相對于以往也有了較大的變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然而當前高校體育教師技能評價還存在很多不足,如評價內容方法缺乏多樣性和系統性,指標缺乏科學性,結果缺乏權威性及目標缺乏明確性,所以沒有發揮較好的評價功能,也阻礙了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高校體育教師內部實施自我約束機制和自我完善的有利保證,在于實施體育課堂教學技能評價,這對優化高校體育效果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技能評價模型建立
1.模型理論
本文研究通過查閱《教師教學技能》《體育教學技能》及《課堂教學技能》等相關書籍著作及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文獻查閱網站中有關教學技能的論文,以此為調查問卷收集條目和確定高校體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基本維度,最后初步擬定體育教師技能評價模型指標,分別為講解技能、教案設計技能、組織管理技能、示范技能、教研技能、儀態技能、教學檢查評價技能、指導技能8個一級指標,具體如圖1所示。
2.模型設計
(1)設計目的
修訂高校體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評價指標,進一步對教學技能評價的二級指標進行確定。
(2)方法
擬定這一研究假設根據體育課堂教學技能評價確立的8個關鍵因子,之后對某高校體育學院中部分體育教師展開調查訪問,根據訪問結果確定高校體育教師課堂技能評價指標的二級條目,并初步擬定34項因子,再對接受研究調查的體育教師進行測試。測試過程中可隨機現場發放、現場收回調查試題,目的在于避免調查者受思維定勢的影響。采用SPSS17.0信度系數法和因子分析法檢驗變量信度,剔除小于0.2,小于0.9的標準差,剔除小于0.4的項目附和值,結果發現有4個因子的相關度不高并將其剔除,這4個因子分別為“科學地說課”“體育學習成績的科學評價”“積極開展自我評價”及“主動撰寫體育科研論文和開展教學反思”,最后確立30個二級評價指標。此類指標的檢驗結果和理論構想基本一致,圖2為修正后的高校體育教師技能評價模型指標。
3.結果
表1為數據后的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由問卷可得出組成變異量貢獻率的6大因素,最低題項的負荷率為832,最低為411,再次證明因素分析結果和理論一致。
三、技能評價模型分析
從模型中可看出,要求高校體育教師不斷樹立先進的教育觀念,注重實踐操作,養成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習慣,做到學有所獲,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這樣能幫助教師從“傳授者”走向“研究者”,有利于帶動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通過將智力要素和知識要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方式,能幫助受教育者加深對當前科學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隨著不斷深入的實踐探索和日漸升溫的教師專業化研究,逐漸轉向更為廣闊的視野環境中,對此就要求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水平,也是高校體育改革探索的重要內容,目的在于進一步加強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和該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文海林.高校體育教師能力體系的建構研究[J].高教學刊,2015,(16):145-147.
[2]張弘,鞠海濤.高校體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評價模型的構建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2,(29):57.
[科研項目]華北科技學院教育研究類課題,“融教學實踐的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模式構建方略與實證研究”(課題編號:HKJYZD201571)
(責任編輯 馮 璐)endprint